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e柜男装棉服:手握大权的吕后如何解决的汉初宫廷危机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17:48

吕后,名雉,字娥顼,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高祖死去之后,她以惠帝的名义实行统治7年。惠帝崩后,自己称制,跳到前台主持朝政8年。司马迁评论“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在病逝后,她所扶持的吕氏集团,很快被刘氏皇族、高祖旧将大臣联合剪除了,她的政治以惨败而告终。汉文帝刘恒,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即位前被封为代王,封地在今天山西一带。他是在拥刘反吕势力剪除吕氏的血雨腥风中,怀着复杂不安的心情登基的。但是他最终胜利了,坐稳了江山,赢得了身前身后名,开创了所谓的“文景之治”。他的政治以辉煌而完成。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我认为很能说明深层次的政治问题,对现在立志于开拓事业和正在努力的人,很有启发和帮
助。比较什么呢?有什么问题可探讨可以汲取历史的智慧呢?



先比较吕后强于刘恒的优势。吕后的优势有三:一是具有母仪天下的威势和刘邦透支给她的威权。依靠早年刘邦贫贱时跟随、共历战乱的经历,并为刘家生育一男一女的成果,还有其独有的个性,特别是汉建立后,帮助刘邦铲除潜在威胁的手段,使得“好酒及色”的汉高皇帝从未抛弃过这位糟糠之妻。相反,吕后的地位是水涨船高,与日俱增。吕祖谦认为,“存吕后为有功臣,存功臣为有吕后,此高祖深意也”(《大事记》)照此说法,吕后在高祖末期权势的生成,和刘邦颇有深意的支
持是分不开的。无论如何,在刘邦想来,在没有我的日子里,既不愿看到儿子母家的势力威胁刘家天下,要不然,他就不会歃白马为盟,说出“非刘氏王当击之”的政治咒语了。但他也不愿意看到强臣镇主的局面出现。他再清楚不过他手下身边这些故臣旧将的实力和
花花肠子了。吕氏实力的激增,实际上刘邦为自己身后的权力真空安排的制衡措施。
二是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经历战乱奔波的经历。在翦灭重臣的政治杀戮中,吕后诛杀韩信、彭越,积累了政治资本和手腕。要知道,刘邦把这样重大而棘手的事情交给吕后来处理,正是相信了她的能力。刘邦看人用人是很厉害的。证明吕后政治权谋和经验的地方有,当孝惠帝刘盈死后,哭的不伤心——这是她的障眼法,这个伎俩被张良的儿子张辟江和丞相看出来,为迎合吕后,提出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至此,“太后悦,其哭乃哀”。为提高吕氏的品秩而封王。她先向高祖时期的重臣王陵、陈平、周勃征求意见,实际上探态度。在明确重臣的态度后,她重新安排了人事调整,让自己信任的审食其担任左丞相,狡猾的陈平担任右丞相,而憨直的王陵则被靠边站,拜为太傅明升暗降
。第三步,追认郦侯吕台的父亲——一个死人为悼武王,为王诸吕做铺垫,第四步,为拉拢上层人心,减少封诸吕为王为侯的阻力,她封侯封了一批人。封身边的郎中令冯无择为博城侯,封刘邦的孙子刘章为朱虚侯,齐国的丞相齐寿为平定侯等等。封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还是铺垫),封了孝惠帝的两个儿子为王,三个儿子为侯。第五步,暗示大臣,让大臣请立吕台王。至此,吕后的计划成功。其思虑不可谓不周密,手段不可谓不老到。对比其残害刘氏宗族的手段更为政治化,是一个政治家的作为。吕后在楚汉战争中,跟着常打败仗、到处逃跑的刘邦,着实过了几年苦日子。一度还做过项羽的战俘,大概这个经历她终身难忘,这肯定影响了她日后的政治性格。但这些往年经历正是她的财富
和资本。
三是具有吕氏势力的支持和阴骘刻薄的个性。经过吕后刻意的经营,逐渐形成了一个拥吕的政治圈子。这个圈子的核心层是,吕后元年,吕王吕台(吕后兄周吕候吕泽的长子)、胡陵侯吕禄(吕后次兄建成侯吕释之的三子)。当年十一月,吕王台甍,太子吕嘉为吕王。四年,封吕须(吕后妹)为临光侯,吕他(刘邦功臣子,盖因姓吕)为吕城侯。高后八年,又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吕后侄)为燕王。到了吕后垂危时,吕禄掌管北军、吕产掌管南军,直接掌控了京畿卫戍。在这个圈子外的第二层,是吕氏将诸吕之女许给诸刘氏为后,一为监视二为拉拢,以至吕后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了自己的儿子为皇后,求吕氏体系的稳固。第三层外围层,一些迫于或被拉拢到吕氏集团的人,诸如审食其(吕后宠爱的刘邦旧臣)、刘泽(刘邦的旧臣同乡)等。在吕后逐渐扩展权威的同时,她也在凶狠的迫害刘邦的子女和旧人。被曾经数次威胁太子位置的赵王如意母子,被她整死。另一个赵王刘友被幽死,实际上被饿死。燕王刘建虽死,但他的骨肉也被吕后派人杀死。吕后阴险狠毒的个性是把双刃剑,在迫害攻击政敌时的威力也在伤害着她自己。

