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高中的学校有哪些:居高声自远 非是籍秋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8:57:50

蝉是夏天的喉咙。尽管蝉的音乐是那么的单调,那么的枯燥,又那么不厌其烦地演奏,然而这是它自己的声音,这是夏天的声音。 比之机器的轰鸣、汽车的呼啸,只有雄蝉才拥有的音乐之声才是动听的天籁了。而且,为了破土而出,蝉已经在泥房中忍受了漫长、黑暗和孤寂的四年时光!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也不过如此。
  蝉是阳光之子,它就象向日葵一样朝觐着太阳,就象百花选择在春风中怒放一样,它只在金色的光芒中歌唱。当夏天降临,一年中太阳距离土地最近、光线最强、日照时间最久的日子,土地变得温暖而又松软,蝉悄悄地爬出了地面,如同但丁步出了黑漆漆的地狱,来到了光明中。蝉此时的幼虫还不能飞翔,只会爬行,而要完成从爬到飞的进化过程却无须象人直立行走所经历的千万年磨练。在金蝉脱壳之后,它的身体是那么的娇嫩而软弱,跟初生的婴儿似的;在太阳热情地爱抚之下,几个小时过去,它的腰身逐渐结实起来,背部被暴晒得又黑又亮,就象一位坚强的农民。
  烈日炎炎,所有的人都躲在浓荫里轻摇着折扇,或是关在空调房里享受着清凉。而只有夏蝉才是别具高格——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只有蝉声才像是浪尖上的风帆,那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依然痴情地专注于彼岸。是什么力量使它耐住绵亘的寂寞?是什么原因使它将那一首古老的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为什么它那短暂的生命里却蕴积着如此巨大的生活内涵?是追求,是因为它对生活的追求,对爱的追求,对追求的那份不休不止、不息不灭的执着,才使我们听到了它的生命咏叹调。

  那“知了、知了”的蝉鸣,在一双善于欣赏的耳朵听来,是灵感的源泉,它有着一种不甘寂寞的冲动,一种用尽全力对生命的咏叹,好似乱石如云的山中,清溪蜿蜒跳跃着向前行着,昭示出生命存在的美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道出了一番恬淡的山林风光;“登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里面蕴含的哲理又有多少人能够自己感悟到呢?
  也许,有的人不喜欢夏蝉那单调而刺耳的聒噪,有些人则因着对蝉短暂生命的同情,而默默忍受了这份喧嚣。而我,却总是被蝉声深深打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里,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不安的躯壳和灵魂,承受了炼狱般的煎熬,积聚了漫长的等待。在这短暂的时光中,它宣泄了怎样的一种热烈和兴狂啊!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看着这可爱的小精灵,我又想起童年时那蝉鸣盈耳的夏天,想起那久违了的岁月。
  记得那时候老家的知了可真多,每棵树下都有密密麻麻、数不清的知了洞。晚上在树下乘凉,一不小心知了就会爬到人的头发上来蜕壳,早晨起来已是蝉去壳空。
  现在,老家屋后的树林早已被连片的房子代替;所居城市里的土地也渐被水泥铺满。蝉,这可爱的生灵,在这个本该属于它的夏天,越来越难寻其踪迹。我不知道,几年后的夏天,我还能不能听到蝉鸣的声音。

  我伫立在树下谛听蝉鸣,我听到了对生命的追问。法布尔在《蝉》中说:“四年的地下苦功,换来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看来,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的艰辛与凄凉,为了生存,它们会选择自己的活法。虽然这种活法不一定得到别人的承认,然而,它们必须还得这样生存下去。
  当凉风吹拂,秋天的脚步依稀可闻时,蝉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此时此刻,不但“寒蝉凄切”,而且也到了寒蝉噤口的时节,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在深秋,蝉会无力的从枝头掉到地面上,如一片片枯黄的落叶。与人生百年相比,蝉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与朝生暮死的蜉蝣相比,蝉的寿命则又可以称得上是人中彭祖了。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又是轰轰烈烈的,因此,我们不必为它的短暂而悲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
  蝉的生命不仅短暂,而且危机四伏,随时都有性命之忧。除了刘向《说苑》中记载的“螳螂捕蝉”之外,还有其他鸟雀的威胁。现在,蝉的处境更为艰难。水泥到处在把它生息的地面硬化,根本就不给它逃离黑暗的机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树木正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正在建设的高楼和总也修不完的公路。厚厚的水泥和柏油压住了仍在地下闭着眼生长的蝉卵,等它们成熟了要钻出地面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量再穿破坚硬无比的“土地”了……没有了树木,没有了蝉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还能听到记忆中遥远的蝉鸣吗?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王维诗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情景竟成了一种久远的回忆?那陪伴着自己从童年成长起来的声音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才能记起?
  被水泥和钢筋淹没和遮盖住的,除了蝉之外,还有什么呢?

  请参考:
  http://www.loveoo.com/club/bbsdetail.asp?id=1272726

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咏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