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梅公园作文800字:获过诺贝尔奖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3:26:17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佩曼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人奥西茨基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戴尔、德国科学家勒维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库恩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

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籍德国作家黑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狄尔斯、阿尔德因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3年12月10日第五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4年12月10日第五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玻恩因对粒子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德国科学家博特因发明符合计数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12月10日第五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医生福斯曼、美国医生理查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12月10日第六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因确定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德国科学家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3年12月10日第六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詹森、美国科学家梅耶因创立原子核结构的壳模型理论、美国科学家维格纳因发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12月10日第六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艾根、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发明快速测定化学反应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舍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布朗因、德国科学家维蒂希因在有机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冯克利津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鲁斯卡、比尼格、瑞士科学家罗勒因研制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因发现交叉分子束方法、德国科学家波拉尼因发明红外线化学研究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米勒、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因发现新型超导材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因第一次阐明由膜束的蛋白质形成的全部细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拉姆齐因发明观测原子辐射和计量原子辐射频率的精确方法、美国科学家德默尔特因创造冷却捕集电子的方法、德国科学家保罗因在50年代发明的“保罗捕集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内尔、扎克曼因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道功能,发展出一种能记录极微弱电流通过单离子道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鲁岑、美国科学家莫利纳、罗兰因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刘易斯、维绍斯、德国科学家福尔哈德因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铁皮鼓》、《我的世纪》等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佩曼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人奥西茨基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戴尔、德国科学家勒维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库恩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

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籍德国作家黑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狄尔斯、阿尔德因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3年12月10日第五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4年12月10日第五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玻恩因对粒子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德国科学家博特因发明符合计数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12月10日第五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医生福斯曼、美国医生理查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12月10日第六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因确定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德国科学家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3年12月10日第六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詹森、美国科学家梅耶因创立原子核结构的壳模型理论、美国科学家维格纳因发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12月10日第六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艾根、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发明快速测定化学反应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舍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布朗因、德国科学家维蒂希因在有机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冯克利津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鲁斯卡、比尼格、瑞士科学家罗勒因研制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因发现交叉分子束方法、德国科学家波拉尼因发明红外线化学研究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米勒、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因发现新型超导材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因第一次阐明由膜束的蛋白质形成的全部细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拉姆齐因发明观测原子辐射和计量原子辐射频率的精确方法、美国科学家德默尔特因创造冷却捕集电子的方法、德国科学家保罗因在50年代发明的“保罗捕集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内尔、扎克曼因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道功能,发展出一种能记录极微弱电流通过单离子道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鲁岑、美国科学家莫利纳、罗兰因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刘易斯、维绍斯、德国科学家福尔哈德因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铁皮鼓》、《我的世纪》等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答者:胖胖的饭团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16 17:21

拜耳 哈伯 索迪 哈登 波施 尤里 德拜 卡雷 哈恩 乔克 辛格 鲍林 托德 桑格 利比 纳塔 艾根 波特 巴顿 摩雷 斯坦 陶布 莱思 切赫 科里 罗兰 桑格 崔琦 穆拉 蒙森

范霍夫 莫瓦桑 布赫纳 瓦拉赫 维尔纳 能斯特 阿斯顿 维兰德 文道斯 奥伊勒 兰米尔 哈沃斯 海维西 萨姆纳 斯坦利 鲁宾逊 第尔斯 阿尔德 西博格 开尔文 肯德鲁 佩鲁兹 齐格勒 米利肯 诺里什 翁萨格 哈塞尔 安芬林 康福思 克卢格 卡尔勒 李远哲 波拉尼 佩德森 克拉姆 克鲁岑 莫利纳 维蒂希 李政道 朱棣文 劳克林 斯特默 丁肇中 杨振宁 高行健 奈保尔 比昂松 吉卜林 泰戈尔 汉姆生 法朗士 莱蒙特 肖伯纳 黛莱达 温塞特 赛珍珠 海明威 索因卡

R·库恩 A·马丁 拉姆·塞 P·伯特 N·玻尔 L·瑞利 W·维恩 E·费米 W·泡利 M·玻恩 P·库什 J·巴丁
D·加波 J·巴丁 M·赖尔 J·泰勒 C·沙尔 戴维·李 G·宾尼 P·居里 R·泰勒 P·塞曼 W·保罗 W·福勒
R·罗斯 R·柯赫 O·勒韦 M·蒂勒 F·吕南 B·卡茨 J·多塞 伊·蒲宁 约·延森 伯·罗素 帕·怀特 奥·帕斯

