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阔腿裤的上衣:雨果《伏尔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1:59:31
阅读?

伏尔泰

  【法】雨果

  (本文为1878年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讲话)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
  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是最艰巨的历史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
  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在他
  弥留之际,一方面,他受到同时代人和后世子孙的欢呼赞美,另一方面,象其他曾经和旧时
  代搏斗过的人一样,那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也得意洋洋地发出了叫骂声。他不仅是一
  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曾尽己任,完成了一项使命。他已完成的工作显然是天意选派
  他去完成的,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都同样明白地体现出上天的意旨。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八十四个年头,经历了达到顶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丝晨曦的革
  命时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映
  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
  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
  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让
  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
  战,并与之搏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支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

  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
  战争。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有女性的温
  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撒文明。他为西尔旺和蒙贝利而战,
  也为卡莱斯伯拉·巴利而战。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但
  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命一
  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

  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这三个民族曾经用人的名字来总结和命名时代,使这些时代
  具有某种人的品格。我们说,伯里克利时代,奥古斯都时代,列奥十世时代,路易十四时代
  ,伏尔泰时代。这些称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民族享有以人物来命名
  时代的特权,这正是文明的最高标志。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
  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已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
  ,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
  王杖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这就是说,权威已经变换为自由。自此以往,高于一切
  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克尽
  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

  ……我们要面向伏尔泰那伟大的死亡,伟大的生命和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
  前鞠躬致敬。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
  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让·雅克,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
  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让我们在人类所流的血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
  血吧。够了!够了!暴君们。既然野蛮冥顽不化,好吧,让文明激起义愤吧,让十八世纪来
  帮助十九世纪吧。我们的先驱哲人都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唤起那些光辉的亡灵,请他们
  在策划战争的君主们面前公开宣布人类生存的权利,良知争取自由的权利。请他们宣布理性
  支配一切;宣布劳动神圣;宣布和平应受到祝福。既然黑暗来自帝王的宝座,让坟墓中放出
  光明吧!

雨果(1802~1885)Hugo,Victor 法国作家。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桑松,1885年5月22日卒于巴黎。雨果幼年曾随当将军的父亲到过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母亲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对他少年时期影响颇深。1814年,雨果随家庭到巴黎。
早期创作 从中学时代,雨果便爱好文学创作,开始写诗。1819年,与诗人维尼等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经常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很多是拥护波旁王朝、歌颂保王主义和天主教的。1822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获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相继出版《新颂歌集》和《颂诗与长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间,还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1824年,自由主义日趋高涨,他的政治态度也有所改变,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人组成“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1827年,雨果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是他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撰写的。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要求,未能演出,而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雨果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序言里提出浪漫主义的美学主张,宣扬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力图扩大艺术描写的范围。从这一年起直到1840年,他以丰富的戏剧、诗歌以及小说创作显示出浪漫主义的实绩。主要有批判专制王权的戏剧《玛丽蓉·德·路尔墨》(被禁演),歌颂希腊民族解放斗争的诗集《东方吟》,批判不合理法律制度的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1830年,发表的《爱尔那尼》是浪漫主义戏剧代表作。剧本叙述16世纪西班牙贵族出身的强盗为父复仇而与国王抗争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艺术上打破了古典主义关于悲喜剧的界限,显示了浪漫主义丰富多采的风格。此剧在演出时,古典主义派与拥护浪漫主义的文艺青年在剧场内外斗争激烈,最后演出大获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的胜利,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1831年,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故事情节复杂,人物性格夸张,整部作品以色彩浓郁的笔墨写出,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在《巴黎圣母院》之后,雨果又相继发表了浪漫主义戏剧《吕克莱斯·波尔吉》、《玛丽·都铎》、《昂杰罗》,诗集《秋叶集》、《黄昏之歌》、《心声集》、《光与影》,小说《穷汉克罗德》以及杂文《文学与哲学杂论》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 流亡期间的创作 七月王朝金融资产雨花台烈士陵园阶级统治的建立和巩固,使雨果逐渐在政治上采取了妥协态度。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此后,他在文学创作上比较沉寂。1848年六月革命后,他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他投票支持路易·拿破仑,不久,又成为他的反对派。1851年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被迫流亡国外,达19年之久。

流亡期间,雨果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并以笔作武器,对拿破仑的独裁政权进行斗争。1852年出版辛辣嘲笑拿破仑三世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撰写了揭露政变过程的小册子《罪恶史》。1853年著名的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问世,它充满革命气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鼓舞爱国志士的反纳粹的斗志。1856年出版的《静观集》概括了作者1830~1855年间的思想感情。他的《历代传说》是法国文学史上主要的史诗作品。全书共3卷,以圣经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题材。雨果在流亡期间的其他文学作品有诗集《街头与林际之歌》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文艺批评专著《论莎士比亚》。 《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杰作。小说篇幅浩大,共5部。主人公冉阿让是贫农出身的工人,一直帮助姐姐养活7个孩子,因饥寒交迫,偷了块面包而被判苦役,多次越狱,又被加重处罚。出狱后,在米里哀主教感化下,立志从善,改名换姓,经营工业,促进小城的繁荣,赢得当地人的推崇,当上市长。为了解救被误认的无辜者,毅然自首,再度入狱。为了实践自己对被遗弃而死于贫困的女工芳汀的诺言,逃离监狱,收养她的女儿珂赛特,隐居巴黎。珂赛特长大后,与马利尤斯相爱。马利尤斯参加1832年起义,起义失败时身负重伤,被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最终长期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面对多年舍己为人的人格力量,精神发生崩溃。整部小说突出了贫穷人民悲惨的命运和处境的主题。作者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的不同经历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画面,而且以更加丰满有力的形象描绘把劳动人民的悲惨与不幸完全归咎于社会的压迫和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 晚期创作1870年拿破仑三世垮台,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普法战争期间,他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他发表演说鼓舞人民斗志,并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巴黎公社时期,他在布鲁塞尔。开始他对公社不甚理解,公社失败后,他挺身而出,为被判罪的公社社员辩护。还曾刊行诗集日记《凶年集》,表达了对普法战争和在巴黎公社时期的思想感情。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 。1862年开始创作 ,1872年完成。作品以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中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容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斗争规律。封建贵族的凶狠残暴、雅各宾专政时期的革命气氛、共和军的英勇善战,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雨果晚年仍笔耕不辍,先后完成诗集《做祖父的艺术》、《历史传说》、《精神的四种风尚》,政论文集《教皇》、《至高的怜悯》和一部戏剧《多尔格玛达》。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