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左下角没有运行:太阳是早上离地球近还是中午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26:12

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
一天内日地距离是近乎不变的
气温的高低只是因为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变化,
太阳常数是一定的约为1367W/m(近似)
也就是说当太阳位于正中央时地面每平方米接收到的能量是1367瓦特
但如果是斜射地面每一平方米接收到的能量就没有这个数而是应该乘以一个对太阳仰角的正铉
而且早晨斜射的时候,太阳光经过的大气距离比中午的时候要远,在路上被大气吸收和消耗掉的能量较多
所以感觉上早上气温比中午低,而并非是日地距离的关系 ,一天之内大致是不变的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如果非要把早晨和中午的日地距离作以比较的话,有人会认为中午的太阳会更近一些, 理由是,早晨太阳从地平线方向照过来,比中午的太阳远了一个地球半径的距离。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从1月份到7月份,半年的时间里,日地距离变化幅度达到500万千米(1.521亿千米减去1.471亿千米),每天内的变化值为2.7万千米,从早晨到中午大约6小时,为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变化值约为6868千米,这个值已大于地球的半径。

如果地球正在向近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确实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也近了6868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更近了。

但如果地球正在向远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从地球到太阳也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可是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却远了6868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就更远了。

因此到底是中午离太阳近,还是早晨离太阳近,就要看是哪一段时间了。

用现在的天文学知识来判决,胜利应该归给那主张中午最近的孩子。太阳离地球平均14960万公里,在中午的时候,它直射在地球上,它的距离也就大约是14960万公里,而在早晚却从斜处射来,距离就总要多一点。但要赞同第二个小孩的主张,就不能不附带着反驳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既然早晚的太阳较远,照理应该小一点,至少也得要与中午的太阳差不多相等,为什么看起来反而会大了呢?重要的就是这一个问题。

为要解答这问题,首先我们得找一副望远镜,准备用它来观察太阳。因为太阳刺眼睛,少不得还要再找一块黑色玻璃遮在望远镜镜头上,才容易窥看。倘若眼力不好,遮上黑玻璃还觉得不济事时,不妨等到月亮圆的时候,用月亮来代替太阳,也一样的有效;因为月亮也和太阳一样,在初升和降落的时候,看起来会比当天的时候大得多。准备好了,就可以进行观察。于是我们很快地就得到一个可惊的发现:原来望远镜中所看见的现象,和肉眼所见的完全不同;不论早晚或中午,望远镜里的太阳总是一样大!

望远镜里所见的是真实情形。早晚的太阳虽然比中午远一点,但所增加是很有限的。地球的直径还不到13000公里,太阳从斜面射来时,增加了的距离不会比地球直径更长,与全部距离14960万公里比较起来,还没有增加了万分之一。马虎一点就说全无增加,也不妨事的。因为这样微小的差别,要精密天文器械才测量得出来,普通望远镜决发觉不到那么微细的地方,所以,我们在望远镜里看起来是一样大小,并没有什么奇怪。

但为什么肉眼所见的情形会完全不同呢?我们可以断定是由于错觉。现在就要解释,何以有这错觉。

第一,我们对于整个天空先就有了一种错觉。由肉眼看来,地平线附近的天空,总觉得比天顶上的天空要离得远一点。这在心理学上,是用眼球的筋肉运动状态来说明的。地面上有树木房屋等种种物体,这些物体吸引着我们的注意,使我们的眼球感到牵引,觉得要将视线从自己身边移到地平线上,眼球筋肉比较劳累,”于是就感到那儿的天空较远。天顶上却不同,一望上去,决没有什么滞碍的物体,眼球的运动很舒适,就觉得天空的近。因为觉得地平线上的天空远,也就觉得那儿的太阳远,因为天顶上的天空近,所以那儿的太阳看起来也很近,这种现象,只要稍稍注意的人,都能知道的。

其次,再研究一下物体与眼睛的关系。一件物体映人眼睛里来,对于眼睛常形成一定的“视角”,所谓视角,就是假设从物体的顶点和脚点各引一条线到眼睛上,其中间所成的角度。同一样东西,放近了,视角便加大,离远了,视角便缩小。同时,大的东西,如果隔得远,它的视角也许会比近处的小东西来得更小。例如一只手掌,不过五寸,一个人,也许长到五尺,倘若这十倍长的人站在二丈以外的远处,那我就可在离一尺的地方用一只小小的手掌将那人全部遮着,使眼睛完全看不见他。这就因为一尺以内的手掌,它的视角比二丈以外的人来得大的缘故。但现在我们就发现眼睛的一个特性:手掌虽然能够遮了人,眼睛却决不会误认手掌比人大。这是一种很重要辨别能力。一件大的东西,只要我们知道它离得远,即使视角很小,我们仍能辨别出它的大。反之,我们觉得近的东西,即使视角很大,也能辨别其小。这能力,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它能指示我们日常事物真实的人小,没有它,我们会把摩天楼看成玩具,岂不要到处碰钉子?但我们要晓得,这辨别能力只在日常的小事物里才有效果,应用到广大的天空上去,结果便完全相反了。数量的增大会引起性质的突变,在地上可以认识真理的这同样的眼睛,在天空中却使我们发生错觉。

早晚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相差无几的。视角也几乎完全是一样。因此在望远镜中看起来是一样大小,但肉眼的辨别力却来捣乱。它说:天顶上的太阳,是比较近的,所以视角虽然与地平线上的一样,而面积却应该小一点。反之,地平线上的太阳比较远,所以应该是大的。我们的脑髓素来只知道听从肉眼的判别,所以就真觉得两处的太阳大不相同了。

在封建社会里,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知识完全依赖着表面现象的观察,因此被自己的眼睛骗了几千年,无法解答那传说里的疑问。遇到了科学,疑团是这样轻便地就消释了;倘若有人不相信,还可以做一个更进一步的实验。用一块乳色的玻璃,或较薄的磁片,离眼睛六七寸的地方遮着太阳,太阳的红红的圆形就映在这块玻璃上。这时眼睛就会说,现在太阳更近了,所以它的视角虽然和天上一样,它本身却应该更小一点。细细一看时,果然,这玻璃上的太阳还不到一颗黄豆大!

因为地球自转24小时一周(围绕太阳公转是365天一周),地球自转到中午时恰与太阳(太阳是恒星)接近垂直,两点间距离,垂线最短。所以,中午太阳与地面接近垂直照射,距离最短,所以中午温度高。

而早上,太阳是与地面呈斜射,太阳与地面距离远,所以早上温度低冷。因此人们在感觉上觉得中午太阳离地球更近一些,那是因为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人们的误觉。

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所以就早晚来说,离太阳的距离是不变的
而季节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引起的,又由于公转的轨迹是一个椭圆,所以季节不同才会引起离太阳距离的变化 具体来说,夏天离太阳远,而冬天离太阳比较近

早上,太阳是与地面呈斜射,太阳与地面距离远,所以早上温度低冷。因此人们在感觉上觉得中午太阳离地球更近一些,那是因为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角度不同所引起的人们的误觉。

问题是离"地球",参照物是地球!~~
如果忽略那一点点差别,答案就是一样近~~
如果不忽略,答案就是,一时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