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奥斯卡金像奖:勾股定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42:59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毕氏定理,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 和等於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这个 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 研究,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前580至568- 前501至500)曾对本定理有所研究,故西方国家均 称此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说毕达哥拉斯十分喜爱这个定理,当他在公元前550前年左右发现这 个定理时,宰杀了百头牛羊以谢神的默示。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 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前330-前275)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B,AC及斜边BC向外作正方形,ABFH,AGKC及BCED,连FC, BK,作AL⊥DE。则欧几里得通过△BCF及△BCK为媒介。证明了正方形ABFH与矩形BDLM及正方形ACKG与 矩形MLEC等积,於是推得AB2+AC2=BC2。有兴趣的读者可参以下之网址∶
http://aleph0.clarku.edu/~djoyce/java/elements/elements.html

图1

  在我国,这个定理的叙述最早见於《周髀算经 》(大约成书於公元前一世纪前的西汉时期),书中有一段商高(约前1120)答周公问中有「勾广三 ,股修四,经隅五」的话,意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3及4、则斜边是5。书中还记载了陈子( 前716)答荣方问∶「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 日」,古汉语中邪作斜解,因此这一句话明确陈述了勾股定理的内容。至三国的赵爽(约3世纪), 在他的数学文献《勾股圆方图》中(作为《周髀算经》的注文,而被保留於该书之中)。运用弦图, 巧妙的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2。他把三角形涂成红色,其面积叫「朱实」,中间正方形涂成黄色叫 做「中黄实」,也叫「差实」。他写道∶「按弦图,又可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 之差相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称弦实」。若用现在的符号,分别用a、b、c记勾、股、弦之长,赵 爽所述即

2ab+(a-b)2=c2,
化简之得a2+b2=c2。
图2

  12世纪印度的婆什迦罗(1114-1185)的书中 也有一个类似的图,和弦图不同的是没有外边的正方形,也没有其它说明,只在旁边写著「请看!」 二字。

  由於勾股定理的简单明白而且重要,从而二千 多年来引起了中外许多人士的兴趣,可称为世上证法最多的定理。若对勾股定理各种不同证明感到兴 趣,可参考
Lommis, E.S.(1968). The Pythagorean Proposition: It's Demonstrations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and Bibliography of Sources for Data of the Four Kinds of "Proof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http://www.mmit.stc.sh.cn/telecenter/CnHisScience/ggdl.htm

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www.xunlun.com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 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这个 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 研究,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前580至568- 前501至500)曾对本定理有所研究,故西方国家均 称此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说毕达哥拉斯十分喜爱这个定理,当他在公元前550前年左右发现这 个定理时,宰杀了百头牛羊以谢神的默示。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 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前330-前275)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B,AC及斜边BC向外作正方形,ABFH,AGKC及BCED,连FC, BK,作AL⊥DE。则欧几里得通过△BCF及△BCK为媒介。证明了正方形ABFH与矩形BDLM及正方形ACKG与 矩形MLEC等积,于是推得AB2+AC2=BC2。有兴趣的读者可参以下之网址∶
http://aleph0.clarku.edu/~djoyce/java/elements/elements.html
图1

  在我国,这个定理的叙述最早见于《周髀算经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前的西汉时期),书中有一段商高(约前1120)答周公问中有「勾广三 ,股修四,经隅五」的话,意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3及4、则斜边是5。书中还记载了陈子( 前716)答荣方问∶「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 日」,古汉语中邪作斜解,因此这一句话明确陈述了勾股定理的内容。至三国的赵爽(约3世纪), 在他的数学文献《勾股圆方图》中(作为《周髀算经》的注文,而被保留于该书之中)。运用弦图, 巧妙的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2。他把三角形涂成红色,其面积叫「朱实」,中间正方形涂成黄色叫 做「中黄实」,也叫「差实」。他写道∶「按弦图,又可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 之差相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称弦实」。若用现在的符号,分别用a、b、c记勾、股、弦之长,赵 爽所述即
2ab+(a-b)2=c2,
化简之得a2+b2=c2。
图2

  12世纪印度的婆什迦罗(1114-1185)的书中 也有一个类似的图,和弦图不同的是没有外边的正方形,也没有其它说明,只在旁边写着「请看!」 二字。
  由于勾股定理的简单明白而且重要,从而二千 多年来引起了中外许多人士的兴趣,可称为世上证法最多的定理。若对勾股定理各种不同证明感到兴 趣,可参考
Lommis, E.S.(1968). The Pythagorean Proposition: It's Demonstrations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and Bibliography of Sources for Data of the Four Kinds of "Proof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a2+b2=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