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卡行动电影:你认为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风景最美丽的国家是哪里 请具体说明理由(单纯就风景而言 不包括个人情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24:48

我觉得卢塞恩(Luzern)——一个旅欧导游的手记


这座城市的特色很难描绘。它知名度不高,却旅游者如潮。一九九一年,它在世界十大“旅游者最喜爱”的旅游城市评比⒈中排名第六。在这名单上,居它前面的有:巴黎,罗马,旧金山,佛罗伦萨,维也纳;跟在它后面的则有:伦敦,西雅图,圣地亚哥,威尼斯。个个都是如雷贯耳、炙手可热的。惟有它,瑞士的卢塞恩,在这串名单中像个小孩子夹杂在一群成人中,显得有些古怪。
这只是一个六万人的小城,连名字都没有固定的写法。用德语是:Luzern,用法语是:Lucerne或Luzerne。译成汉语,有我现在使用的“卢塞恩”,也时常被叫作“琉森”。港台不同版本的旅游书籍中还有其他的译法。一个没有约定俗成的名称的城市是很难在人们的记忆中扎下根的。
来瑞士的客人常常问我:“听说瑞士有个卢塞恩,好像挺有名,但不知到那里看什么?”这说明卢塞恩给人的印象还很稀薄。但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不清不楚的传闻,它才有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感,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它现在每年要接待五百万以上的游客,几乎是来瑞士观光的必到之地。只要在瑞士待两天以上,行程上总少不了卢塞恩。
飞机从苏黎世着陆,开车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穿行不到一小时,在进入通往圣哥达大道前从一个山洞内拐出,就已经是卢塞恩的市区了。一开始,所经街道两旁只有些灰色楼房,毫无特色。于是一种疑问,一种迷惑会在车内生:这儿真值得看吗?对客人的这类问题,我从不作回答,因为我知道,一会儿之后答案将自动出现。
当道路似乎到了尽头时,会看见一座高大水泥建筑物(那是火车站)挡着去路。这时,方向盘向左一打,车驰入一片空地,天一下子亮堂、清朗起来,大群的景观以最集中的方式突袭般地跃入你的眼帘:右面,一大片湛蓝、清纯的湖水静静地伸展出去,带雪峰的群山则在湖的纵深处呈一字排开,以无比优雅的姿态展示着阿尔卑斯山脉的魅力;左面,一座带屋顶的老木桥横跨在河上,在一头与岸交接之处竖起一座六角型石砌水塔,像一个彪悍的角斗士,保卫着这沉默驯顺的桥,保卫着它身后那些有年代的、色彩斑斓、格调沉郁的老城建筑群。这分明一边是自然风光,一边是人文历史。这时候,客人们不再问“看什么?”,听到的只是一片赞叹声:“真漂亮!”



历史上的卢塞恩,名声还远不如现在,却已有众多大文豪留下的脚印。毫不奇怪,文人骚客对名胜的嗅觉要比一般人敏感得多。如要深入卢塞恩的内蕴,理解它的灵魂,可能莫过于沿着这些足迹走一走,领会一下它们的主人在此地体验到的喜怒哀乐。我给客人介绍卢塞恩,喜欢从这些大文豪讲起。



