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ia-Burnitup: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1:31

“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论语》的《为政篇》第二中有一句是:子曰:“君子不器。”

“仁”乃是一种对本真生存现象的本真领悟,而不是形而上或者经验论层次上的道德概念。君子就是“仁者”,是“志于仁”者,也是“依于仁”而行者,因而君子并不是什么现成的实体、个体,而是尚待“去是”、并且只有在不断的“去是”过程中才得以呈现出来的仁者。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样态呢?孔子说:“君子不器。”

依据《系辞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古人多是在“道”(德)与 “器”对举的意义上理解这句话。如朱子就在“德体器用”的基础上将之解释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尽管我们在此不能简单认同朱子道德形而上学的判断,但是朱子这里的“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却能带出点不一样的视域来。“不器”如果不意味着“一才一艺”,也同样不意味着“多才多艺”。来看下面这场对话: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子罕篇》)

怎样看待孔子的多能(多才多艺)?与太宰、子贡的解释不同,孔子认为自己多能只是因少时贫贱,为谋生才不得不多学几项手艺啊。孔子认为这些手艺、技艺只是谋生手段,因而是“鄙事”,所以君子也就不必强求自己“多才多艺”。由此,我们就不能由“君子不器”得出君子必须多才多艺的结论。孔子曾问弟子赐这样一个问题:“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赐对此作了肯定回答并反问到:难道不是这样啊?孔子回答说:“非也!予一以贯之。”重要的不是多,而是要有个一贯处。这个一贯处就是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

如果“君子不器”表明君子既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也不必多才多艺,那么孔子想要表明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子牢在这场对话最后补充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吾不试,故艺”,朱子对此的解释是:“言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朱子在此的解释与他将“不器”解释为“用无不周”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因而这里面凸现的依然是个道体器用的关系。不过,朱子的“习于艺而通之”仍然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习于艺而通之”就是通于艺,而通于艺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孔子所说的“游于艺”。“君子不器”和“游于艺”表达的乃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表达方式一正一反而已。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君子不器”乃是说一个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游于艺。而“器”呢?器就是指那些非君子拘于一才一艺,或某几种技艺和技能,“这里的‘器’就是指脱离了原发境域的技艺;它堕落为有某种固定形式、并因而难于彼此沟通的谋生技巧和艺能。……孟子开始的后儒们逐渐失去了孔子用艺境涵养仁义诚信的思想风貌。……他们看不出,器对于孔子是与艺而非道德相对而言的;而且,形而上之道(德)倒是与器更接近,因为它们都具有技艺认知所没有的现成性”。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知识,教会你怎样做事;文化,教会你怎样做人。以塑造人的精神家园为使命的孔子,强调“道”、“德”、“仁”、“艺”是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这四者本应有内在联系。
通俗的讲,就是你要一材多能,而不是只精通一门技术或手艺

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文武双全,多才多艺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知识,教会你怎样做事;文化,教会你怎样做人。以塑造人的精神家园为使命的孔子,强调“道”、“德”、“仁”、“艺”是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这四者本应有内在联系。
通俗的讲,就是你要一材多能,而不是只精通一门技术或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