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周杰吻戏伸舌头:谁知道哲学基础知识哪里有〔一些简单的概念什么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33:19

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辨证唯物论部分
1 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
(1) 物质决定意识 (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
(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 定和执行路线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A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B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a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内容:
(1) 客观规律性是指:
主观能动性是指:
(2) 关系:
第一,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
a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中的本质的东西,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进行抽象思维,才能发现和利用它;
b 要按规律办事,必须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也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人们利用规律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创造条件,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因为:
a 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b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以及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尊重客观规律以及对客观规律掌握的程度。
方法论意义: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宿命论的观点,又要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主观主义的观点。

3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原理
内容: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A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方法论意义: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部分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 联系原理
内容:
(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意义:
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 因果联系原理
内容:
(1) 因果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
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3)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a 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两者,就会发生倒果为因、导因为果的错误。b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种是,在同一关系
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方法论意义:
(1)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联系原理
内容:
(1) 整体: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a两者的内涵不同,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b 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个部分功能
之和。)
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
联系:a 两者不可分割。
b 两者相互影响。
方法论意义:
(1) 办事请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
内容: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规律客观性原理
内容:
规律是( )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方法论意义: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6发展原理
内容:
(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发展着,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方法论意义:
(1)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 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7 对立统一原理
内容:
(1)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2) 矛盾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互相统一,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方法论意义:
要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其对立。

8矛盾普遍性原理
内容:
(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2)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方法论意义:
(1)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 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矛盾特殊性原理
内容:
(1) 矛盾特殊性是指:
(2) 表现:a 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b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意义: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方法。不坚持这个原则和方法,就不可能真正作到实事求是,就不能把唯物论贯彻到底。)
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个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方法论意义:
(1) 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使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提高,一不比一不更深入
(2)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关系:
(1) 相互联系、依赖、影响。
(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1) 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1)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2)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1) 事物的性质是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 对矛盾次要方面不能忽视。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是矛盾不平衡的两种表现)
13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
内容:
两点论:
重点论:
紧密相联,两点是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意义;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4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内容:
内因:
外因:
关系:
(1)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有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方法论意义: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 对待内因和外因。(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15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量变:
质变:
关系:
(1)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3) 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又会引起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着。
方法论意义:
(1) 要坚持适度原则
(2)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 要重视量的积累。
16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
内容:
(1)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 新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3)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意义:
(1) 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认识论部分
1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内容:
(1) 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当使认识不断深化。
(2) 客观世界是无限广大的,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和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也是有限的,应当使认识不断发展。
(3)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向前推移。
方法论意义:
人们应当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把认识向前推移。学习知识,就是要理解知识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的过程;在工作岗位上,面对具体的问题,都需要去深入地研究它,思考它,依照它的变化而改变我们的认识。
2认识发展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人生观部分
1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内容:
(1) 实践决定认识。 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

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就是看二者是否相符,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2)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够帮助人们预见未来、提供正确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错误认识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2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内容:
(1) 为什么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
(2) 为什么理论和实践是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内容:
(1) 社会存在:
(2) 社会意识:
(3) 关系: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
第一
第二
其次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意义: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