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芦花鸡的详细做法:请问唢呐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9:16

(1) 唢呐的由来:
  唢呐,古称琐嘹,苏尔奈.又称喇叭、小唢呐、海笛。原是波斯乐器,明代以前传入中国,先为军中之乐,后入民间.明王圻《三才图会》(1607)即"唢奈"其制如喇叭……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唢呐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区。清代称"苏尔奈"。其名出自阿拉伯语surna的音译。明代王西楼《朝天子》词曰:"喇叭锁哪,曲而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对其在当时的艺术表现功能描绘的十分生动。
(2) 唢呐的组成结构: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子上开八孔(前七后一),木管上端装一铜管,铜管上端套一苇制哨子,木管下端装一喇叭形铜质扩音器。音色高亢明亮,有的民间艺人能控制气息,吹出柔美的声音。经过改革的唢呐有高、中、低三种,有的还加了音键,扩大了音域。唢呐由双簧哨子(芦苇制成)、蕊子(铜制)、杆子(木质圆锥体,共有八个音孔,前七后一)和铜碗(喇叭形)四部分组成,竖吹,有大小不同的规格。
(3)唢呐的演奏形式:
  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运用的地区和范围很广,除了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音吹打乐或地方戏曲乐队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热烈奔放的场面,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嫁娶和戏剧场面,常与打击乐配合。演奏风格上大之分南北两派。男派大部分用于吹奏戏曲曲牌或作戏曲伴奏。北派流传较广,演奏技巧也十分复杂。唢呐善仿人声及其他动物鸣叫和自然音响。北方有种"咔腔",成套的模仿戏曲、歌曲的任务唱腔,甚至连模仿念白台词都十分逼真。演奏技巧主要有: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此外,唢呐由一种"循环换气法",即在吸气时鼓腮使长音不断的呼吸方法。

唢呐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原来乐器的音译( Surna)。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西晋 时期(公元265-420年)开凿於新疆克孜尔石窟 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 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公元460-494年开 凿)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从 现存于武氏祠和於197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山东西南(位於济宁、荷泽两地之 间)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 唢呐不但用於独奏,也用於戏曲、歌舞伴奏,在古 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现在的国乐团、民 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