吕后自己在刻意经营“吕氏王朝”的过程中,边经营优势边出现劣势,从而走向自己的失败。到高后八年,她自己已经感到末日将至。“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其实吕后的预言是对的,但已经知道自己做的一切已经开罪于天下,但为时晚矣。具体说来,吕后在执政的八年间已讲社会三个层次中的两个层次的人得罪,这两个层次的人最后联手将她的吕氏一杀到底,清除干净。这两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宗室亲王及其枝属。吕后在培植吕氏人马的同时,先后残害死了赵王如意、赵王刘友两个刘邦的儿子。齐王刘肥若不是主动贡献封地出来,也差点没命。自然死亡的燕王刘建的骨肉也被弄死。另外,吕后残酷迫害戚姬的结果,也让天下侧目。更令惠帝心
寒。当时,刘邦兄弟儿子封地布列全国,健在和苟活的亲王僚属,都在心里藏着复仇之火。“非刘氏王天下共击之”的誓言象一股复仇火种,在暗暗的燃烧着。第二个层次:靠边站的刘邦旧臣。高帝晚年,吕后协助刘邦铲除了韩信和彭越,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但作为和韩、彭一路冲杀过来的将军们,人人心中自危,心中的寒气和不满在积聚。他们不敢发向刘邦,就只能把怨气和仇恨瞄准吕后了。以后陈平、周勃在吕后面前的韬光养晦和屈身讨好,很难说没有惧怕和后发治人的思维在心里。

虽然吕后执政的八年,社会经济民生得到恢复,人民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这个层次上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吕后一死,宗亲刘襄、刘章兄弟里应外合,刘章操戈于内,极尽斩尽杀绝之能事。刘襄陈兵于齐地以震慑。早已蛰伏的刘邦老将灌缨率领精锐军队按兵不动
,临阵向齐王倒戈。在宫廷里陈平、周勃相机而动,出心眼斗智力和刘章联手,一举摧枯拉朽般的铲除了吕党。血腥的宫廷政变充满着暴力之美,宗室老臣边洗刷着血污边筹划着新的帝王出台。

吕氏的失败源于吕氏崛起的过程,吕氏的灭亡出自吕后自己之手。吕后辅佐惠帝刘盈登基时,她的优势已如上所述。以她当时的威势是无人能敌的。何以以如此的地位和优势逐渐走向失败和灭亡呢?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一个私心、两个破坏。一个私心就是心里怀着镂空刘氏江山和改变吕氏家族外戚性质的私心。这个私心一出现,吕氏家族开始走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她的智慧和坚毅,都加速了她失败的速度。两个破坏,就是破坏了刘氏皇族的存在和发展,皇子皇孙朝不保夕战战兢兢,其中的强者,不推翻你才不是汉高的后人呢!另一个破坏就是破坏了汉高时代重臣宿将的存在和发展。诛杀韩、彭,排挤王陵、陈平、周勃,这些多谋诈久历拼杀的重臣,在你活着不造反,就算给面子了。因此,吕后从强势的皇后、太后、女主一路由强转亡的十三年历史,是很让人思索的。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影响时代进展的大人物,他(她)的成败荣辱,后人是不能只当故事听的,不能用维护正统的旧观念来褒贬臧否本人的,要汲取的是其所积累和昭示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后人做事的时候,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预见,提供做事的思维和方法,总之,压抑邪思妄想,避免轻举妄动,坦然走一条自强必胜路,才是读史者该从史书中受益的效果。



