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壁纸桌面:三十六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1:19
三十六郡到底是哪些?
现在的省级的行政范围是如何划出来的?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郡名不见于《史记》本文,裴骃《集解》作“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颖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过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部、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新中国成立后,省级行政区是以传统的行政区划为基础而划定的。到1951年10月,全国共建立了省级单位52个,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东、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黑龙江、吉林、松江、辽东、辽西、热河、河北、平原、察哈尔、绥远、台湾等29个省,苏南、苏北、皖南、川南、川北、川东、川西等8个人民行政公署,北京、南京、天津、上海、重庆、西安、武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旅大等1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区(内蒙古),一个地方政府(西藏),一个中央直辖地区(昌都)。
  ?一、省级行政划的演变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成立安徽省和四川省。撤销皖北、皖南、川东、川西、川南、川北人民行政公署。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将其辖区分别划归河南省、山东省;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将其辖区分别划归河北、山西省;撤销苏北、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江苏省,并将南京市改为江苏省辖市。
  ?1953年,国务院决定,将松江省属哈尔滨市、吉林省属长春市和广东省属广州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撤销绥远省,将其辖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将其合并改为辽宁省;松江省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宁夏省撤销,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旅大五个中央直辖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2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请通过决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将热河省所属区域分别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辽宁省;撤销西康省,将西康省所属区域划归四川省;分别将长春市、武汉市、哈尔滨市、广州市、重庆市、西安市改为吉林、湖北、黑龙江、广东、四川、陕西省辖市。
  ?1955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新疆省建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决议。
  ?1957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4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问题的报告》。1958年3月、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成立。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将天津市改为河北省辖市的决议。
  ?1965年8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967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河北省辖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1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当月,海南省正式成立。
  ?1997年6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决定将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归中央直辖,设重庆为直辖市。
  ?1997年7月,中国政府根据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关于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到2000年为止,我国政府行使管辖权的省级行政区域有34个,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个自治区,广西、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23个省,按面积大小排列是;青海、四川、黑龙江、甘肃、云南、湖南、陕西、河北、吉林、湖北、广东、贵州、江西、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浙江、江苏、台湾和海南省;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二、省级行政区划的原则
  ?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遵循以下原则:①以一定的地理环境、经济联系、民族状况、人口分布和土地面积为自然基础;②便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行政管理;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有利于各民族人民团结;⑤有利于巩固国防;⑥保持相对的稳定,在切实需要调整时,也要注意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的正确结合,并按法定程序办理。根据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区域划分均由国务

  元朝的最大贡献在于其行政制度中的独创:省。
  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各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处或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称省。(此段抄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多端,有州、郡、国、道、路等,有的是行政单位,有的是税收单位,如宋朝的“路”,已经大致相当今天省的规模。而今天的省,却是从元朝的行省承袭而来。今天来看,县市一级时有变更,而省一级作为国家行政的基本支柱,其地位仍然雷打不动。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六国,史称分全国为三十六郡。考秦郡者,不一其说,盖前后所置,不止三十六也。详审诸家之说:秦本土除内史外,为上郡、北地、陇西、汉中、巴郡、蜀郡、韩、魏及周为三川、河东、东郡、砀郡、颖川;楚为陈郡、南阳、南郡、黔中、长沙、九江、闽中、会稽、泗水、薛郡;燕为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赵为邗郸、钜鹿、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齐为齐郡、琅邪。

其中广阳、闽中、黔中、陈郡,最为聚讼。陈郡,陈涉世家有陈守,楚世家云:秦将王翦、蒙武破楚国,灭楚,名为楚郡,楚郡治陈,始皇讳楚,而称陈郡。黔中,见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年,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汉志失载。闽中,东越传云,秦并天下,以其地为闽中郡,始皇二十五年(前二二二)王翦定荆江南地,置会稽郡,史偶略耳。广阳虽不见於史,而见於水经累水注;以秦灭六国,各国都所在皆置郡推之,水经注当可信。或去广阳、陈郡与闽中,而数陶、河间、东海。陶郡见穰候传,河间见赵策及甘茂传与樊哙传,东海见陈涉世家:皆嫌论证不足。盖自二十六年至秦楚之际,颇有废置,难於考实,上举三十六郡较确当耳
三十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郡名不见于《史记》本文,裴骃《集解》作“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颖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过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部、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无黔中、彰郡。清以来学者多数认为裴说不尽信,但其说亦歧:一说“内史”不应在郡数内,补以郯郡;一说除“内史”外,“九原、鄣郡”亦不在内,或补以东海(即郯郡)、广阳、楚郡,或补以闽中、陶郡、河间,或补以闽中、广阳、陈郡(即楚郡)。又诸家都主张三十六郡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的郡数,其后续有增析。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郡考》主张秦有四十八郡,增疫十二郡为桂林、南海、象郡、九原、陈郡、东海、胶东、胶西、济北、博阳、成阳、广阳。《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张守节正义引《风俗通》:“周制天子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左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也。”《汉书.地理志下》:“本秦京师以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六国,史称分全国为三十六郡。考秦郡者,不一其说,盖前后所置,不止三十六也。详审诸家之说:秦本土除内史外,为上郡、北地、陇西、汉中、巴郡、蜀郡、韩、魏及周为三川、河东、东郡、砀郡、颖川;楚为陈郡、南阳、南郡、黔中、长沙、九江、闽中、会稽、泗水、薛郡;燕为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赵为邗郸、钜鹿、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齐为齐郡、琅邪。

现在的省级划分基本沿袭清朝和民国时期。

在秦朝以前,中华大地划分九州。至于九州的名称不确定: 先秦地理学家理想中的九个地理区划。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州名未有定说:《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吕氏春秋.有始》有幽州而无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汉书.地理志》始以《职方氏》九州为周制;三国魏孙炎注《尔雅》始以《尔雅》九州为殷制;后世经学家遂合称为三代九州。各家所说各州境界亦多出入。后则泛指中国。三国魏曹植《五游咏》诗:“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唐李商隐《马嵬》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顾炎武《赠万举人寿祺》诗:“一来登金陵,九州大如掌。”
所以在这里不能确定说这几个州属于那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