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狐阿狸:帮帮我,找论文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9:19
题目:
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浅谈你怎样做到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字越多越好)

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预选赛第4场
  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预选赛第4场
  正方:中国人民大学 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反方:北京外国语大学 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一辩立论阶段

  正一:大家好!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简单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好的!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第二、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通才。再次、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最后我有两点需要指出:第一、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对不对?第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此二点容易混淆,敬请对方辩友注意。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首先非常感谢对方辩友为通才和专才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只不过我们的专才被对方辩友看得很扁,我们的专才只是小小的一个专业领域的才,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东西,是一个窄口径的才,而不是一个宽基础的才。这样的才不叫专才,专才是建立在广博基础之上在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才,才叫才!不然的话,恐怕连“才”都称不上。那么今天既然比较专才和通才,我们就必然要知道,专才和通才之间有相对的优势。专才是指某个领域的专门高精尖人才,而通才是指多个领域之间的通用人才。两者有相对优势,专才相对于通才的优势在于他的知识更加精深,专才比之于通才,他的劣势在于他的知识不如通才广博。只有在这样有长有短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讨论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那么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呢?我们看看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特性。对方辩友说得很好,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巨系统。首先、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这一点对方辩友也看到了。那么我说第二点、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想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合作谁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了,现代社会当然更需要专才了。第三点、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有什么特征?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不能穷尽一生来同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专才成为需要也成为了必然。对方辩友的论证其实恰恰说明了专才的重要性。我方认为,现代社会对专才有着史无前例的渴望,因为只有专才,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因为只有专才,才能够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向前,因此我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谢谢!

  攻辩阶段(一)

  正二:第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现在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进行了大综合小综合?反二:我觉得综合并不是一个通才的趋势,我倒是看到了贵校有这么多大学本科的专业,我还看到了您的硕士也分工越来越细,您的博士呢?细上加细!所以我方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的趋势不是向通,而是向专,是一专多能的专。正二:对方辩友认为综合不是通才,好!喜欢谈大学教育,我们就谈大学,为什么现在的高校当中,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流行辅修制、双学位?反二:辅修制在贵校如何开展,我不是很清楚。我可以介绍一下北外的情况。北外开了比如说:人体美学、音乐欣赏、西方美术鉴赏这样的辅修课。我学了西方美学和人体美学,并不是说要用来培养我的英语水平,而是说培养我的兴趣,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欣赏品位,让我在以后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有一个很高雅,很不错的艺术欣赏的休息。正二:对方辩友的知识真是够丰富了,那么第三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通才教育的模式,是不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反二:其实很抱歉,通才教育是一个错误的翻译,英语的原文是General knowledge而是一个通识教育,对方辩友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正二:对方辩友说大家都翻译错了,那通识教育是不是要培养通才?反二:通识教育是建立一个在有许多知识面的基础上,专一门的专才,他是一个高要求的专才,我们现代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专才。正二: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专才,为什么不叫专识教育?

  (二)反二:请问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努力培养社会更需要的人才?是或者不是!正二:当然是。反二:我知道您是学法律的,那我想请问《中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对大学教育的目的做了什么样的规定呢?正二:我记得江泽民在“七.一”讲话时说: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反二:《中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大学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实践性的高级专门人才。请问对方辩友这句话作何解释呢?正二:请问对方辩友专门人才等于专才吗?虽然专才比通才在专业上有更多的知识,跟更高的技能,但是要把专门的工作做好,在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沟通协调,更需要的是整合创新,更需要的是整体性思维,宏观性把握,而这通才能做得更好。反二:请问对方辩友,对知识的精深掌握是不是在这里进行突破和创新的必要条件?正二:是,怎么样才能够突破跟提升呢?就是要借鉴和吸纳别的学科的东西,就需要站在人类的整体跟宏观的思维把握才能够突破呀!对方辩友理论上的突破跟技术上的创新,现代社会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地带?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科与学科的空白地带呢?这就是通才的创新。反二:请问对方辩友,我是用心专一地做一个专才更精深呢?还是把我的时间精力铺散开来,做一个通才做得更精深呢?正二:对方辩友是不是要跟我们谈一个时间跟精力的问题呢?那就搞不懂了……