梅林尼亚 萨巴蒂埃 普雷格尔 齐格蒙迪 贝吉乌斯 布特南德 维尔塔宁 诺思罗普 梯塞留斯 麦克米伦 施陶丁格 谢苗诺夫 伍德沃德 莱洛伊尔 赫茨伯格 普雷洛格 普里戈金 豪普特曼 赫希巴赫 白川英树 野依良治 奥尔特曼 福井谦一 威尔金森 汤川秀树 菲利浦斯 奥谢罗夫 迈尔霍夫 利根川进 芬奇戈特 伊格纳罗 普吕多姆 埃切加赖 显克维奇 卡尔杜齐 拉格洛夫 梅特林克 豪普特曼 吉勒鲁普 彭托皮丹 施皮特勒 贝纳文特 皮兰德娄 希梅内斯 夸西莫多 安德里奇 斯坦贝克 塞菲里斯
肖洛霍夫 川端康成 马尔克斯 埃利蒂斯

E·费歇尔 E·卢瑟福 R·霍夫曼 H·费歇尔 杜·维尼奥 乔治·欧拉 保罗·博耶 延斯·斯科 艾伦·黑格
P·勒钠德 J·弗兰克 G·里普曼 G·马可尼 J·斯塔克 W·海森堡 E·薛定谔 V·F赫斯 O·斯特恩
E·萨克雷 M·盖尔曼 W·肖克莱 B·里克特 K·威尔孙 C·鲁比亚 E·鲁斯卡 J·杰罗姆 J·夏帕克
H·霍夫特 A·赫威期 K·塔诺季 F·布洛赫 F·雷恩斯 H·肯德尔 H·罗雷尔 I·迦埃弗 L·赫尔斯
M·施瓦茨 O·张伯伦 S·温伯格 C·戈尔季 P·埃利希 A·科塞尔 A·卡雷尔 R·巴拉尼 C·艾克曼
H·施佩曼 C·海曼斯 G·多马克 A·弗莱明 J·厄兰格 W·福斯曼 D·博维特 S·奥乔亚 F·雅各布
G·沃尔德 K·洛伦滋 N·廷伯根 A·克劳德 D·巴尔摩 W·阿尔伯 B·萨克曼 D·内森斯 默顿·米勒
简·丁伯根 威廉·夏普 加里·贝克 约翰·纳什 约翰·沃克 罗曼·罗兰 威镰·叶芝 托马斯·曼 辛·路易斯
鲁·奥伊肯 保尔·海泽 弗·西兰帕 托·爱略特 温·丘吉尔 保尔·萨特 约·阿格农 萨·贝克特 埃·约翰逊
埃·蒙塔莱 索尔·贝娄 切·米沃什 埃·卡内蒂 达里奥·福 君特·格拉

阿累尼乌斯 欣谢尔伍德 海洛夫斯基 利普斯科姆 梅里菲尔德 威尔斯泰特 斯维德伯格 江崎岭于奈 朝永振一郎
海顿斯塔姆 卡尔费尔德 高尔斯华绥 拉格奎斯特 拉克斯内斯 索尔仁尼琴 大江健三郎

