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黄河魔术真相视频:谁来讲讲汉语语法?什么助词了\介词了之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47:18
麻烦多说几类,最好有举例

(一)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合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谓词性词语的词,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手段、施事、受事、对象、原因、目的等。
1、介词的语法特征
①介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性词语(或其代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介词在语义和结构上对后面的宾语起介引作用。
例如:
跟老师谈谈 沿着河边走 把脏水倒掉 为荣誉战斗 在阅览室查阅资料
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的”后,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例如:
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 对于改进机关办事效率的建议
关于美学的研究 关于合资建设高速公路的提案
②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数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例如“把”、“被”、“以”、“从”、“连”、“由”、“关于”、“至于”等,现在仍有一些介词兼属动词,例如“在”、“给”、“比”、“用”、“向”、“朝”、“为了”等
2、介词的类型
①施受介词
施受介词用于引出施事者或受事者。施受介词主要包括:
把 被 叫 让 给 由 将 归 管
例如:
一道闪电把整个窗户都照亮了。
她双脚跳起把大队书记臭骂了一通。
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
与她们在一起,叫人轻松得很,开心得很。
政府和战士们还给我们募集了一百件棉袄,二百条棉裤②方式介词
方式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方式、方法、工具等。方式介词主要包括:
用 以 凭 靠 按 据 拿 按照 遵照 依照 根据 通过 本着
例如:
我们的生活要靠劳动,不能单靠政府救济。
他常以一种安然自得的姿态备课以及给学生改作业。
公司应该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
这个数字是根据企业的规划、投资总额等因素确定的。
几年以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③时间、方所介词
时间、方所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方向、起点或终点,主要包括:
自 打 从 在 到 当 于 往 向 朝
自从 打从 趁着 沿着 顺着
例如:
厂里的头儿们似乎全都变成了公关先生,从早到晚忙于接待。
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写于三十年代早期。
他撩起窗帘一角朝外望了望,天还完全黑着。
他俩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川道里走去。
自从这事发生后,他就病了。
他们沿着河边,慢慢向上游新桥那里走。④对象介词
对象介词用于引出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范围。对象介词主要包括:
对 对于 关于 至于 跟 和 与 同 替 比 较 除了
例如:
对于国家,安定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至高原则。
关于合同的一切条款,都已经是既成事实。
至于公司方面,也准备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我开始深深地同情起她来,再不跟她顶嘴作对。
我替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我们除了向这位村长摇头外,别无选择。⑤因果介词
因果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起因或后果。因果介词主要有:
因 因为 由于 为 为了 为着
例如:
大家都为这件事感到高兴。
家中的顶梁柱因车祸去世。
专家委员会因为一个细节问题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
为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需要相应的改革。
由于紧张,我变得语无论次,脸也比以往胀得更红
3、介词与动词的辨析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由于虚化程度不同,除了一部分专门介词外,大部分介词保留着动词的功能,兼属介词和动词两种词类。例如:
在:我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介词)/他在图书馆。(动词)
比:我比你更了解市场行情。(介词)/咱们比比看。(动词)
让:让顺道的人捎去。(介词)/谁都得让他三分。(动词)
通过: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按摩得以解除。(介词)/顺利通过了考试。(动词)
区分介词和动词时应注意两点:
①如果这个词与后面的成分组合起来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就是动词,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的是介词。例如:
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都没沾过。—→*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
例句中“连”与后面的成分“一滴油”组合起来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因此“连”是介词。
②介词不能重叠,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既可以重叠,也可加动态助词。
几个介词的用法:①“对”与“对于”
“对”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
例如:
对于我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对我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
对于这种状况,他们感到出乎意料。—→对这种状况,他们感到出乎意料。
命运却总是对这孩子那么不公。—→*命运却总是对于这孩子那么不公。
你会对这块土地产生亲切的感觉。—→*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亲切的感觉
②“关于”和“对于”
Ⅰ“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例如:
周围不断有各种途径传来的关于下岗职工的事儿。
辞职对于一个凡人不是什么小事。
Ⅱ“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主语前后均可;“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
对于这个问题党委要进一步研究。→ 党委对于这个问题要进一步研究。
对于一个凡人,辞职不是什么小事。→ 辞职对于一个凡人不是什么小事。
关于国外的研究动态,我了解一些。→* 我关于国外的研究动态,了解一些。
关于扩招,我们正在制定相关政策。→* 我们关于扩招,正在制定相关政策。
Ⅲ“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有加上名词后才能作标题。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于西方美学 关于凝聚态物理
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建议 对于当前中亚地区形势的几点看法

