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岛屿排名:被海蜇蜇到了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2:26

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随着夏季到来而产生的疾病。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

游泳者裸露的肢体被海蛰蛰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蛰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数患者1—2周皮疹结痂而愈。若全身多处被蛰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蛰伤,常在1—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旦被海蜇蛰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对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盛夏季节到海滨度假游泳,时有被海洋生物蜇伤的事故发生。其中以海蜇(又称水母)最为多见。

我国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布,种类很多,各分泌的毒素性质不同。其中海黄蜂水母所分泌眼镜蛇毒,毒性很大。

在黄海、东海、渤海生长的真水母毒性较小。被蜇者因个体的敏感性不同,发生的反应也不一。人被蜇伤后轻者有触电样痛感,渐出现红斑样丘疹、灼痛,约20天后能自愈。

如对海蜇毒素较敏感者,受伤后,局部出现红斑、水肿、瘀斑,甚至出现皮肤坏死。而受毒性较大的海蜇蜇伤或为过敏者,可迅速出现胸闷、发冷、烦躁、不安、腹痛、腹泻、气急、吐白色粉红色痰、面色青紫等,甚至发生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北戴河海滨医院曾经收治3030例蜇伤者,其中4例死亡(0.3%)。死亡率虽低,但还应预防。

预防最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应在泳区安全网内游泳。网内有防鲨鱼等安全保护,也可防海蜇等蜇伤。

万一见到海蜇,应避开,不可用手等去触其须,更不能捕捉。要养成不到未设安全拦护网的海滨游泳的习惯。不要一人单独游泳,应邀旅伴同往,便于互相或呼救。

一旦被海蜇蜇伤后尽快到岸边,用手从伤口四周向伤口中心挤,促进毒素排出,局部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如局部症状较轻,不急骤加重,可在伤口四周用蛇药涂(创面中留小孔)。回住地休息观察。

如若受刺后,伤口经初步处理后迅速肿胀、疼痛加重等,要送医院治疗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肥皂水清洗一下伤口,记住,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千万不要用清水冲洗伤口,不一定非得是肥皂水,只要是碱性水就行。

如果不是很严重用白矾 我就被蜇过 抹完就没什么事了
如果严重 还是去医院吧

被海蛰蛰伤,如果轻,就没有什么事,否则很快死亡,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