卡里·穆利斯 罗伯特·休伯 彼得·阿格雷 威廉·诺尔斯 H·C·布朗 沃特尔·科恩 约翰·波普尔 约翰·B·芬
W·吉尔伯特 W·C·伦琴 C·V·拉曼 J·查德威克 M·L·珀尔 G·L·赫兹 S·范德梅尔 A·N·玻尔
A·L·肖洛 I·Y·塔姆 J·斯坦伯格 K·A·穆勒 K·M·瑟巴 N·G·达伦 M·V·劳厄 A·爱因斯坦
J·B·佩林 I·I·拉比 F·塞尔尼克 L·D·朗道 C·H·汤斯 R·P·费曼 A·卡斯特莱 H·A·贝特
L·N·库珀 M·G·迈耶 M·S·居里 N·F·莫特 V·L·菲奇 W·E·拉姆 N·R·芬森 C·R·里谢
J·博尔德特 A·V·希尔 F·G·班廷 W·爱因托文 W·P·墨菲 E·B·钱恩 H·J·马勒 C·F·科里
G·T·科里 B·A·何赛 P·H·米勒 W·R·赫斯 H·H·戴尔 H·S·加塞 P·S·亨奇 T·H·韦勒
J·莱德伯格 J·D·沃森 A·科恩伯格 J·L·莫诺 F·P·劳斯 R·W·霍利 A·D·赫尔 R·R·波特
H·M·特明 R·杜尔贝科 A·V·沙里 R·S·雅洛 N·K·杰尼 J·R·范恩 C·米尔斯坦 M·S·布朗
J·E·默里 P·A·夏普 M·罗德贝尔 约翰·希克斯 纲纳·缪达尔 罗伯特·索洛 詹姆士·托宾 罗纳德·科斯
约翰·海萨尼 威廉·维克瑞 罗伯特·默顿 阿马蒂亚·森 弗农·史密斯 亨利·柏格森 尤金·奥尼尔 马丹·杜伽尔
赫尔曼·黑塞 安德烈·纪德 威镰·福克纳 弗·莫里亚克 阿尔贝·加缪 帕斯捷尔纳克 圣·琼·佩斯 奈丽·萨克斯
阿斯图里亚斯 哈里·马丁逊 阿莱克桑德雷 埃·巴·辛格 威镰·戈丁尔 雅·塞特尔特 克劳德·西蒙 纳·马哈福兹
卡·何·塞拉 纳丁·戈迪默 托妮·莫里森 谢默斯·希尼

P·D·米切尔 I·伊伦·居里 T·W·理查兹 D·C·霍奇金 E·O·费歇尔 迈克尔·史密斯 P·J·弗洛里
约翰·戴森霍弗 巴里·夏普莱斯 H·K·昂尼斯 W·H·布拉格 C·G·巴克拉 M·V·普朗克 W·H·布拉顿
C·E·吉洛姆 R·A·密立根 A·A迈克耳孙 H·A·洛伦兹 W·L·布拉格 A·H·康普顿 O·W·里查孙
J·P·汤姆孙 F·O·劳伦斯 E·V·阿普顿 C·F·鲍威尔 E·M·珀塞尔 J·J·汤姆孙 R·霍夫斯塔特
E·P·维格纳 P·W·安德孙 S·L·格拉肖 J·W·克罗宁 N·布洛姆伯根 K·V·克利青 J·G·柏诺兹
L·M·莱德曼 N·F·拉姆齐 P·G·德燃纳 A·L·萨拉姆 B·布罗克豪斯 C·D·安德孙 C·F·布劳恩
C·J·戴维孙 I·M·弗兰克 J·R·斯莱弗 J·S·施温格 N·G·巴索夫 P·L·卡皮查 R·C·里查森
R·L·穆斯堡 R·W·威尔孙 E·梅奇尼科夫 E·T·科歇尔 K·兰德斯坦纳 O·H·瓦尔堡 C·S·谢林顿
T·H·摩尔根 G·R·迈诺特 G·H·惠普尔 E·A·多伊西 H·W·弗洛里 E·C·肯德尔 F·C·罗宾斯
T·赖希施泰因 F·A·李普曼 J·F·恩德斯 A·F·库南德 D·W·理查兹 G·W·比德乐 E·L·塔特姆
F·M·伯内特 P·B·梅达沃 G·V·贝凯西 A·L·霍金奇 K·E·布洛赫 A·M·雷沃夫 C·B·哈金斯
H·K·哈特兰 H·G·霍拉纳 M·德尔布吕克 S·E·卢里亚 E·W·萨瑟兰 K·V·弗里施 G·E·帕拉德
H·O·史密斯 A·M·科马克 G·D·斯内尔 B·贝纳塞拉夫 R·W·斯佩里 D·H·休伯尔 T·N·威塞尔
B·麦克林托克 君特·布洛伯尔 J·W·布莱克 G·B·埃利昂 G·H·希钦斯 J·M·毕晓普 H·E·瓦慕斯
E·D·托马斯 E·H·费希尔 R·J·罗伯茨 A·G·吉尔曼 E·B·刘易斯 E·F·维绍斯 P·C·多尔蒂
拉格纳·弗里希 西蒙·库兹列茨 弗·冯·哈耶克 佳林·库普曼斯 道格拉斯·诺斯 罗伯特·福格尔 西奥多·舒尔茨
乔治·斯蒂格勒 罗拉尔·德布鲁 詹姆斯·布坎南 莫里斯·阿莱斯 特里夫·哈维默 哈里·马科维茨 罗伯特·卢卡斯
詹姆斯·莫里斯 迈伦·斯科尔斯 罗伯特·门德尔 迈克尔·斯彭斯 丹尼尔·卡尼曼 罗伯特·恩格尔 克莱夫·格兰杰
巴勃罗·聂鲁达 海因利希·伯尔 弗·米斯特拉尔 加·米斯特拉尔 若泽·萨拉马戈

