昆明海伟国际名车汇:画家介绍的问题啊!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06:27
有没有尽量短的画家介绍?但要具体一些的!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一位图画教师的儿子,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自小就显露出绘画天分,在巴塞罗那艺术学校中颇有神童之风。19岁时他来到巴黎,在那里他通常画一些以乞丐、流浪者、江湖艺术和马戏艺人等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为表现主义者所喜爱。但是他显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开始研究原始艺术。毕加索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保罗·高更(Pual Gauguin,1848-1903)的作品中学到怎样用几个简单的要素去构成一张面孔或一个物体的图像。但这跟较早的艺术家使用的简化视觉印象的方法有些不同(较早的艺术家是把自然的形状简化为平面图案,这种平面图案给人以平面感,缺乏立体感)。“有没有办法既能避免这种平面性,又能使简单物体的图画不失去立体感和深度感?”正是这个问题引导着毕加索返回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的作品。塞尚曾在给一位青年画家的信中劝告他:“要以球形、圆锥和圆柱的观点去观察自然。”他的意思大概是:在组成图画时,应该永远不忘那些基本实体形状。但是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们却决定遵循这个劝告的字面意思,不再宣称按照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样子去表现它们。那是难以捉摸的东西,追求它没有用处。他们不想把一个转瞬飞逝的假想印象固定在画布上。把他们的主题画面组织得尽可能地有立体感,他们的理想目标是构成某物而不是描摹某物。

  我们拿一把小提琴来打比方,它出现在我们的心灵之眼里形象,跟我们的肉眼看见的小提琴不同。我们能够同时想起它的各个方面。某些方面非常明显突出,以致我们觉得能够触摸它们;另一些方面我们会感到
  葡萄与小提琴(图1)
  有些模糊。 然而这奇怪的混杂形象却是任何一张相片或任何一幅精细的绘画所能相比的,它更加接近于我们心中“真实的”小提琴。“小提琴与葡萄”(图1)这幅静物画类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推理过程引导下创作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重返埃及人的原则①,亦即从最能表现物体独特形式的角度去画它。小提琴的涡卷形头和一个弦轴是从侧面看,正是我们想起一把小提琴时它们浮现在我们尖脑中的样子。但是,音孔却是从前面看去的样子——从侧面就看不见音孔。提琴边缘的弧线已大大地加以夸张,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在想到把手沿着这样一件乐器的边缘擦过去有何感受时,很容易对那些弧线的陡度估计过分。弓形和弦在空中飞扬;弦甚至出现了两次,一次正面观,一次接近涡卷形音孔。尽管表面上这是一些互不连接的混杂形状——还不止我刚才指出的那些——这幅画看起来却不混乱。这是因为艺术家在画中所使用的各个组成部分多少还是统一的,所以呈现出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外形,可以跟美洲图腾之类原始艺术作品相比。

  当然,用这种方法去组成一个物体的形象有一个缺点,立体主义②的创始人对于这一点很清楚。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多少还是熟悉的形状,看这幅画的人必须知道小提琴的样子才能把画中的各个片断联系起来。就是由于这个缘故,立体主义画家通常总是选用熟悉的母题,如吉他、瓶子、水果盘、偶尔还有人物。对于这些,我们能毫不费事地在画中找出头绪,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非人人都喜欢这种游戏,也没有理由要求大家都喜欢,然而却有充分理由要求他们不要误解艺术家的意图。在艺术家看来人们知道一把小提琴是什么样子,人们来到他的画前面来不是想了解这种基本常识。艺术家是请他们跟他共同进行这一复杂的游戏,用画布上的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亚威农的少女(图2)
  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 毕加索是以“亚威农的少女”(图2)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成为立体主义的先声的。亚威农(AVIGNON)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这幅画就是他根据那一段生活的积累酝酿而作成的。所以有人说,巴塞罗那的妓院是毕加索学美术的第一个课堂。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着弄姿,前面小方凳上有一掬葡萄水果。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完全没有所谓体积和质感的表现,只有被粗硬的直线和微曲的弧线和色面切割成的画面,人们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促成这一转变的是他接受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

  母鸡与小鸡(图3)
  毕加索虽然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 , 但他从来没有伪称立体主义手法能代替其他一切表现可见世界的方式。
  小公鸡(图4)
  恰恰相反,他时刻都准备改变手法,不时地从最大胆的制像实验中回到各种传统的艺术上去,比如漫画。毕加索画的母鸡和毛绒绒的小鸡(图3)十分逗人,的确无可挑剔。但是在画一只小公鸡时(图4),毕加索就不满足于仅仅描摹出一只鸡的外形。他想画出它的争强好斗、它的粗野无礼和它的愚蠢无知。换句话说,他使用了漫画手法,然而这是一幅多么令人信服的漫画啊!

