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孩子怎么买保险:谁有讽刺意义的短文啊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13:07

胡适的《差不多》
小故事:《差 不 多》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曾风行一时,指出了中国人的马虎而不认真的通病。
大意是:提起这位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因为他是中国人的代表。其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读书时,他把山西说成陕西,还对纠正他的老师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在店里做伙计时,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老板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少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搭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已经开走了,他摇摇头说:“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是站长未免太认真了:八时卅分开,同八时卅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师。汪大夫不在,家人却把西街的兽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心想:“好在王和汪都是医生,差不多,就让他试试吧!”兽医用医牛的处方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吃药后不到一小时,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在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就断了气。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给他取个法号,叫做“圆通大师”。无数的人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