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和kg换算:中世纪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8:52:32
在此之前称为什么?在此之后又称为什么?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
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
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
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
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
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
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
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
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
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
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
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
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
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
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
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
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这种
差异给同一时代各国历史的比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将具有特定涵义的"中世纪"这一概念拿来泛指世界各
国历史,在注意了经济上生产方式这一共同点的同时,却忽视了各国文化发
展的巨大差异."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
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
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
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
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
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
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同样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
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是"中世纪"一词很难反映出
来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时,尽量避免使用"中世纪"一词,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时,也多加以界定.

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也是为了照顾文化发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书的"中世纪"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界定.在欧洲,我们叙
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
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我们叙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什么是中世纪

欧洲历史上,5世纪至15世纪这1000多年被称为“中世纪”。“中世纪”这个名称乃是中世纪末文艺复兴的发明。又从18世纪起,“中世纪”的概念在西方学术界得到确认并沿用下来。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http://www.blog.edu.cn/user1/17732/archives/2006/1338975.shtml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
中世纪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 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 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 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 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 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
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 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 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 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 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 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 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 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 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 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 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这种 差异给同一时代各国历史的比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将具有特定涵义的"中世纪"这一概念拿来泛指世界各 国历史,在注意了经济上生产方式这一共同点的同时,却忽视了各国文化发 展的巨大差异."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 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 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 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 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
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 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同样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
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是"中世纪"一词很难反映出
来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时,尽量避免使用"中世纪"一词,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时,也多加以界定.
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也是为了照顾文化发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书的"中世纪"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界定.在欧洲,我们叙
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
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我们叙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比较贫乏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