  (三)正三:第一个问题,日本人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一个2006年通才危机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对此如何理解?反三:我也知道日本是全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日本战后重建主要靠的就是职业教育,他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职业工人呀!正三:对,有一句话流传得非常广,叫做:综合就是创新,交叉就是创新,渗透就是创新。日本人忧心忡忡的恰恰是自己国民的创新能力。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何而来的呢?反三:人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对本领域有专厚的认识,如果对这个领域不够了解的话,又谈和创新呢?正三:对方辩友显然回避了我的问题,那么我再来问第三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加入WTO以后你认为对我国的人才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反三:幸好人事部副部长告诉过我们: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有两样。第一样是WTO专业人才,第二样是专业技工。我对此还是比较理解的。正三:那么最后一个问题,现代社会分工是细化了,但是分工的细化,是不是突出了整合性的要求?这不仅是系统能告诉我们的,也是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专才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的?反三:的确每一次我们说综合就必然会想到合作,而专才不能合作吗?我们想一想一个集体,总是有主管财务的,主管驾驶的,主管公关的这样的人才来构成,才能构成一个公司难道我们需要的都是通才吗?那一个CEO就够了。

  (四)反三:请问如果你我两个人,一起开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您会倾向于首选雇佣通才呢还是专才呢?正三:我当然看如果这个人,他的知识综合化,他的技能多样化,他的适应能力又强,我认为这就是我最合适的人选。反三:好,那就是说我们更需要通才,随着公司的规模发展,我们是需要顺应现代企业的制度,更加雇佣一些专门的人才,还是继续雇佣通才呢?正三:对方辩友似乎告诉我们说,通才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就不能合作了,那我就不明白了,通才他有更广阔的知识平台。他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甚至还可以迈入管理阶层。让我这个大公司变得更好,这不就是通才的定义吗?反三: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追求通化?正三:我认为一个人确实应该追求通化,这恰恰是马克思最终理想告诉我们人应该全面发展。反三:一个宠物医生,他本来会治疗各种宠物的病,现在是不是要让他也学会给人开刀呢?这样就能更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成为了通才了呀!正三: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通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呀?今天我没事造一架飞机,明天呢?我又给心脏病人没事换个瓣儿搭个桥之类的,对方辩友对通才理解太过偏激。

  攻辩小结阶段

  正一:大家好,我想首先有一个概念要明晰,就是细化带来的是什么?简单地应用系统论我们就能知道,细化带来的是对整合更高的要求。(取出一张纸)这是社会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像对方辩友所说的,现在它细化了(把纸撕碎)。如果我们社会要求的不是他们作为碎片,各自为政,而是要求他们整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那么首先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将他们合起来。现在又细化了(再次撕纸),现在高度细化了(再次撕纸)。我再问一遍,如果这个社会要求的不是每一个碎片各自为政,而是要求他们整合起来,发挥共同的作用,那么首选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将他们合起来。谢谢!现在我要解析对方辩友说的两个问题:第一、对方辩友老跟我说“专门专门专门”我就很奇怪了,我今天专门是来辩论的,对方辩友告诉我说:“你专门辩论的专才!”我明天专门回去读书,对方辩友说了:“你专门读书的专才!”我明天专门去吃饭,对方辩友说:“你!专门吃饭的专才!”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和在座的各位再讲一个创新的问题。我们说今天社会讲创新那些新到底出现在哪里?是出现在那些跨学科,跨领域的地方,那么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您的专才是怎么个跨法!能不能跨好呢?好了,小结至此,感谢在座各位!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下面由我做攻辩小结。我发现对方的一辩很喜欢撕纸,我可舍不得撕这张纸,当年这张纸是蔡伦一个人做的,今天这张纸要伐木工人,造纸工人各个专才一起合作才能做,对方把细化比喻为裂化,分裂!我们社会的分裂是这样的吗?我们社会整合是专才的合作,这样才有更高的效率呀!对方辩友听到了吗?然后我来解释我方的问题:我方刚才从法律层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按我们书文解释的方法来解释以下高级、专门、人才。高级指高精尖,专门当然是指专业,人才嘛,顾名思义还是人才!那当然是高精尖的专才了,大学培养的不是高精尖的专才,难道还是万金油的通才吗?当然不是,而且我方辩友提出了一个两个人开公司的问题,大家想一想,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当年比尔.盖茨跟保罗.爱伦两个人开了电脑公司,这家电脑公司现今拥有当今最好的管理人才,当今最好的软件人才,当今最好的财务人才,他就是首屈一指的微软,这就是专才的作用,这不是通才能够达到的,对方的通才只是一个幻梦,如果我们人类永远在通才的幻梦中徘徊的话社会就永远得不到前进,所以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我们专才!谢谢!