  小孩的头像(图5)
  可能很难相信“小孩的头像”(图5)和“头像”(图6)两幅表现头部的画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显然毕加索想弄清用最不可能的材料和形状去构成一个头像这种想法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头像(图6)
  他用粗糙的材料切去“头”的形状粘贴到画面上,然后把图式化的眼睛离得尽可能地远。他用一条折线表示嘴和一排牙齿,还设法加上一个波浪形状表示面部轮廓。但是他从这些简直无可作为的边缘地区的探险中,又回到“小孩头像”(图5)那样坚实、可信而动人的形象。哪一种方法,哪一种技术,都不能长期使他满意。

  他有时放弃绘画,去制作陶器。乍一看,很少有人能猜想出“鸟”(图7)的盘子是当代最老练的大师之一的作品。可能恰恰是毕加索对素描法的惊人的纯熟,恰恰是这种绝技,使得他渴望简单明了。抛弃一切机敏和聪颖,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使人联想到农民或儿童作品的东西,必定给他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满足。

  毕加索作为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
  鸟(图7)
  是一位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一直到去世十年,虽已届八十高龄,但他依然站在艺术创作的前列。20世纪的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家,几乎没有未受过他的影响的。毕加索的艺术成就除去绘画以外,还涉及到各种材质的雕塑、陶艺、书籍装帧等方面。毕加索从9岁起就开始作画,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他的作品约达六万件,仅油画一项就在万件以上。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做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1895-1900 青少年时期
  1901-1904 蓝色时期(巴黎 - 巴塞隆纳)
  1904-1907 粉红色时期
  1907-1916 立体派时期
  1907-1909 塞尚立体主义(又称初期立体主义)
  1909-1911 解析立体主义(又称分析立体主义)
  1912-1914 合成立体主义(又称综合立体主义)
  1917-1924 古典时期
  1925-1936 蜕变时期 (又称变形时期)
  1937-1953 二次大战与战后时期
  1954-1973 晚年时期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年)生于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戴尔,逝于瓦兹河畔安威尔。说起来,他成为画家的日子是1885年12月。那时,他开始了既多产又短促的艺术生涯,因为他只需五年便完成了伟大的事业.在那时,如果他不是有个突如其来的显露,我们今天无疑会把他作为表现劳动与贫困,工农辛苦的伟大画家,作为荷兰表现主义的第一人来纪念了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政府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抗战后,屡在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画展。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善于传神。著名油画《 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国家。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1953年卒于北京。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张伟明 编文于泰山)

参考资料:星星网站

***,号**.**岁,****年毕业于**美术学院绘画系,原**********,****年、****年先后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荣获*****金奖,作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关山月简介]

关山月,男,1912年9月生于广东省阳江。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本科。

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广东画院名誉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1935年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先生学画。

1939年在澳门、香港举办“抗战画展”,以后又在曲江、桂林、贵阳、成都、重庆展出。

1943年沿河西走廊深入敦煌研究、临摹古代壁画。以后到南洋、井冈山、新疆等地写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不动便没有画”,故一直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追求时代精神。

1946年任市立艺专中国画科主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

中南美专副校长兼附中校长。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任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教授;

同年由国家委派前往欧洲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

1959年与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1963年被中央文化部批准为国家二级教授;

1981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学位考试委员会校外委员并赴港参加评选活动。

1982年国画《俏不争春》被日本《读卖新闻》评为世界名画;

1994年为国务院紫光阁创作《轻舟已过万重山》,随后又为全国政协礼堂创作《黄河魂》。

1997年“关山月美术馆”在深圳市落成。

从40年代起,曾先后出版《关山月画集》10余种,并有论著《关山月论画》等。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年)生于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戴尔,逝于瓦兹河畔安威尔。说起来,他成为画家的日子是1885年12月。那时,他开始了既多产又短促的艺术生涯,因为他只需五年便完成了伟大的事业.在那时,如果他不是有个突如其来的显露,我们今天无疑会把他作为表现劳动与贫困,工农辛苦的伟大画家,作为荷兰表现主义的第一人来纪念了。

所谓画家,就是绘画方面的专家,具体说就是在美术绘画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能代表一种时尚的有一定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