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夹在手机那个地方: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又吸收了什么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18:24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远绍孔、孟以来传统儒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张载、邵雍的学说,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在中国思想史上罕有其伦。它规模庞大,论证细密,条理清晰,代表了当时民族思维的最高水平。从宋末开始,朱熹思想影响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直至辛亥革命。
  十三世纪,朱熹学说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一度成为两国的统治思想。稍后,朱熹思想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朱熹学说传入欧美。这样,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朱熹的学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学说。在这一重要学说的形成过程中,道教曾产生过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朱熹与道教徒的密切交往;2.朱熹本人所从事的道教活动;3.朱熹对道教典籍的钻研与整理;4.朱熹对道教的理解和评论。5.朱熹对道教思想的吸取。?
  朱熹居福建崇安四十余年,道教名山--武夷山近在咫尺,山中道人便成为朱熹最早的密友。从十四岁起,朱熹便与他们频繁往来。朱熹不仅与道教徒来往密切,他本人也直接参与道教活动。他曾经在家中专门另筑一室,作为供奉天尊和修炼的场所,每天焚香礼拜。在同安做官时,因慕庄子之书“辞指经奇,有可观者”,便取其中语名寓居之所为“畏垒庵”,并为文记之。在任知南康军期间,朱熹多次往游庐山,凭吊道士陆修静遗迹简寂观等,写下了不少诗篇。
  在钻研道书过程中,朱熹还对一些典籍进行了整理。如因《周易参同契》一书,广参众本,详加考订,撰成《周易参同契考异》,并作《参同契说》等文对其内容作了阐发。以为《阴符经》,对其流传进行考证,又为之校订,作《阴符经考异》,并自为序,等等。?
  朱熹认为,老子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平时俭德啬养,早服重积,与世无争,以忍为上。至迫不得已而后起,则锐不可当。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之术。关于道家修炼,朱熹认为,其核心是要静,其妙诀在神形全不挠动。
  论及释道二教,朱熹认为,道教虽言无,也承认有,只是清静无为,深藏固守,远胜佛教的虚无寂灭,人伦尽失。但释道二教又的确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面。朱熹的这些见解主要集中在《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六及《释氏论》中。朱熹一生作祠官二十一载,曾监潭州南岳庙,主管台州崇道观,主管武夷山冲佑观,主管华州云台观,主管南京鸿庆宫,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主管西太乙宫,也多与道教有关。
  从朱熹的前后行实来看,他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时期是在三十岁以前。在此之后,由于受学李侗,在理论上对道教开始持公开的反对态度。然而他一度顶礼膜拜的道家学说,早已沦肌浃髓地融入了他的思想之中,不论他本人承认与否。例如,朱熹认识修养论中的“体验”、“觉悟”,即近于道家的“玄冥”、“神遇”;“主静”即近于道家的清静无为。而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太极说”。
  我们知道,理气论是朱熹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石。而朱熹早期理气论的形成,是以他对《周敦颐太极图》和《太极图说》的阐释--《太极解义》为主要标志的。《太极图》系由道教的某些图式发展演变而成,关于其流传过程,宋人朱震称系由道士陈抟传之种放,种放传之穆修,而穆修传之周敦颐。
  《太极图说》吸取了道教的宇宙生成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构成了新的宇宙生成模式,即无极而太极--阴阳--五行--万物。 而在《太极解义》中,朱熹从本体论角度阐发理气关系,对理气先后,理气动静,理与气之同异诸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对源于道家的宇宙生成模式作了更为广阔的修正和重建,其对道教思想的吸收是明显的。这样,如果说朱熹早年对道教是“明学”,那么中晚年则恰可称之为“暗取”了。?

佛教、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