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帐号:文笔好的或找得到参考资料的进来看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46:12
求:读语文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后的感想.
文章分别为<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
速度吖``今天晚上必须写完
谢谢各位大虾了
如果回答得好`再追加30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自然界的事情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然而,有一种东西,失去了便永远也找不回来。那就是时间。

  毛泽东从小就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但是由于家中农活繁重,他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但他千方百计抽时间看,甚至在给牛喂草的时候,都忍不住坐在一边看上几眼……他把一生分为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培根说过:“昨天已成为过去,在明天尚未到来之前,我们唯一的可能是使自己的今天过得更加充实。”是啊,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或是昨天你办错了事,便陷入了忧郁沉闷中;也许你在心中能增添一丝安慰或忏悔,但你可知,就在这幸福的回忆和忧郁沉闷中,今天——这最值得珍惜的时间却悄然溜走了呢?

  毛泽东正是由于珍惜“今天”才会在以后的“明天”取得了成就,成为了一代伟人。

  “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青少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但有些人却靠幻想度日,就在这幻想中把今天的宝贵时间白白流失了。还有的人则事事都等着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啊!

  我们不该在昨天中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用来弥补昨天,准备明天。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叹息时间之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的河流流速之快令人难以估测。人的生命有限,怎样在这有生之年为社会做出不朽的贡献呢?这就需要我们珍惜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明天成绩的取得在于今天的努力。

  古人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珍惜秒阴”时间是不等人的,只有我们珍惜每一个“今天”,回首昨天才是问心无愧的,展望明天才是充满信心的。

  读鲁迅自转有感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1902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

  读《少年爱因斯坦》有感
  人人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童年多灾多难,读书时曾经历了多次挫折,多次失败。他从小就被认为“智力迟钝”,“反应迟缓”,有老师还断定他将来一事无成,但他长大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可他没有灰心放弃,而是更刻苦努力的研究。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旧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为人们做出巨大贡献得人诞生了!
  其实,爱因斯坦曾经是一只丑小鸭,到处受人排挤、讪笑,但丑小鸭也具备天鹅的潜质,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高贵、美丽的天鹅,到处受人尊敬,受人们的爱戴。
  从爱因斯坦的事迹中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使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或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不要紧。只要你有恒心、耐心,要细心,取得成功就不再遥远。记住,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不要灰心,继续努力!

  初一时写的,第一千个球没找到,但已经不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