二)连词
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词。
1、连词的语法特征
2、连词的类型
3、连词与介词的辨析
4、连词与副词的辨析
1、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具有纯连接性,只起连接作用,把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连接起来,组成更大的语法单位,连词本身没有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不能作句子成分。
例如:
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
硬件跟软件他都很精通。
共同的经营理念与创业目标是我们正常合作的基础。
当然这过程常有落泪和辛酸的事,或者有时还有无可奈何的事发生。
你不仅是咱们地区的状元,而且还是全县的第三名哩。
因为这草都枯萎了,所以踩在脚下更感到柔软
2、连词的类型
①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
②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
③连接词语或分句的连词
①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
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主要有“和、跟、同、与、或、及”等,表示并列、选择或递进关系
2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
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表示分句或句子间的顺承、选择、取舍、递进、解说、条件、因果、假设、让步等逻辑关系
③连接词语或分句的连词
“而、而且、并、并且、或者、只有、不管、无论”等连词既可以连接词或短语,也可以连接分句。
例如:
这种皮革表面光滑而且柔软。
我的手突然停住了,并且紧张地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
只有最后这个方案才算切实可行。
只有铁路修好了,这些木材才能运出去。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由衷地欢迎县委“改朝换代
3、连词与介词的辨析
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介词在介词短语中是两个实质性结构成分中(介词+名词性词语)的一个;而连词在实质性结构中只起连接作用。下面以“和”为例谈谈如何区别介词和连词。
①当“和”作介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例如“我和他提起过你”,“和”前后的成分互换后,句子意思就发生改变(他和我提起过你),而且“我”可以省略(和他提起过你),前面可以加上副词性修饰成分(“我刚刚和他提起过你”),后面可以有停顿。
②当“和”作连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例如“我和他都没上过学”,“和”前后成分互换后,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他和我都没上过学),而且“我”不能省略(*和我都上过学),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成分(*我刚刚和他都没上过学),后面不能停顿。
4、连词与副词的辨析
副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连词可以连接各类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不能作句子成分,只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某种关系。
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经常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例如“只有……才……/如果……就……/除非……才……”等。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是连词,只能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具有修饰作用的是关联副词。例如“如果你那天能来,那么我就告诉你真相”,“如果”和“那么”出现在主语前,连接两个分句,是连词;“就”出现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修饰动词,且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是关联副词

(三)助词
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上,表示各种附加语法意义的词。
1、助词的语法特征
助词最主要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某个语法单位上,表示结构、时态、领属等方面的附加语法意义,一般读轻声。由于助词总是跟某种语法意义相联系,因此往往成为某种词类或语法结构的标志。例如“着”一般表示行为状态的持续,是动词的标志。
2、助词的类型①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的、地、得”都读de(轻声),它们的分工是书面上的。定语后面的de写成“的”,状语后面的de写成“地”,补语前面的de写成“得”。
1、“的”
2、“地”
3、“得”
4、“所” ②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进程状态。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主要有:
“着”
“了”
“过”
“看”
“的”
“来”和“来着”
“着呢” ③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或谓词性词语后面,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常见的比况助词有“似的、一般、一样”等。
例如:
他就像丢了魂儿似的。
导演像说京剧道白似的冲着演员大喊。
他咧着嘴直笑,高兴得孩子一般。
他驱车在大街上,随着流水一样的车河,东西南北地奔波。
他熄了发动机,像猎犬一样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④表数助词
Ⅰ表示复数的助词
Ⅱ表示概数的助词

(四)语气词
语气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或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的词。
1、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2、语气词的类型
3、语气词的连用
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1、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①语气词具有很强的附着性,一般附着在句尾(少数放在句中),表达各种语气,加强语气表达的信息量。
例如:
昨天晚上我已经检查过三遍啦。(语气词“啦”表示陈述语气)
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语气词“吧”表示疑问语气)
②语气词除了表达语气意义外,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句,但有时还要求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
例如:
他把衣服晒干了。(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
都中学生了,还这么不懂事。(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
2、语气词的类型
根据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将语气词分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
①句中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啊、吧、了、呢、么”等。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也含有列举、假设或引起注意等意思。
例如:
他啊,从小就爱到处跑。(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闭塞的地方?(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等他一来啊,咱就出发。(表示假设语气)
你要用呢,就提前说一声。(表示假设语气)
他要愿意呢,就回个电话,不愿意呢,就算了。(表示假设语气)
茅台啊、五粮液啊、古井贡啊、剑南春啊,都是名酒。(表示列举
②句末语气词
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四类:
Ⅰ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的、了、吧、呢、啊、着、也好、啦、呗、喽。
例如:
想想当年除了苦学什么窍门都没有啊。
饭钱花完了,我就只能几天少吃或不吃呗。
Ⅱ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吗、呢、吧、啊。例如:
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
以后盘庄稼、卖粮食你用手推、用肩扛啊?
Ⅲ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吧、了、啊。例如:
还是再试试吧。
你可小心,别上他的当啊!
Ⅳ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啊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啊!
他能考上大学可真不容易啊!
上述语气词中最常用的是“吗”、“呢”、“吧”、“啊”、“的”、“了” 等。其他一些,有的用得较少,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续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与“啊”的合音,“哪”是“呢”与“啊”的合音
3、语气词的连用
几个语气词可以连用。连用的语气词之间没有结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次,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位置在后面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全句语气的重点。
例如:
根据你的检验,这次试点成功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
你小子还真有两下,这么揉掐几下蛮舒服的啊!
他们的事就这么决定了吧。
真要能一个月赚上千儿八百的,吃饭问题不就不用发愁了吗。
这可是意味着要出卖全厂工人的最根本利益了呀!
第一个例句“你们今天都怎么了啊”,应先分析为“你们今天都怎么了∣啊”,再进一步分析为“你们今天都怎么∣了”。“了”表示动作或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啊”表示舒缓的疑问语气。
语气词连用时,如果后一个语气词是以元音开头的,两个语气词常常合为一个语气词。
例如:
么+啊→吗(嘛)呢+啊→哪 了+啊→啦 了+哟→喽 吧+唉→呗
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
二者表示的语法意义与语法作用不同,但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例如:
那样说是可以的。
她是北京的。
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可以的),结构助词“的”与前面的“是”则不能省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可以加上适当的名词(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语气词“的”后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第三,否定词的位置不一样,能加在“是”前面的是结构助词(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能加在“是”后的是语气词(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但是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的分辨并不总是那么清楚,“是……的”中“的”的词性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辨别。例如:
他是要走的。—→他要走/他确实要走/他马上就走。(“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他是要走的人。(“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例如“她上大学了”。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了”是语气词。例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
快点把饭吃了。
去把衣服洗了。
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了”兼具语气词和助词的作用。例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
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