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人才招聘网:连环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受少年读者喜爱,连环画出现于?1汉代 2唐代 3 宋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03:32

成为真正意义上连环画,并没有那么早。

1、起源期(1927年以前)
如果要谈哪一本连环画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目前只知道1927年6月由著名画家陈丹旭绘,由上海世界书局编印的《连环图画三国志》第一次在封面上冠以“连环图画”字样,从此中国连环画从名称到模式全面确立。

2、兴起期(1927年-1951年)
以1951年为兴起的下界而非以目前连界公认的1949为界,其依据有三:
一是从数量看,目前还没有看到1949年、1950年连环画发行的统计数据,从目前留下的作品看这两年比解放前的连环画还要少。二是从艺术高度看,49年、50年出优秀的作品很少。
三是从内容看,1951年后,我国才开始启动对旧连环画的整顿工作。这以1951年5月20日,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在政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上作的《一九五零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报告及《人民日报》发表《严正处理旧连环图画问题》文章为标志。
国统区,由于国民政府对连环画行业缺乏指导,放任自流,连环画的绘制出版基本控制在私营出版商手中,而出版商以市场为导向,以牟利为目的。所以连环画内容上出现大量荒诞、神怪、黄色、迷信等作品。大致来说武侠神怪题材,约占一半以上;历史故事、小说和民间故事改编的,约占四分之一;还有一些由电影故事和影片改编的,约有五分之一。
这些连环画继承了大量封建糟粕,一时间小人书上充满了神怪武侠和封建迷信。加上多是“弄堂出版间”的投机印制,造成大多数的绘画低劣,画面粗俗不堪。在这些小人书中还有少数宣传反苏**和宣传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特务活动的,比如《张华夫殉难记》、《伟大的领袖》、《戴笠将军》、《神出鬼没》等,它们对于读者的毒害要比神怪武侠更大。这使我国民国时期的小人书总体呈现出低俗状态。
这一时期还出现直到解放后还为人们熟知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还有近些年在拍卖会上露面的《直奉血战画宝》,都是反映社会政治时事的佳作。还有赵宏本创作的《海国英雄》《戚继光》《阿Q正传》《爱迪生》《史可法》《扬州十日》等反帝反封作品,还有杨青华编绘的《诸凤娣》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草菅人命。这些进步的革命的新连环画动摇了内容污浊、诲淫诲盗的旧连环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尽管条件很差,也绘制了很多配合作战的连环图画。如反奸除霸内容的《铁佛寺》(莫仆等作);启发阶级觉悟的《芦连玉诉苦》(曹振峰作);歌颂英雄人物的《狼牙山五壮士》(彦涵作)。由于当时条件极其艰苦,这些连环画印刷纸张、印刷质量很差,但很有宣传鼓动性。
3、发展期(1951年-1966年
其依据有二:一是出现大批高水准的连环画作品和名家。二是这一时期出版品种达二万余种,发行数量达六亿多册。
建国初期,人民群众都以巩固新政权,建设新国家的喜悦心情和十足干劲,投入生产建设,各条战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的连环画内容紧紧围绕着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及时而全面地反映着建国以后各个阶段的历史风貌。
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爱国增产运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中苏友好、合作化高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人民代表的选举、宪法和婚姻法的公布等国家重大事件,以及政治战线和生产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众多新人新事等为题材,注重写实,寓教于乐,热情讴歌党的领导和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成为我国最普遍、最寻常的娱乐读物和精神食粮,也是我们党最普及、最有效的宣传品和教材。

如《血海深仇话日美》、《友谊》、《小***员》、《他们有祖国》、《三字经》、《山乡巨变》、《穷捧子扭转乾坤》、《龙须沟一家人家》、《铁姑娘大战沙荒》、《走来的新娘子》、《李双双》、《朝阳沟》等极具时代特色的连环画,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建国后如火如荼的生活和斗争,歌颂了新时代新人物的优秀品质,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同时,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大多是同时代人身边的故事,阅后倍感亲切。

而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作品,则被读者看重,如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铁道游击队》,顾炳鑫绘画的《渡江侦察记》,徐思绘画的《51号兵站》,罗兴、王亦秋绘画的《林海雪原》等优秀作品,使读者百看不厌而一再印刷发行。特别是这些好连环画作品给人的精神力量和教育作用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至于那些经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宫廷轶事等古典题材的连环画,更是量大质优,其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众多读者所赞叹。其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四大文学名著连环画和《西厢记》、《白蛇传》、《木兰从军》、《潘必正与陈妙常》、《桃花扇》、《天仙配》等精品佳作,成为当时各层次的读者人见人爱、求之若渴的读物。

4、停滞期(1966年-1975年)

受文革影响,这一时期作品很少,题材狭窄,政治色彩浓厚,但艺术水准高。

这个时期的连环画亦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这个时期所出的每一本连环画的扉页或内容介绍上,都印有一两段或好几段“毛主席语录”。书中主人公的一切成绩与胜利都归结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如《为革命而学》、《铁手创江山》、《上大学》、《风雨杏花村》等;