艾哈迈德·泽维尔 哈特穆特·米歇尔 罗伯特·F·柯尔 F·约里奥·居里 库尔特·伍斯里奇 罗德里克·麦金农
H·A·贝克勒尔 L·V·德布罗意 P·W·布里奇曼 P·A·切连柯夫 D·A·格拉塞尔 B·D·约瑟夫森
A·A·彭齐亚斯 S·钱德拉塞卡尔 B·R·莫特尔孙 H·G·德梅尔特 W·W·G·玻特 J·H·D·詹森
J·H·范弗莱克 L·E·F·尼尔 L·J·雷恩瓦特 S·拉蒙·卡哈尔 E·A·V·贝林 I·P·巴甫洛夫
A·古尔斯特兰德 S·A·S·克劳 F·G·霍普金斯 E·D·艾德里安 A·森特·焦尔季 C·P·H·达姆
H·A·克雷布斯 S·A·瓦克斯曼 A·H·西奥雷尔 A·F·赫克斯利 J·C·艾克尔斯 R·A·格拉尼特
M·W·尼伦伯格 J·阿克塞尔罗行 G·M·埃德尔曼 C·R·德·迪夫 D·C·盖达塞克 G·J·F·克勒
J·L·戈德斯坦 E·G·克雷布斯 C·N·福尔哈德 S·B·普鲁西纳 华西里·列昂惕夫 米尔顿·弗里德曼
赫泊特·亚·西蒙 莱因哈德·泽尔腾 乔治·阿克尔洛夫 约瑟夫·不罗茨基 德雷克·沃尔科特 伊姆雷·凯尔泰斯

F·W·奥斯瓦尔德 理查德·E·斯莫利 理查德·R·恩斯特 哈罗德·W·克罗托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A·M·普洛霍罗夫 C·T·R·威尔孙 E·T·S·瓦尔顿 J·D·范德瓦耳斯 K·M·G·西格班
J·D·科克罗夫特 L·W·阿尔瓦雷斯 H·O·G·阿尔文 P·A·M·狄立克 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C·L·A·拉韦朗 J·A·G·菲比格 J·瓦格纳·姚雷格 C·J·H·尼科尔 F·H·C·克里克
U·S·V·奥伊勒 B·S·丰卢姆伯格 R·C·L·吉尔曼 G·N·蒙斯菲尔德 S·K·贝里斯德伦
B·I·萨米埃尔松 R·L·蒙塔尔西尼 S·科恩 E·内尔 R·M·青克纳格尔 保罗·安·萨默尔森
威廉·阿瑟·刘易斯 劳伦斯·罗·克莱因 理查德·约翰·斯通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詹姆斯·J·赫克曼