二百年前,德国魏玛有个不同寻常的商店老板,他们夫妇俩身在商场上厮滚,心却在文学世界里游荡。他们出资建立的文学沙龙,有歌德、席勒等人出没的身影。他们本人无多大文才,却将希望寄托在思路敏捷、出口成章的儿子身上,打算把他培养成公认的才子,用他们的话说,一个“世界公民”。从一八零零年起,他们便带着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游历欧洲,让他能有充分的见识。这个孩子名叫阿尔图尔·叔本华。这位未来的大哲学家与黑格尔是同时代人,如果说后者代表的是我们所知道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那么叔本华则开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先河。许多现当代哲学家,如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都在他的影响之下。在中国,王国维最喜爱的西方哲学家便是叔本华。他的一些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来源于叔本华。
一八零四年,十五岁的叔本华第一次来到瑞士。先到日内瓦,经过伯尔尼,然后南下进入卢塞恩。已经有过几年旅游经验的少年马上被卢塞恩的美丽景色迷住了。不仅湖光山色本身,而且连欣赏这些山水的观察点也使他感到十分新鲜。这个观察点就是老木桥。
卢塞恩当时有三座木桥,建于十四、十五世纪。其中两座沿湖湾正面展开,首尾相衔,一直延伸到湖(叫四州湖)的尽头,在那里,湖水流成了一条河(叫俄斯河)的开端,桥则跨过河,在一个教堂跟前结束;两座桥都有相当的长度:一座五百米,一座三百米。从空中看,这两座呈弧形的桥正构成一个漂亮的S型。第三座桥则位于俄斯河稍远的地方。桥都带有屋顶,是那种用瓦片盖成的斜顶,有点像我们中国庭园中的水上长廊,但格调完全不同。卢塞恩的木桥是瑞士山区小屋“夏莱”的风格的延伸,整个构造中不采用鲜艳的颜色,以漆成深褐色的木料作为主要基调,跨入其内,一种疏野、沉寂的气氛马上会把你包围住。

少年叔本华在木桥上流连忘返。他倚在粗重的方木栅栏上,眼前的景色一片灿烂。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
“卢塞恩的地理位置在瑞士称得上是最好的之一。从四州湖上的木桥望出去,其视野是无法描绘的。桥虽然带有屋顶,却丝毫不影响了望,相反倒变得更有意味。从这里望出去,山像皇帝般尊严,湖像古希腊巨大圆型剧场那样了不起。这是卢塞恩提供给旅游者最好的东西。”“对那些不了解瑞士的人来说,在这里可以得到最真实的印象。从山上尖利的岩石,到镜子般明亮的湖水,所有的东西都有它自己的形式与色彩。”

山水的壮丽和老桥的古幽,使叔本华像在剧场看精彩演出那样专注。他得出结论:
“所有这些,都特别引人注目,是别处无法与之比较的,也是我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这天,叔本华很高兴,看完湖上景色,便去城里转起来。他以为这城区也应当像环抱着它的大自然那样美丽、精彩。但当他走过俄斯河上那座较短的桥,步入城里弯曲蜿延的石砌坡道,随着出路不明的左拐右转,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这里街道十分狭窄,如果“马路”的意思是指“马能通行的路”的话,这城里就几乎没有马路。局促蹩仄的交通使环境更显得零乱、肮脏。别看瑞士如今是世界首富之国,肥得像金砖铺地一般,那个时代它可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它毫无矿产资源,钟表业还刚在几个家庭式作坊内小试锋芒,银行业正处于摸索阶段。只有满山跑的奶牛给瑞士人以生存的力量。因此,叔本华所见的贫穷落后的卢塞恩并不是一个例外。那时,雨果《悲惨世界》中描绘的脏兮兮的小镇在欧洲到处可见。如果卢塞恩没有那么一个宝珠般闪光的自然景观,它的灰暗的城市面貌也许并不显得突出。可是当人们在这样的一个大自然中沐浴过后,再来到如此这般的市内,不能不感到烦躁,感到窒息。这样,叔本华在他当天日记中的第一句话便是:
“卢塞恩是个建设得很差的小城,几乎不能让人居住。”⒉
这种愤愤不平在我看来分明是那仅隔几步之遥的山水桥阁造成的反作用。思想正在成型、文字已经激扬的少年叔本华对人文与自然的反差非常敏感。我读他后来的代表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时,常为其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所倾倒,那里明显有他在卢塞恩的日记里的那种矛盾感受的痕迹。



三十六年后,又一位巨人来此驻足。
他叫维克多·雨果。
雨果一生曾五次游历瑞士。一八四零年他在女伴——著名演员朱丽叶·德鲁埃的陪同下第一次到卢塞恩。那时,他刚完成《巴黎圣母院》,正处于创作鼎盛时期。这次旅行据说是他众多出行中笔耕收获最大的一次。他在途中灵感勃发,笔在意先,文稿洋洋洒洒。其中这卢塞恩的山水滋润也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劳。