  自由辩论:
  正:对方辩友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告诉我专职就等于专才,他们说,伐木工人因为他在伐木,所以他就是一个伐木的专才,那我就不明白了,我们著名的愚公精神的马永顺,十几年前是伐木工人现在又是种树工人。对方辩友可不要告诉我说,十几年前他是伐木专才,现在他是种树专才。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变动性是一个最大的特点。请问对方辩友专才如何适应?反:这个社会是具有变动性的,我们变动的社会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变动呢,还是十鸟在林呢?我们知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呀!我倒是请问对方辩友,对方一辩说创新是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地方。我就不太清楚了,我的导师他在语法甚至研究一个词都可以研究出来全国震惊的学术效果,他需要跟英语还是跟法语去跨学科呢?正: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们多一个选择多一个机会,难道不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吗?反:机会每个人都遇见,但不能每个人兑现。我倒想起一句话,狭路相逢专者胜;通才尽管笑,可惜笑得早;通才不惭,专才在后;只有真较量,才是真内行。正:对方辩友一直在跟我说合作,我想给大家指出这样一个问题,合作是不是要制度来维系?而这个合作的制度的维系,是不是要靠通才来指出,靠通才来发展,靠通才来维系呢?反:对方辩友谈合作,我们就来谈合作。请问在合作之中,到底是专才还是通才哪一个更能避免重复的劳动呢?正:对方辩友,假如我是通才,我跟你合作,我能够了解你的知识,我能够更理解呢,难道我不能跟你更好地沟通?难道我们不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好吗?通才具有整体性宏观性思维,才能够合作得更好呀!反:您懂我了,我当然很开心。但是我更希望您把您自己专业先做好呀!请问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告诉我们,某一个人是通才,他都不需要。我们今天辩题是,社会更需要通才。请问您这个更是如何比较呢?正:我们已经有无数的学科和无数的专业向我们证明,现在的创新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交叉学科、交叉领域内。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能和我们一样认为,通才在这些领域里更能够大展身手,自由驰骋呢?反:再次请问对方辩友,不要回避我方二辩的问题,您怎么来论证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呢?这个更字如何体现?正:我来告诉在座的各位和对方辩友,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具有整合的能力;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具有创新的能力;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人能适应变动。这不就是更吗?我说了好几次了,对方辩友。反:谢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现代社会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上帝它可以一个人整合所有的东西。那么我们要告诉对方辩友,现代社会需要合作。借用网易的一句话:网聚人的力量,这才是我们的力量!正:对方辩友,我们要的通才,可从来没有说通才是全才、通才是天才、通才是万斤油呀!对方辩友今天总跟我们说,有专业所以他就专才。那我就搞不懂了,反方四位辩手、我方四位辩手、台上的主席、台下的评委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业。对方辩友偏偏告诉我们,我们大家都是专才呀!看来只有那些小学生中学生还没有专业的叫通才呀!反:我倒想起龚自珍的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请问对方辩友,不拘一格怎么解释?如果都是通才的话,三人行三人全师,一个东西大家都明白,天公还有没有一点个性?正:通才当然是不拘一格,今年北大中文系也开始招收理科生。我想在现代战争中,大口径的炮当然比小口径炮火力更大我今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我多一点知识,他就变得不好了呢?反:对方辩友把专才脖子上的那根绳子勒得越来越紧,专才都透不过气来了。既然对方辩友回答不了不拘一格,我们就看事实层面。我是武汉人,我知武汉事。武汉今年的人才需求表上,排名第一的是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到5万人。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正:我终于明白对方辩友为什么认为通才不需要了,因为他认为,通才根本就实现不了,通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要把国图所有的书都看完,才叫一个通才。那我们今天的通才教育岂不是最大的悲哀?反:武汉的人才市场对方辩友拒绝回答。那好,我们来看深圳。深圳某企业出16万,愿意雇佣高级钳工,他不需要掌握英语。这样的一个专业人才,对方辩友又作何解释呢?正:对方辩友是认为现代社会到处都是更需要高级钳工了吗?你们的逻辑很奇怪呀!对方辩友说通才是幻梦,通才是半瓶醋,这样的话今天的辩题还有什么意义呀?反:大家知道,价格能够反映供求关系,我是杭州人。杭州机床厂出6000元的天价月薪雇佣一个高级的机控机床工,请问对方辩友这还不叫更需要吗?正:我再次告诉对方辩友,专业专职不等于专才,对方辩友,我在贵校网站上看到贵校要培养多语种、多层次、多学科的复合型、复语型人才,看来对方辩友,你们贵校也在培养通才呀!反: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我多学几门课,我就是一个通才了,大家知道,埃菲尔铁塔有四个塔基,但是塔尖呢?只有一个呀!正:对方辩友一直告诉我们说,我这儿需要一个专门人才,我所以要专才;这儿又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人我又需要专才,我再一次纠正对方辩友一个错误,专门的人才、专门的职业、专门的专业决对不等于专才。反:我发现对方辩友对我们学校很了解,知道了多语种的人才,但是多语种的人才不是多语种的一个人才呀!我们是英语专业、俄语专业、法语专业、日语专业的人才。我们可没有那么强,刚才我们说了埃菲尔铁塔只有一个尖。对方辩友想要崇拜四个角的话,那索性崇拜桌子去算了。正:没有广泛的基础,就建不起高楼,即使建起来的高楼也有可能是危楼。对方辩友老说:多学一门东西不叫同通,叫专!那我就搞不懂了,如果说我方一辩喜欢一个女孩子,你说他专。他喜欢两个女孩子,你又说他专,他喜欢100个是不是还是专呢?反:我可以告诉对方辩友,我跟我们班所有女生关系都不错,可是我只爱我的女朋友,您说我爱得专不专一呢?正:我们知道复旦大学的办学方针是通才教育,按类教学。如果通才教育培养的是专才,我们干嘛不叫它专才教育呢?反:为什么专心致志是一个褒义词,三心二意是一个贬义词?正:奇怪了,通才怎么不能专心致志呢?怎么通才一到这里就变成三心二意了呢?(正方时间到)反:我父亲是一个通才,他是一个老师会教书,还会给我理发,但是直到大学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理发师,在此之前,我的头发是惨不忍睹呀!反:要学武功就要学得最好!我们到底是做少林寺,还是做韦小宝?反: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反方时间到)

