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剧的经典台词:四大名著作者是谁,主要人物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15:03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罗贯中(1330一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据说,他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还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尊刘反曹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
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
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水浒传》鉴赏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 多年后,施耐庵写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
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以艺术笔触描写了北宋末年山东地区以宋江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队伍形成、发展乃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小说从高俅发迹迫害王进入笔,紧扣“官逼民反”之题意,先后
描写了鲁智深、林冲、晁盖、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逼上梁山的经历。从林冲火并王伦到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梁山队伍基本形成;曾头市晁盖不幸身亡,宋江接替首领之位,继续
招揽英雄抵御官军,于梁山泊会齐英雄,排定座次。这是七
十回本的基本内容。百回本继“排座次”后描写梁山英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声威惊振朝野。而后接受朝廷招安,北征辽寇,大获全胜。但在镇压方腊起义中,梁山英雄大半阵
亡。百二十回本还在中间插入“征田虎、王庆”的故事,结局与百回本相同: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终于失败。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乃据民间流传有关唐玄奘往天竺取经的轶事及戏曲加以整理和创作写成。全书分为三部份:
第一部份写孙悟空的历史(第一回至第七回)
第二部份写唐僧取经的缘起(第八回至第十二回)
第三部份写唐僧等人取经的过程,也就是八十一难的过程(第十三回至九十九回)
有学者指出《西游记》是以人间为蓝图去描写天宫的,让读者借降妖伏魔的孙悟空反应现实社会中的混乱。
吴承恩发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留神写成的《西游记》,想像力丰富,人物构思特别,画人与妖为一体,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他勇敢机智之余,又喜欢与师弟
斗气,充满人性,加上其他人物情节的生动描述,令《西游记》不但成为中国艺术史上完整的神话小说,其中离奇变幻的神怪情节班次备受外国读者欢迎。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 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一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BR><BR>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BR>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BR><BR>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BR><BR>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质与林黛玉截然不同。她们都同样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3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BR><BR>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作者还常常拿一个人对两件事的不同态度对比,拿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表达作者的爱憎倾向。《红楼梦》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它实写而不浅露,虚写而不晦暗,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作者善于运用春秋笔法,也就是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比如将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憎恶写得十分含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BR><BR>

《红楼梦》早期流传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等人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80回,现存版本完整的很少。另有《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则为120回,前80回主要据“脂评本”抄集校改。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高鹗活字排印《红楼梦》,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120回。乾隆五十六年排印本称程甲本,第二年程伟元和高鹗对程甲本修订后的排印本称程乙本,合称程高本。

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霑(zha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也有说1764年去世的)。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可惜,他的诗画留存下来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传。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书120回,书名改为《红楼梦》。小说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从中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自然、逼真地叙述和描写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塑造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矛盾中根据人物身分地位刻画人物,又善于以艺术氛围烘托人物内心情绪。他笔下的人物,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孤芳自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贤淑善良又巧于迎合的薛宝钗,泼辣、狠毒的王熙凤,逆来顺受的尤二姐,刚烈不屈的尤三姐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在事件和人物的刻画上,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美与丑、虚与实、统治与被统治的描写相互补充,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红楼梦》语言简洁纯净,准确传神而多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书中诗词歌赋的运用,对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起了很好的作用。《红楼梦》的光辉成就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家庭社会小说有极大影响。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

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关于其生平,至今尚无确切的资料,据说他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原名耳,又名子安,祖籍苏州,曾出仕钱塘,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军。但这些都还待证实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唐僧...
三国演义--罗贯中,曹操、孙权、刘备...
红楼梦--曹雪琴,贾宝玉、林黛玉...
水浒--施耐庵,高裘、宋江...

著作名 作者 主要人物 内容
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唐僧... 取经 除妖
三国演义--罗贯中,曹操、孙权、刘备 争国权
红楼梦--曹雪琴,贾宝玉、林黛玉... 女人愁事
水浒--施耐庵,高裘、宋江... 造反

西游记--吴承恩(唐增帅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时期)
红楼梦--曹雪琴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水浒--施耐庵 (宋朝末年,朝庭与江湖好汉之间的恩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