2 以“阶级斗争为纲”。故事讲的都是阶级对抗或阶级斗争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阶级对立的关系。如《刘文学》、《一支驳壳枪》、《金钩的道路》、《新来的小石柱》等,由于创作只有这一个主题,因此也就造成了文革连环画的一个最大特色:雷同。如当时流行的一个顺口溜所说,所有故事,基本都是“队长犯错误,支书来帮助,揪出一个狗特务”。

3 文艺为政治服务。为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惜歪曲历史、编造历史、改写历史。如《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儒法治军路线斗争的故事》、《秦始皇》、《揭投降派宋江》等。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仍出了一些隐喻人民斗争胜利、“四人帮”篡党夺权不得人心的连环画,如戴郭邦的《大泽烈火》、贺友直、刘旦宅等的《吕后篡权》等。

4 人物形象公式化。凡正面人物都是“高”(顶天立地)、“大”(形体魁伟)、“全”(没有缺点),而反面人物必定“小”(个子瘦小)、“恶”(凶神恶煞)、“丑”(形象丑陋)一目了然。典型的是样板戏连环画。其它如《西沙儿女》、《此曲河畔》、《海上擒敌》等;

5许多作品都不署作者姓名,而冠之以“××创作组”、“××集体创作”之类。这是因为知识分子被视为“臭老九”,不能让他们成“名”成“家”,要突出工、农、民是文艺创作的主人。如《列宁在1918》、《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一支驳壳枪》、《揭投降派宋江》等。

5、繁荣期(1975-80年代后期)

这一时期连环画如日冲天、盛况空前。这里以1975年为上界是因为1975、1976这两年连环画发行的数量比60年代大幅度增加,而且也不乏精品。至于目前“连界”为何以1986年为下界,我现在也没有搞清,因为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可能是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活动是1986年召开的,如果是这样,还是以80年代后期更合适些。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大量揭批、声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如控诉四人帮"罪行的作品《枫》、《伤痕》(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张志新》(韩敏、罗希贤、谌孝安、庞先健、施大畏绘画,吴文焕编文)、《于无声处》(赵仁年、罗希贤绘,丁扬改编)、《检察官》(汪观清绘,彭瑞高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为题材,反映社会变革、塑造新人新事的连环画作品,如雨后春笋,茁壮面世。诸如歌颂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投身“四化”建设,献身于中华的《人到中年》(成劲东绘,王素改编)、《蒋筑英》(庞先健绘,戴焕梅、胡乃江编),塑造为安置待业青年就业而埋头苦干的基层干部生动形象的《开市大吉》(张培础绘,王成荣改编),反映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使农村发生巨大变革的《乡场上》(胡振宇绘,胡廷楣改编),还有《女大学生宿舍》(郭召明、乐明祥绘,胡秀琴改编)等等这些着眼于现实生活,焕发着时代气息的作品,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塑造了神采各异的人物形象,使人看着眼熟而亲切。

除现代题材外,还有不少反映革命斗争的作品和以文学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奇闻轶事、传统神话、名人传记等为题材的的创作。什么言情的、武侠的,真人真事的、科学幻想的,名目繁多,应有尽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有反映革命斗争的《女英雄刘胡兰》(俞理等绘),有外国名著《斯巴达克思》(雷德祖绘),有古典的《将相和》(陈全胜绘)、《十五贯》(贺友直绘),《海瑞罢官》(黄全昌绘)、《貂蝉与吕布》(徐有武、徐有刚绘)等。其时,长篇套书出版很多,有连续型的,有系列型的,有一次成套发行的,有分册陆续出版的《东周列国故事》、《中国成语故事》、《中国诗歌故事》,天津人美出版的《聊斋故事》,湖北出版的《中国历代战争故事画丛》,吉林出版的《孙子兵法》画库,江苏出版的《雨花台烈士故事画库》等。

6、低迷期(80年代后期至今)

由于其内容低劣,加上新的文化传播媒体更吸引人,连环画渐渐为人们所抛弃。

80年代后期及至今日,为连环画"低迷"期。这一时期连环画渐渐被人们抛弃、遗忘。其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有:由于出版发行量过大,如前面所说,一年发行连环画七八亿,全国几乎人均一册,导致供大于求,大量积压;由于创作选题集中、重复,如《聊斋故事》、《西游记》等,若干画家争画一个题目,多家出版社分别出版,形成版本过多过滥;由于一些绘画作者长期脱离实际,或疏于现实生活,或片面追求形成的变化,或着眼于经济利益,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粗制滥造;由于编辑出版部门只从营利出发,偏重于效益,审查把关不严,让大量粗劣之作面世。“多、重、滥、差”的出现,导致连环画走向其反面,失掉了读者,使连环画市场轰轰烈烈的兴旺局面,逐渐变得冷落萧条。

外因有:一是来自外国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卡通画的冲击。二是随着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媒介多元化,如电影、电视、VCD等。

但是,连环画并非一蹶不振,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已经很少有大量时间来阅读那些大部头著作,而文字简短,内容通俗的图画作品毫无疑问又会兴起,当然,连环画或许不再以传统的方式出现,而以新的面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