  总结称词
  反四: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好!我首先想起一句话:人生作为一件大事来,事了则去。所以对方辩友一直热心劝我东成西就,我觉得那不是我的成才观,下面我们看一下对方辩友如何打完这局牌。第一、对方辩友看融合。怎样看待融合,对方辩友讲了两个前提。第一、是因为分工,那么请问分工与合作,孰在先,孰在后?对方辩友一辩拿起这张纸,我把他撕掉了,然后它就是碎片。那么请问是撕在先,还是整合在先呢?谁先谁是主导。我们要注意,专是通的前提。第二、对方辩友谈只有通才合作才更有利,那我们想,专才和通才它相比较究竟哪一个更能避免重复劳动?哪一个更含效率?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呈螺旋状加速发展,社会分工呈树冠状加速发展,我们要想提高这两个加速度,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能避免这个重复性劳动在其中的消耗呢?第二、对方辩友谈创新,说只有跨领域才是创新的体现。但是这是一个必然的判断吗?

适应新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高科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校认真总结了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发展教育、科教先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为指导思想,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宗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狠抓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为突破口,实现超前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使学校教学教研水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一)加强领导,更新观念,形成科研氛围
1、加强领导,构建管理网络。我校制定了《四川省苍溪中学校教育科研及教改实验实施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宏观指导、分管副校长和教科处具体主抓、其余各处室和教研组具体实施的管理网络。
2、更新观念,形成科研氛围。通过学习座谈、实践探索和专题探讨,使全校教师确立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四个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为办学根本任务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观;以校长为核心,由分管领导、教科处和骨干教师组成科研群体的管理观;以科研为先导,以奖惩和思想引导为激励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益观。通过转变干部职工的观念,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研究、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教育科研氛围。
(二)完善管理网络,建立科研机制
1、实现三个转变
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倡行教育科研,要进行教改实验,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由勤奋型人才向科研型人才转变。
学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师应具备“教书、育人、科研、管理”四项基本能力。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及教研活动安排计划》、《科研课题实验过程管理条例》、《教育科研奖励条例》、《教研组长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提高,每周星期三晚或星期天晚组织教师集中培训或分组练习,有专人辅导、专人讲座,有考核记录、成绩登记。
2、加强过程管理
(1)加强教研工作的目标管理,确保自学自研到位。学校——教科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教师,分层明确工作目标和研究任务,确保了教研工作的稳步发展。我们要求每个教职工必须广泛深入地自学本学科最新知识、边缘知识和人文知识。每学年学习时间不少于100课时,笔记不少于3万字,力争在3—5年内将现有学历提高一个等次。
(2)按时开展研讨,坚持三个结合。每间周星期三晚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教育教学研讨,集中学习先进教改经验文章、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共同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我们坚持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过程研究与教学效果相结果,教研成果与年度考核、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相结合.
(3)加强对教改实验、立项课题的经常性管理。组织主研人员或实验人员对立项课题进行汇报交流、研究指导、总结推广。
(4)开展校际交流。我们主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请老校长谯清泰、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到校讲创新教育的内涵;派领导及老师先后到北京、辽宁、杭州、广州、重庆、成都等地参会、听课、学习。通过校际交流,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有力促进了先进经验的共享。
(三)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充分发挥重点中学的实验性、示范性作用。
在信息技术发达、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普通中学办学的共识。我校作为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师资和生源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跻身于名校之列,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二是要加强科研,紧跟和超越时代。
1、综合教改实验。