这天清晨,他独自一人登上卢塞恩的一座山坡。朝阳正在升起,眼前一片壮丽。感情细腻如丝的作家像被枪击中一般,怔怔地站了好一会儿。思绪从四面汇拢,最后像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止。以下是他当天给另一女友信中的记叙:

“这是万能上帝创造的最卓越事物的最和谐的组合。这是大自然难以描绘的伟大演出。在这里待上一小时,人将成为一尊雕像,扎根在这山顶的任何一个点上。那时,感情是那样的浩荡,眼光是那样的贪婪,记忆急速快行,思想奔腾不息!这不仅是地球一角的构成,而且是历史一页的展现。旅游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景观,思想家在这里看到的是一部大书:每块岩石是一个字母,每片湖水是一个句子,每个村庄是一个重音号。千百年的叙述像缕缕细烟四处飘荡。这是瑞士的历史……”

没有对山的直接临摹,没有对水的具体描绘,有的只是诗意的迸发。但那是对不平凡的自然景色最真实的感受。在真正的好景面前,人类的词汇还不足以作客观的记录,惟有感情和想象能传达它的韵味。

总之,雨果沉浸在观赏的愉悦中,几乎不能自拔。忽然,一个怪念头跳了出来。一个怪念头:“我突然转过身,问自己:是哪些比我们优越的人被上帝选择生活在这里,以便能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提供的最好服务?”

显然,问句中隐隐含着某种妒嫉,某种不平。

于是,小说家开始寻找“证人”,想从这个角度重新观察一下当地人。清晨的山顶上一片空寂,坡道又很陡峭,除了他自己,不像有人。正在失望之间,却瞥见悬崖边一处凹地上有个细长的身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双腿垂在空中。雨果走近前一看,却吃了一惊,那人是个傻子!阳光布满他的脸上,有着甲状腺肿的脖子显得很粗大。他正裂嘴嘻嘻傻笑,眼光无目的地飘向远处,对雨果的存在毫不在意。

小说家又激动了,但是在另一意义上的激动:

“在我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一幕。阿尔卑斯山正在进行盛大演出,而观众却是一个白痴!我在这可怕的反差中完全不知所措了:当大自然展示着它最美的造型时,人却暴露着他最悲惨的姿态。人类辜负了自然。”

雨果接着又说了不少,总之对美景与傻子共存的现象感到不可理解,他这个过路者受到了嘲弄,等等。最后他半开玩笑地写道:

“我最终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瑞士和萨瓦省(瑞士边上一个法国的省)会有那么多的低能儿:这原来是阿尔卑斯山的错!因为它不能赋予他们足够的智力,否则的话,他们将无法在它的美景跟前从早到晚生息作业,而不致产生晕眩。”
读到这些文字,我有些乐了,也有些尴尬。乐的是雨果这支笔真厉害,可把骨子里自以为了不起的瑞士人损惨了。尴尬的是这些文字的尖利使我不知是否该全部照译,照引。不管怎么说,瑞士可不是痴人之地,他们的精明、精细也许是举世无双的。设身处地地想,假如有人这样说中国人,那还了得?柏杨有“丑陋的中国人”一说,那是自己骂自己,无关紧要,改成外国人这样讲你,性质就不一样了。记得去年翻译一本西方现代艺术史时,其中有一句:“塞尚对高更的作品一直不以为然,说他的画只是一些中国式的意象。”翻到这句话,我停住了手,犹疑了:可不要伤了中国艺术的自尊心。雨果的话“性质”则要比塞尚的严重得多。

但后来一想,瑞士人自己对此似乎并不介意,今年是雨果两百周年诞辰,在瑞士的纪念活动照样搞得非常热闹。爱国之心有时可以在更广阔的意义上理解,而决不是心胸狭窄的代名词。换个角度看,雨果的这些话无非是讲,要在卢塞恩的自然风光中保持冷静,只有麻木不仁的弱智者才能做到;或者说,雨果的叙述是一个寓言,一个童话,它的隐喻之意是:人在自然面前总是渺小的、丑陋的、有缺陷的,不管在哪里都是如此。