刘恒在吕氏的淫威下,明显的处于随时被宰割的劣势。虽然贵为代王,但母子俩日子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不当的言行惹恼吕氏,被剥削王位丢掉性命。况且,论政治经验他没有,拥刘的势力尚未出现,出现了支持谁也不知道,而且在这种政治高压下。刘恒何谈个性!但是一旦时事造就的机遇降临,刘恒就出招了。
刘恒在揣测和掩藏兴奋的复杂心情下,被同样怀着复杂心情的大臣们拥立登基。一露相,就得了个满分。在渭桥,太尉周勃想和刘恒说点悄悄话。众目睽睽下,一个重臣和新想说什么?很不错,新主的秘书长挡驾得力,说了句非常体面和大气的话,“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这时只有跪上天子用的玉玺了。在众臣面前,刘恒还再三推辞担当皇上的神圣使命,“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看到别人真的是拥护自己登基,他就不客气的即位了。
第一部分提到,吕后的位势、个性、能力以及经验是后来的文帝所不具有的。但历史告诉所有的人,刘恒稳稳的做了二十三皇帝,开辟了文景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他的优势来自何处呢?应该说,刘恒除了是刘邦的儿子以外,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无理政和治军经验。正因如此,推翻吕氏那些重臣悍将,才弃英武的刘襄、刘邦的小弟刘交而不用,选择了这个看似可以左右摆布的代王。但是,这是一个深藏不露一直在韬光养晦的代王,不愧是汉高的儿子,被别人低估了。刘恒的优势就是他自己,利用他至高无上的皇权,运用以黄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政治智慧,因人、因事、因势的立言、立行、立德,从而巩固了自己的位置、巩固了朝政和江山社稷。

第一,自然适度的运用权力,树立自己凛然不可侵犯的无上权威。先抓兵权。刘恒一入主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让自己的旧部统领警卫部队,监管两支卫戍京畿的大部队,掌握宫廷的机要。这一举动,又快又抓到要害。不仅给朝廷众臣以迅累不及掩耳之势,而且是架空了周勃和灌婴这两个“汉故习兵大臣”的兵权。接下来的动作,是体现权力的严肃和效率。刘恒正式即位后,按照功劳大小,改组了内阁,厚重的周勃任左丞相,狡猾的陈平任右丞相,他俩被互换了位置。大将军灌婴担任了无兵权的太尉。这一迁一升之间,尽显新皇的权谋。其潜台词足以让三位老兄思量了。曾几何时,有人劝说周勃,“君本诛诸吕,迎代王,今又衿其功,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于是,周勃自己就退了。这里是谁劝说周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劝说者背后的人很耐人寻味。应该说,汉文帝权力的运用是很中和的,不象他的父亲高祖和孙子武帝,把权力用的惊天地,泣鬼神。但文帝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好的,不显山
不露水的就将严峻的问题解决掉了。他这种温和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后世被别人运用,屡试不爽!

第二,分类分层的体恤下属,推行自己宽厚冠以仁爱的明君德政。树立自己的权威,仅靠军权是不行的。刘恒在奖励抚恤各阶层的人方面,做的是有声有色,有条不紊。第一次,一登基,就将“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并且论功行赏,赏赐周勃、陈平、灌婴、刘氏宗族功臣等以封邑和金等。拉拢了距离他最近的一个功臣宗族阶层。第二次,刘恒以立皇后为借口,“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这样,人民肯定拥护,最底层的民心有了。第三次,他在表彰了自己的旧臣宋昌后,授予了旧部六人为九卿。此举显示他没有忘记“老兄弟”。这些人其实是他固有的力量。第四次,奖励当年跟随高帝与项羽征战的“基层老革命”68人,封三百户。二千石以上的官吏10人食邑六百户,以及淮阳守申徒嘉等10人为五百户,卫尉定等10人四百户。以及封淮南和齐两个诸侯王的舅父为侯。进一步稳定和讨好这些处在中间边缘的社会群体。前后四次的分封赏赐,涉及重臣宿将、皇亲国戚、代邸旧部、贫民百姓、汉高旧部四个层次,对于稳定政局和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举措不仅是“仁政”表现,更是权谋施行。