M·居里(居里夫人) 鲁道夫·阿瑟·马库斯 P·M·S·布莱克特 J·J·R·麦克劳德 M·H·F·威尔金斯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丹尼尔·L·麦克法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1901年 范霍夫 (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 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 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 阿累尼乌斯(Sir WilUsm Ramsay,1852—1916)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 拉姆·塞(Sir William Ramsay,1852—1916) 英国人,发现了惰性气体
1905年 拜耳 (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年 莫瓦桑 (Henri Moissa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
1907年 布赫纳 (Edward Buchner,1860--190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
1908年 E.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英国人,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
1909年 F.W.奥斯瓦尔德 (Friedrich Wilhein Ostwald,1853—1932) 德国人,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 瓦拉赫 (Otto Wallac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年 M.居里(居里夫人)(Marie Curie,16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1912年 梅林尼亚 (Victor Grigna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萨巴蒂埃 (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1913年 维尔纳 (A1fred Werner,1866—1919) 瑞士人,研究分子中原子的配位,提出配位理论
1914年 T.W.理查兹Therdore William Richards,1968—1928) 美国人,精确测量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er,1872—1924) 德国人,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
1918年 哈伯 (Fritz Haber,1868—1930) 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1920年 能斯特 (Walter Nernst,1864—1941) 德国人,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1年 索迪 (Frederick Soddy,1877—1956) 英国人,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
1922年 阿斯顿 (Francis Willian Aston,1877—1945) 英国人,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3年 普雷格尔 (Fritz Pregl,1869—1930) 奥地利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5年 齐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1865—1929) 奥地利人,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
1926年 斯维德伯格(Theodor Svedberg,1884—1971) 瑞典人,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
1927年 维兰德 (Heinrich Wieland,1877—1957) 德国人,研究胆酸的组成
1928年 文道斯(Adolf Windaus,1876—1959) 德国人,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29年 哈登 (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
奥伊勒(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瑞典人,研究辅酶
1930年 H.费歇尔 (Uails Fischer,1881—1945) 德国人,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
1931年 波施(Carl Bosch,1874— 1940)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贝吉乌斯(Friecrich Bergius,1994—1949)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1932年 兰米尔 (Irving Langnuir,1881—1957) 美国人,研究表面化学和吸附理论
1934年 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1893—1981) 美国人,发现重氢
1935年 F.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1900— 1958) 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I.伊伦—居里(I reno Joliot—Curie:1897-1956)(女) 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6年 德拜 (Peter Debye,1884—1971) 荷兰人,研究偶极矩和X射线衍射法
1937年 哈沃斯(Sir Walter Haworth,1883—1950) 英国人,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
卡雷 (Paul Karrer,1889—1971) 瑞士人,研究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
1938年 R.库恩 (Riehard Kuhn,1900—1967) 德国人,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1939年 布特南德 (Adolf Butenandt,1903—) 德国人,研究性激素
卢齐卡 (Leopold Ruzicka 1887—1976) 瑞士人,研究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
1943年 海维西 (Gyorgy Hevesy,1885—1966) 匈牙利人,利用同位素作为化学研究中的示踪原子
1944年 哈恩 (Otto Hahn,1879--1968) 德国人,发现重核裂变现象
1945年 维尔塔宁(Aatturi Virtanen,1895—1973) 芬兰人,发明饲料保藏方法
1946年 萨姆纳(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1955)美国人,发现结晶蛋白酶
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rthrop,1891—) 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斯坦利 (Wendell Meredith Stanley,1904—1971) 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7年 鲁宾逊(Sir Robert Robinson,1886—1975) 英国人,研究生物碱和其它植物制品
1948年 梯塞留斯(Arm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研究电泳、吸附分析he和血清蛋白
1949年 乔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1895-1982)美国人,研究超低温下物质的性质
1950年 第尔斯(Otto Diels,1876—1954) 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阿尔德 (Kurt Alder,1902—1958) 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1951年 麦克米伦 (Edwin Mattison McMillan,1907—)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
西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
1952年 A.马丁 (Arcger Martin,1910—) 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辛格 (Richard Synge,1914—) 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1953年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 德国人,提出大分子概念
1954年 鲍林 (Linus Pauling,1901—) 美国人,研究化学键的本质
1955年 杜·维尼奥(Vincent Du Vig neaud 1901—1978) 美国人,合成多肽和激素
1956年 谢苗诺夫 (Nikolay Senyonov,1896-) 苏联 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欣谢尔伍德(Sir Cril Hinshelwood,1897—1967) 美国人,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1957年 托德(Sir Alexander Robertus Todd,1907-) 英国人,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
1958年 桑格 (Frederick Sanger,1918—) 英国人,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
1959年 海洛夫斯基 ( Jaroslav Heyrovsky,1890-1967) 捷克人,发明极谱分析法
1960年 利比 (Willard Frank Libby,1908—1980) 美国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