(1)“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勤工俭学协调配合的教育体系”的实验研究,系四级共管的省普教资助金课题。从1985年开始,历时12年,在探索农村中学的办学指导思想、育人目标、办学体系等方面取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中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办学经验。1987年四川省普通高完中办学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现场会,在省农村中学推广我校的办学经验。该项实验成果先后荣获省教委和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 “加强勤工俭学和劳技教育”的研究。我校从1958年以来,坚持开展勤工俭学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发挥勤工俭学的育人效益上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87年9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专题介绍了我校长期坚持劳技教育的办学经验,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我校在1982年和1988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8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
我校的办学经验文章,在全国“勤工俭学工作会”、“农村教育工作会”、“高中教育工作会”和省市级有关工作会议上交流8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00多篇。
2.已完成的专题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
(1)“试行《中学德育大纲》的研究和实践”。1988年被列为省首批试点校,1991年被评为省首批表彰的“德育先进单位”。
(2)“中学德育量化的研究和实践”。1990年开始试行,坚持至今。效果良好,被确立为市、县“德育示范学校”。
(3)“中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1986年开始,在中学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作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在全省、全市推广。
(4)“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与评价的研究与实验”。1991年开始试行,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效果好。
(5)“中学生学习方法和心理指导的研究与实验”。1989年起开设“学习方法指导”选修课。1994年开设“心理指导”选修课。1995年立项研究,研究成果于2001年获省政府“教学研究三等奖”。
(6)“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验”。1995年立项研究。2001年获广元市人民政府表彰的“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7)“中学课程结构改革的研究与实验”。1985开始与学校综合教改同时进行。1998年被确立为省教科所开展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中学课程结构改革”的实验学校。
(8)“单元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1987年以来,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进行,效果好。
3、正在实验过程中的专题研究
(1)“劳技教育与农业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的研究与实验”。2002年8月被列为“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2)“学科教学融入人文关怀的研究实验”。2001年列为广元市重点科研课题;
(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验”。2002年列为广元市重点科研课题。
各年级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方法上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有20多人被评为省、市、县表彰的优秀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上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效果显著。1990年以来,我校教师独著和参与编著的专著出版近30部,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和学术会议上交流文章900多篇,有30名多教师获县、市级优质课竞教一、二、三等奖,50多名教师获省、市、县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
3、劳技教育与农业科研相结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1)1960年以来,我校园艺场开展了“雪梨修枝”、“梨花授粉”、“克服果树大小年”、“广柑套袋育苗”等十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县果农中推广,推动了当地庭院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973年以来,我校园艺场开展了“雪梨育种研究”,把国内外20多个名梨品种与国优水果“苍溪雪梨”进行正反杂交育种研究,从70多个组合中成功地选育出12个新品种。其中:“6-2”、“5-51”两个中熟品种于1991年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被果树专家赞扬为“创造了奇迹”、“填补了国内沙梨育种研究的空白,具有国家先进水平”。1992年,此项成果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早熟品种“1-28”于2000年通过县级技术鉴定,被省科委列为“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现进入推广种植实验阶段。我校研究的雪梨新品种除在全县推广种植外,还先后在省内80多县市和云南、陕西、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市部分地区推广种植,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我校在劳技教育中,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着眼,加强了对学生的农业科技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技术,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为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我校建国以来毕业回乡务农的5000多名学生,运用在校所学的实用技术,办果园、养殖场、食用菌种场,在发展庭院经济、勤劳致富的实践中大显身手,其中1300多人当上了乡、村农技、植保、畜牧等行业的技术员,成为农村科技骨干,用自己的才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个是帮不上你的
一切靠自己
这个不是考试
这个关系到你以后的生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找你的大学老师帮忙啦!只要你认真考试就可以啦!
祝你好运!

http://www.hxxs.net/writer8/writer8-2005/zuowen-z-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