第三,重视法制的一代明主,开创独有表现德主刑辅的典型理念。老子讲,“以奇用兵,以正治国”。汉文帝修改法律,以及对法律和教化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正是以正治国的表现。这方面,才是他取信于百姓,真正得到拥护的原因。他说,“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父母妻子同产而坐之,及为受孥,朕甚不取。”汉文帝认识到法律的功用——禁止残暴引导善人,但也看到刑法过重殃及无辜的不利方面。他还引导有关部门探讨法律的改进,“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效果是,“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
请奉诏书,除收孥诸相坐律令。’”特别是齐太仓令淳于公的女儿缇萦为其父减刑上书文帝的事件,为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文帝不仅在中国古代史而且在中国法制史都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第四,重农节俭的有为之君,营造汉初恢复生产相对稳定的局面。汉文帝重视农耕。这对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他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在奖励政策上,采纳晁错的建议,针对百姓上缴粮食的数量而授予名位,并且减轻赋税。这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自秦末以来的经济和农业的恢复发展,人民得到相对稳定的生活。农业和经济稳定了,政局就好控制了。汉文帝还相当节俭,衣食住行以质朴为好,连他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都不能衣角着地,帏帐没有刺绣。一个没有过度享受欲望和对丧事从简从轻的统治者,对于百姓和社会,将是多大的福气和感召啊!这样的江山能不稳固吗!

以上,简单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汉文帝自登基后,所实施的“善政”。本来他是一个毫无实力可言的诸侯王,在那些故旧大臣眼里,是把他作为一个将来可左右的小皇帝。但是,这个小皇帝,娴熟巧妙的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树恩四方、震慑强将、重视农业和法制。将当时社会各个层次的代表人物揽入袖中。得到民心和人气。那些当初低估他的人,也不敢有异样的想法了。汉文帝在二十三年的有效统治中,继承了汉高以来的强势统治,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安定局面,为景帝以及后来武帝的作为,奠定的历史基础。汉文帝刘恒的政治韬略,综合分析,可以概括为,以黄老思想为指导,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保持低调谦虚谨慎的态度,简朴简约的生活,兼顾政治生活各个层次的利益、改进法制
收取民心、重视农业优化政策等手段,坐稳了江山。如果后世的人不想做正事那文帝的作为对其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欲有作为者,这里可资借鉴的还是不少的。



从上两个部分的论述中可以分析出来,吕后和刘恒位置形势的变化,其中的原因和关键很有意思。

首先,基本上吕后是以损害某些阶层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而文帝则是很自然的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哪怕是给这些阶层中的代表人物以好处。

其次,在用人行政上,吕后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好杀戮,不把汉高时期的既得利益群体放在眼里。而文帝则是用人因功、因能授职。他的旧部和外戚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用。以奖赏和鼓励代替过去的白色恐怖。

第三,吕后贪权阴险以拉拢人为手段,手段过于直白不加掩饰。这极易引发不满和反抗的暗流。刘恒在皇位面前谦退,即位后谨慎仁德。以各种正当的理由奖励抚恤多个社会层面。而在背地里玩权谋,震慑和不露痕迹的打击那些想左右自己和有可能危及自己地位
的人。这样,几乎没有公开的对立面。

第四,吕后在位的八年几乎都用在阴谋颠覆上了,没有精力做造福老百姓的事情。而刘恒立德、立言、立功,亲自耕地、劳军,亲自受理案件,改进法律,废除重刑,这些不仅利于当时而且影响后世。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揣摩兴亡更替、荣辱盛衰的规律。历史既有着惊人的相似和轮回,也有着新的变化和发展。不知道历史,不明白客观规律要不得,但是完全相信故去的经验和办法,也不见的行的通,关键是对一时一事的真实境地、人心好恶的把握上。这就是司马迁所谓的“未必尽同

转载于http://blog.phoenixtv.com/user2/happyhawk/index.html

楼上的----------强
简单来说
灭了所有不听话的

谢谢!~看了受益无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