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健与王莎莎:谁能简单的告诉我什么是“新城市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06:53

“新城市主义”思想内涵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对地方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新经济”时代的理解,以及对必要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原则的尊重,但它对具体设计风格不抱有任何的偏见,只是寻找一条走向21世纪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说,新城市主义代表了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是人类都市梦想的精华。新城市主义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是6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成果。它带着田园新城的气息一路走过,在汲取了人文主义、历史主义、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在100多年后的新世纪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理想蓝图。

新城市主义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面对未来城市展开了丰富的构想,其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义思想深深地贯彻在其设计思想中。其设计思想内涵和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尊重自然——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这一原则首先体现在对城市的规模的限定上。“新城市主义”认为任何城市和地区的成长发展都有一定的天然限制,城市的规模、选址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制约,城市的成长发展不可能突破这一天然限定,否则将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活力的丧失和城市生态基区的急剧增大,最终导致整个地区的衰退。

其次,尊重自然的原则体现在城市和郊区的关系以及城镇体系结构的构想上。“新城市主义”把区域中的城市和郊区及其自然环境看作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体,二者共生共荣,城市既要注重内部的更新、完善和有机组织,又要保持与郊区农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此外,“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多中心的有机的城镇体系结构, 不同的城镇之间则存在互补的关系。中心城市、普通城镇和郊区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体系。

第三,尊重自然的原则体现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模式上。针对不同条件,“新城市主义”将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模式主要总结为三种:填充式开发(infill),主要指城市内部功能的自我完善;再开发(redevelopment),主要指城市内部功能的更新;以及新的成长区和卫星城(new growth area and satellite town),指新城建设。同时,新城市主义注重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建设,强调不论城市发展以何种模式进行,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开发的品质而不是开发所处的位置和开发规模。

3.2 尊重社会与个人——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

“新城市主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表示了对社会和个人的充分关心。这一点在它所倡导的“社区”设计理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邻里、分区和走廊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同时,“新城市主义”认为邻里、分区和走廊也是大都会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的基本元素,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共同形成了市民认可的、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并且促使居民形成对保持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责任感。

3.3 保持“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个体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基本因素,因为“多样性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城市、社区主体与功能的多样性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点也是新城市主义所强调的。多样性原则在新城市主义设计理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体人的多样性。在这一点上,新城市主义主要是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角度,寻求一种解决社会阶层隔离与分化等社会问题的方法。它认为在城市、邻里和社区内应该具有多种类型和价格水平的房屋,以满足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水平的阶层的需求,从而达到保持主体人多样性的目的。另外,它强调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合作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这样可以加强社会多样性的主体人的交流与联系,而这正是一个有活力的地区所必需的。

二是功能的多样性。新城市主义将城市或社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不同的使用功能的土地组织在一起,以促进社区生活多元化的形成和社区生命力的增长。它反对现代主义过分注重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城市特色和活力来自对丰富的资源的混合使用,使居民、工作单位、商业活动等融入邻里和社区的生活中,同时,通过有机联系的街道网络共同构成居民邻里生活的舞台。

三是物质环境的多样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历史遗存的尊重上。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历史遗存是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强调城镇的开发和再开发应当是一个维持地方传统和特色的过程。新开发的物质环境应该能够尊重历史、传统与现存,实现与传统的和谐和有机联系,以保持地方特色的延续和维持城市物质环境最大限度的多样性,适应人对城镇功能的综合要求,实现城市文明的持续发展。

3.4 节约资源——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新城市主义坚持城市要紧凑发展的原则。它批判了美国“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郊区化模式,主张应该有限制的使用小汽车。这主要是因为:①小汽车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②小汽车的大量发展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这两点都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应该拥有多种交通运转系统:不仅要有大运量的、快速的、节约能源消耗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且更要有无须消耗能源的、宜人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等,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最为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内其它车行系统应该体现出对公共交通系统、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的充分尊重,并且各交通系统之间必须要有便捷的衔接和转换,共同构成有机的、便捷的交通网络,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

“新城市主义”思想、设计原则中充分体现了对生态要素的关心和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追求。在这里,无论是作为城市生态主体的人,还是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基础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同时通过各种要素的有机联系,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有机体。虽然“新城市主义”只是强调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原则与方法,没有明确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但毫无疑问,它和当今最富魅力的“生态城市”具有殊途同归的内在一致性。

4 启示

当前,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新城建设、旧城更新等城市建设工程量巨大。一方面,不仅要解决大规模的小城镇的建设问题,也要面对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和郊区化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当务之急。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欧美各国有关城市发展的经验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一面,但其“先发展后治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显然不能为我所取。这主要是因为“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不仅重视城市生活与生态品质的提高,而且要能够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我国的城市发展。而“新城市主义”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路,它表达的具有深刻生态思想的关于城市发展、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原则,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虽然“新城市主义”是美国高科技发展和大规模郊区开发背景下的产物,但它对中国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将不无启示。

4.1 从自然生态系统容量的角度确定城市规模和等级体系

“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规模主要受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城市规模应以此为限,这一点对于确定城市规模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显然比单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确定城市规模更为合理。此外,从区域的角度来说,“新城市主义”将城镇及其周围的广大腹地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每个城镇在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共同构成有机的城镇等级体系。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矛盾正是由于过于强调城市个体的经济发展要求,而忽视区域生态系统的容量限制,以至于突破环境容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等级混乱。所以,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容量的角度确定城市规模和等级体系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和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4.2 发展有机的公共快速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

土地资源的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效仿美国城市“在汽车轮子上”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倡导的发展有机的公共快速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恰恰适应了我国国情——这业已得到我国规划界的公认。

4.3 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与历史传统,保持城市特色与发展活力

目前,我们面临着如何规划好、建设好城市的问题。是继续“现代主义”忽视地方历史传统、人文特色,造成城市千篇一律的老路;还是采纳“新城市主义”继承城市文脉、保持城市的地方特色,进而增加城市的发展活力的策略?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因为,城市文脉的发扬有利于维持城市社会生活网络的活力,促进城市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4 在城市规划中坚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原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城市规划过程中社会的公正与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城市规划手段,保证社会公平地使用各种资源,保持社会的公正是“新城市主义”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市场经济中,城市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强势与弱势两个群体,防止社会的两极分化和资源的分配不公是城市规划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与公正原则,以减少与消除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