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玛索女鞋多少钱:求电影《肖恩克的救赎》的有关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31:45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已经看过两年,很多细节其实已经不是那么的清晰,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写关于肖申克的观感,因为写的人太多,要写出新意很难。我这人向来没有竞争意识,或者说,我这人好面子,怕输,所以宁可避免跟别人直接较量,这也许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吧。今天,看到有人回我的帖子,问我对肖申克有什么感想,我说了几句,说着说着忽然有了写篇文章的冲动,于是,一个周末的上午又这样的被打发了。

肖申克的内容无需多说,它想表达的东西也无需多说,我想,有过一点人生经验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到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希望,自由,习惯,抗争,僵化等等等等。

希望,是电影的中心思想,电影很成功的向我们表达了,只要你充满希望,只要你能够持之以恒,你就无所不能。挖地道如此,办图书馆也是如此。对于这点,我稍后再来细说。

自由,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还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了冰镇啤酒,自己却不喝,只是躺在屋顶上沉思微笑。有人认为这段是安迪在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说得好像安迪在精神自慰,我认为这段表达的是安迪渴望精神的自由,虽然他是犯人,他有许多行动上的限制,但是他拒绝心灵上的被监禁,他寻求一切可以释放自己心灵的机会,用现在大家喜欢用的小资说法就是:给心情放放风。电影里那段《费加罗的婚礼》就是渴望心灵自由的一个典型,虽然这短短几分钟心灵放风的代价是两个星期的禁闭,但感动了每个观众,估计有不少观众都拍案叫好,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我现在坐在电脑前面打字,我也不腰疼,所以我也说这种抗争好,这种抗争刮刮叫,但是,这个但是我也稍后再说。

习惯,僵化,这种东西,很害人。电影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关于这方面的描述,那个身在监狱都偷偷喂养小鸟的老人该是热爱生命的吧,可是他却被体制僵化的无法适应自由。他每天想着自由,每天盼望自由,且最后死于自由,这是莫大的讽刺。我们在叹息这种讽刺的同时,是否觉得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因为这个死去的老人,而是因为自己,因为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的人?现在,我开始刚才稍后再说的话题,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也被十余年的教育体制化了,说什么都不忘中心思想,连跟大牛吵架,我都问他,你到底想表达什么,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想想自己说的话,自己不禁出一身冷汗。习惯,僵化,被体制化不仅仅是《肖申克救赎》这部电影里的东西,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无处不在,而且我们是毫无意识的在默认这些僵化,就象温水中的青蛙。有些人在某些时候会觉得自己悲哀,但这种悲哀也只是稍瞬即逝,转眼他们又忘了这些无谓的悲哀,继续温顺的被体制化。

一个朋友,一个在别人眼中有着很体面工作,生活无忧的朋友跟我说,如果我离开我现在的单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生存能力,我虽然工作了这么多年,但是我的工作经验其实少的可怜,而且,我一次面试都没有参加过,我只是目前体制的即得利益者。我很高兴,她能够看到这点,但是看到这点又如何,她还是无力去改变,她能做的只是多考几本证书,聊以自慰。更让我心酸的是,看看自己,也是一样。我们在同情那个无法适应新体制的老人的同时,经常忘记了其实,自己并不比那个老人强多少。我们都是被体制化的人,我们似乎拥有自由,其实,真的是吗?

自由不仅仅是行动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自由,刚才我已经说过这句话。我为什么这么强调这句话,是因为我认为,我们绝大部分人其实并不自由,我们有行动的自由,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但是我们却给自己限制了无数的条条款款,我们自己在限制自己的自由。比如,一个年轻MM会跟自己说,我不能一个人去旅游太危险,诸如此类。思想上的自由更不用说了,许多人连想都懒得想,他们完全放弃了思考,更无谓思想上的自由。更何况,就算我们有了思想的自由,我们也没有表达的自由,我们只能用一些拐弯抹角的话有限的表达自己,或者索性放弃表达的自由,而且这些放弃和迂回,并不让我们痛苦,只是偶尔的抱怨两声,表示自己还是有思想的。为什么不会痛苦,我想,也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我们被体制化了,我们被长久的不自由给僵化了。所以我说,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被体制化,没有自由的,这就是为什么肖申克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了。

肖申克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英雄,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的人。因为绝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力量或者没有勇气去抗争,去坚持,去希望,我们在得过且过,在体制内寻找自己的利益,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就象那个老人满足于监狱里的生活一样。安迪的出现,给我们每个人都打了一剂强心针,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改变,逆境可以这样扭转,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我们感动于安迪敢于冒着危险放《费加罗的婚礼》,这经典的抗争其实反应了我们内心的渴望,我们也渴望抗争,我们渴望我们有勇气指着老板的鼻子骂,我们渴望对政府对强势说不,可是,我们没有勇气,我们只能在电影里羡慕,在电影里热血沸腾,我们羡慕安迪因为我们自己的懦弱。

我们感动于这部电影,其实并不只是感动于监狱里的人物是非,我们在潜意识里,用电影这面镜子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生活中迷茫和困惑,同样,我们也也似乎看到了象安迪一样的希望,于是,瞬间,我们似乎充满了力量。只是可惜,大部分的我们,那种瞬间的力量不会维持太久,这部电影就像大力水手的菠菜,只能给你短暂的力量,充满短暂的信心,菠菜有效期过后,一切又重新归于正常,再度的习惯,再度的僵化,再度的在体制的犄角嘎拉里寻找自己的利益。

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就想一部精神鸦片,我很不愿意承认这个观点,因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不愿意承认我喜欢它是因为它短暂的麻痹了我,可是,很悲哀,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正确的。在看到安迪和弗里曼在海边拥抱的时候,我也仿佛吃了菠菜,充满了力量和信心,觉得自己距离自己的梦想只有咫尺之遥,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咫尺之遥还是那么的漫长。梦想正是因为无法实现,所以才成为梦想。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在批判精神鸦片,其实不然。我认为,有着象《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精神鸦片,其实未必始终不幸,我觉得还挺好的,既然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那就在电影的梦幻中实现吧,那种从电影里得到的力量,或许很短暂,但也给过我们希望和鼓舞,这种短暂的力量,也一样美好重要,如果人的一生,连瞬间的希望和力量都不曾有,那才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