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wifi共享精灵:藏文化怎样介绍简便(例子简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4:12:31
写一段文字

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大藏经>> <<格萨尔王传>>

<<班玛瓜唐>>
天文历法

藏医药 唐卡

皮雕 藏毯

藏戏及其面具艺术
风马旗简说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称“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古代汉文史籍称为“吐蕃”。全国解放后统一称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语言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3个方言,通用的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据藏族史书记载,是七世纪时图弥三菩扎多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横书右行。
藏族素以勤劳、勇敢、强悍而著称。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海拔3,000—6,000米的高寒地区,所以被人们称为“高原上的强者”。
不论男女,藏民喜戴毡帽和礼帽,冬季戴狐皮帽。手上喜戴象牙银制手镯,金银戒指和身上带银制的“尕吾”(护神盒)。男子喜欢在腰带上挂一把腰刀,有长刀、短刀,长则有两尺多,短则有七八寸左右,俗称“吊刀子”或“腰刀”。刀把上嵌有绿松石、珊瑚。妇女一般挂只有五寸长的小刀,它是牧民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又是防卫武器。

牧区藏民不论男女老少,冬穿精制的羊皮袍,羊皮袍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皮厚毛长,用这种皮缝制的皮袍,作冬装最好;一是皮薄毛稀,用它来缝制藏袍,作春秋季服装最为合适。藏民喜在羊皮袍上用虎、豹皮作领,黑灯芯绒或黑绸缎镶边、鹿皮卷边。女式皮袍上,用两、三道宽窄不一的各色灯芯绒和一道2寸宽的花氆氇镶边。这种皮袍的特色是,宽大肥长,耐磨保暧,白无束带为衣,夜晚可解带当被。夏天牧民多穿棉布衣和氆氇长袍,这种衣袍的样式,也是大领大袖,无纽扣,长及脚根,在羔儿皮衣袍外用各色灯芯绒、平绒、缎子或毛呢封面,用锦缎和花氆氇、水獭皮镶边的长袍,藏语叫作“查日”,一般为富人家缝制。

佛教与藏族文化

在灿若星河的藏族文化中,代表着东方文化风格的藏传佛教文化,则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对语言、文学、历算、音乐、建筑、工艺美术、雕刻绘画、民族教育等的丰富和发展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它是藏民族文化的精髓。
当你踏上川西北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这儿不仅有梦幻般的自然风光,古朴而独具风格的民风民俗。同时,在这里遍布着人类文化最为耀目而神奇的藏传佛教文化。
那独特的藏式建筑和房顶上飘动的五彩经幡,无处不在的神山神灵,寨头寨尾的麻尼石堆,山坡上成圆锥形的桑烟台,江河湖畔成林的经幡,大大小小庄严神秘的寺院庙宇,虔诚善良的朝山烧香敬佛的藏族信徒……让你在领略风光无限的的高原 自然丽境之时,融入一片虚无缥缈的和难以体悟的佛国天仙之境。
在这里你可步入多元一体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圣地阿坝遍布着古格阿里藏人,自古以来信仰和发展起来的西藏本有的本土原始宗教——苯波教的真谛风貌。
在这里有十四世纪中叶传入阿坝,且至今成为全国保存最多,体系完备,属寺众多,影响极大,且与大多数藏传佛教不同,以持“他空见”教义观点的觉囊派——壤塘县中壤塘寺。
在这里,有着众多的寺庙和佛教信徒,可称雄藏区六百余年而不替的最大教派格鲁派寺院。以及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宗派,另开门庭,独成宗趋,最富藏族人创造性的宁玛派寺院以及藏传佛教各宗派中特色鲜明的萨迦派寺院。
藏传佛教经过了茫茫岁月中的演绎,吸取融合多种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聚合体。又成为博大精深,自成系统的文化体系。
当我们走进圣地阿坝,漫游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风景区,辽阔的若尔盖草原,九曲黄河第一弯,进入藏域十三座大神山之一的木尔多神山区域,领略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四姑娘山的迤俪风貌,风俗古朴又丰富多彩的大渡河嘉绒藏区......那里无时不闻深沉的长号,悠悠的钟鸣,急促的鼓点和海涛般的诵经声。寺庙内外、村寨周围,步履匆匆身着紫红裟的僧侣沙弥。面对神龛神佛,寺院白塔顶礼膜拜, 且长跪磕头的善男信女、每遇良辰吉日,或乘车、或骑马、或步行前往神山朝拜的人群似五彩的巨龙,行进在崎岖的朝圣山道上……·构成了一幅幅丰富而神秘的民俗画卷。
藏族崇尚白色可谓藏传佛教文化浸润人们日常生活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了。迎来送往,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与佛同在,吉祥如意;家人去世,用白粉画出线路,将逝者灵魂引向极乐世界;喜庆的日子要用白粉在门前绘制出喜庆吉祥的花纹,以召来宏福;住房的外墙要粉刷成白色,以祛邪除秽,招运;在坟上立一白石,祈愿死者灵魂早日到达天堂;在田间立一白石,将其视为神祗神物;在粮仓内放一白石,以示粮丰仓满;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立一白石作为避邪之物......至于白色的经幡,白色的佛塔,白色的衬衫,白色的宫殿,白色的帐篷等等,在藏域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如空气似阳光,萦绕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生命之中。认识慈悲善良与智慧的和谐统一,用这智慧的火焰去抚慰精神贫乏的灵魂,用慈悲的心怀营造和平的世界。当你领略到藏族对灵魂、对人生、对艺术的独特阐释和理解,你将在超越时空的境界中,感悟到深邃的睿智和灵魂的洗礼。
川西北高原的寺院建筑风格各异,多为土,木,石混合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雕塑、壁画做工精巧,用笔考究,色彩艳丽。酥油花、唐卡画别具特色,古迹文物多不胜举。这里,寺院建筑已然超过宗教本身的意义,成为藏民族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的杰作。每逢宗教节日,寺院连续数日举行佛事活动,晒佛、燃灯、跳神、祭扫神山等,僧俗共庆,庄严隆重。仅川西北草原就有寺院116座,且大多规模宏大,这里仅择其旅游沿线几座寺院予以简介。
格尔底寺全称为“达仓纳摩格尔底寺”,位于若尔盖县西北部,地处川甘两省交界的白龙江上游,始建于公元1413年,属格鼻派寺院。寺院面积19500平方米,大小经堂9座,僧舍200多间,僧侣500多人。该寺有18座分寺,与甘肃色赤寺一江之隔,旁边还建有清真寺,同样著名。此地还有白龙江源头纳磨峡谷景区,);川甘边境风俗浓郁。
达扎寺全称“达扎吉祥善法寺”,位于若尔盖县城达扎寺镇,属格鼻派寺院。建于康熙年间,距今已经300多年历史。寺院建筑风格别致、壮观,系藏汉结合式建筑。寺内珍藏众多佛像和佛家经典,如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佛祖像,自显“阿”字的高僧颅骨,金汁手抄《大船若经》等珍贵文物。
索格藏寺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全称为‘扎西特钦伦”,意为吉祥大乘洲。始建于公元1658年,建筑面积76000平方米,僧侣200余人。寺院建筑宏伟壮观,各殿陈列金、银、铜、木、泥质佛、神像千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