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b名字:梅花三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19:28

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后来有琼瑶的小说“梅花三弄”代表三个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907656

2. 梅花三弄
一弄梅花花未开,
两小无嫌猜。
二弄梅花花正红,
同窗共读留下多少情?

三弄梅花花已落,
独自享寂寞。
转眼又是杨柳青,
何不打开家门迎春风?

梅花三弄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早在唐代就
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梅花三弄》原是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桓伊 “善音乐,尽
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桓伊善吹笛在当时很
有名气,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听其演奏。一次,
微之乘船赴京师,中途泊舟,巧遇桓伊从岸上走来,于是檄之使人请桓伊吹
奏,桓伊也久仰微之名,便欣然下车,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笛声悠扬悦
耳,清亮激烈,奏罢不交一言,扬长而别。明代有人认为是唐人颜师古把它
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
按晋代的笛即现代的箫,这种改编,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的
风格。清《琴谱谐声》中,有此曲改编为琴箫合奏的曲谱。明朱权《神奇秘
谱》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梅花傲霜
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
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湾
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
云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
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
关于《梅花三弄》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南宋的爱国主义词人洪皓,在出
使金朗时,曾被扣留十余年,他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定不移,不屈不降
,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终于返回南宋。临行前夕,他写下了《江梅
引·忆江梅》一词,其中有“断回肠,思故里。漫谈绿绮,引三弄,不觉魂
飞”的句子,表现了洪皓得知自己将返回故里的消息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
情,操起绿绮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凌雪来比喻自己的
坚贞不屈,并以回忆江南的梅花来寄托自己对南宋的深切怀念之情。
现代琴家傅雪斋演奏的《梅花三弄》,其节奏较为规整,也宜于合奏,
故琴家称之为“新梅花”。广陵派据《蕉庵琴谱》所奏的则称为“老梅花”
,它节奏自由跌宕,更显梅花刚健挺拔的气质,特别曲终前音乐突然从F调转
入a角调,令人耳目一新。
情趣高雅的《梅花三弄》,以它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也
为今天人们所喜爱。其演奏形式,除古琴独奏、琴萧合奏外,还被改编为钢
琴独奏、民乐合奏、琵琶独奏、琴与编钟合奏等广为流传。这些演奏形式,
也甚为悦耳动听和具有古情古意。

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后来有琼瑶的小说“梅花三弄”代表三个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907656

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