去年秋天,我带一个豪华团在瑞士境内转了五天。说是团,“团员”其实就只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是深圳一家私营房地产公司老板,财力深不可测。一路上住的全是五星级宾馆。到卢塞恩时,我们下榻的宾馆叫“瑞士之家”。这是十九世纪中叶建造的卢塞恩第一家豪华宾馆,名声早就在外。气派非凡的正门面朝着湖,穿过马路便是湖滨长堤,是卢塞恩最好的地段。

在前台登记时,一块镶嵌在楼梯边褐色护墙板上的小铜牌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刻着一个熟悉的名字:托尔斯泰!再看整个句子:一八五四年七月六日至八日,列翁·托尔斯泰在此下榻。我忍不住向前台小姐打听详情。但她看来是个新手,只是含糊其词地说托翁来过,还有其他一些名人也来过,等等。我正感到不能满意,一个老守门人过来问我行李的事。我知道这些宾馆守门人,特别是年纪大的,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本地通,是宾馆的一根不可少的台柱子。于是让他安排完行李,我便和他聊起来。果然,但他一听到我问托尔斯泰,便如数家珍般地侃了起来,最后又跑到账台后面一个小房间里翻腾了一会,拿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过来,递给我说:“看,这是他写的。”书名是《卢塞恩》,还是法语译本。我疑惑地问:“这题目是编辑加的吧?”老守门人摆摆手:“不,不。题目是作者自己起的。这书可以借给你,走前留在前台就行。”我大喜,晚上一口气便把它读完了。

根据托翁本人所写以及老守门人的介绍,可以大致知道他那次旅行的情况,说来竟又是一段自然与人性相冲突的心灵历程。

托翁那次是随一个以英国人为主的大型旅游团前来卢塞恩的。十九世纪初,欧洲已有团体旅游项目,瑞士人于一八零二年在伦敦开办了第一家海外旅行社,组织去欧洲各地、特别是瑞士的旅游。其方式与现在大致相同,即向游客提供吃、住、行全套服务,行程预先确定,费用实行包干,还有导游引路。只是在当时的交通、技术条件下,如今一天的行程,那时至少得走三、四天,费用也就比现在要昂贵得多。贵族出身的托尔斯泰当年刚参加完艰苦的克里米尔保卫战,同时接受了一笔可观的遗产,正想到他尚未去过的名胜之地看看,于是便加入了这个旅游团。

到卢塞恩之前,托翁向往的是那里的老木桥,特别是叔本华在他的旅行日记中有详细记载的、最长的、正面对着湖与山的那座。我无法知道托翁是否读过叔本华的那篇文字。但当时正是叔本华在长时间被埋没后如日中天的时期,他的全部著作被隆重推出、广泛研究,懂德语的托翁翻过他的书应当是不奇怪的。总之,一八五四年七月六日傍晚,托翁一到卢塞恩,在“瑞士之家”宾馆放下行李,便兴致勃勃地去找那座桥。

但那桥已经没有了!它本来应当就在宾馆的对面,现在代替它的是一条笔直的新造的石砌长堤。

原来,卢塞恩人已经意识到本地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正在大力开发。而当时的旅游对象主要是英国人,后者喜欢的是类似尼斯、摩纳哥一带的海滨景象(尼斯的海滨大道因此叫“英国大道”!)。于是卢塞恩人在建造“瑞士之家”大宾馆的同时,拆除了那座最长的大木桥,把湖湾拉直,修筑成一条长堤,把它称作瑞士的蒙特卡罗。这个举动使一部分人高兴,也引起了另一部分人的愤怒,其中包括托尔斯泰。他写道:

“我所住旅馆的这一带原来有座了不起的带屋顶的老桥,每根桥柱子上都雕着一个圣像,桥边上还应当有个礼拜堂。如今,为了取悦英国人,为了满足他们的口味和需要,更为了赚取他们口袋中的钱,这座桥被摧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条直得像手杖一样的堤岸,边上盖起了巨大的高楼,种上了小椴树,还按时下流行的风气,在椴树之间安上了漆成绿色的长凳。在这堤上,衣着体面的英国人正在来回散步,欣赏着合他们胃口的‘杰作’。也许,这条长堤,这排椴树,还有这些英国人如出现在别的什么地方还不错,但决不是在这里。在这片伟大的、和谐的自然景象中间,它们显得是那样的古怪。”

生气的托翁回到旅馆他位于高层的房间内,打开窗户,想越过那些令他不快的东西,更好地欣赏自然。从高处了望,景色果然更加辉煌:

“这片水,这群山,这蓝天,给我的是那样强烈的美的刺激。我全身蔓延着某种神秘的焦虑,某种杂乱的、不可名状的感情,以致使我想抱住某人,紧紧地抱住他,搔他,掐他,并作出某种超常的举动。”

真是文人所感略同。托翁的抒发和叔本华、雨果的记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片卓越非凡的大自然之景引起的只能是灵感的冲动和诗意的喷发。

沉思中的托翁眼睛一垂,那令他气愤的堤岸周围环境又不意跳入他的视野。他恼怒地评论道:

“长堤和椴树在这里显得多么蠢笨和虚假,它们只能反映人的可怜与平淡无奇,说明人拒绝与自然相结合,甘愿成为自然美的对照。我的眼光力图避开它们,就像避免看见鼻子底下的一块黑色印记一般,以便保持我那已经不完全的快乐……

那时的欧洲,关于历史文物和历史环境的保护意识远没有像今天那样强烈。托翁的思想实在是非常超前的。我藏有一张卢塞恩年代不祥的古代城市俯瞰图,那座后来被拆的木桥与现在还在的另一座木桥在湖湾正面构成的弧线,确实优美无比。如今这弧线只剩下一小半,逊色多了。可以肯定,这座桥如果今天还在,命运肯定不一样,除了对它的保护、修缮,不会有别的。只有疯子才会想把它拆掉。一九九三年,一场大火把另一座木桥烧得只剩下一些桥墩架子。那年我第一次去卢塞恩,亲眼看见它残骸横陈,焦黑凄凉。一些卢塞恩的居民在它跟前抹眼泪。后来,市政府化大代价,用两年时间把它按原样修复,采用现代技术将木料与瓦片尽可能地弄得灰暗陈旧,古色古香;三角顶梁上的几十幅版画也一一重制挂了上去。我想,托翁在世的话,对此举动,气恼也许会涣然冰释了吧?



但是,托翁在卢塞恩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他的愤怒并不止于对湖滨的改造。第二天晚饭后,他去湖边溜达,回来时,见宾馆门口空地上一群人围成了圆圈。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卖艺者,手拨吉它,唱着当地民歌,歌声很优美。三首歌结束,卖艺者从额头上摘下圆帽,绕场一周,希望得到赏赐。经过托翁边上时,托翁扔给他几个分币。除此以外,再也没人掏钱。托翁注意到围观者大多是他所在旅行团中的英国人。宾馆各个楼面上的窗户有许多开着,一些旅客趴在那里看演出,但也无一人扔子儿下来。

卖艺者失望之余,瘸着腿悻悻地离开了。人群也随之散去。有几个好闲分子则尾随着卖艺者,或是为了继续免费听歌,或是为了嘲笑他的劳而无获。

托翁本来已经心情忧郁,这时更变得悲哀莫名。他赶上去,叫住卖艺者,邀请他一起去喝杯酒。后者欣然答应,指着路边一家小咖啡馆,说:“就这里吧。”托翁说:“不,我们去‘瑞士之家’喝。”卖艺者脸上浮起一片惶惑,一片羞怯,连连拒绝,说那里不是他这样的人去的。但在托翁的坚持下,他终于潇洒地一拨吉它,不顾周围好闲者们嘲弄的眼光,跟者托翁走了。

夜幕悄悄降临,四州湖上磷光闪闪。五星级宾馆内灯红酒绿,一派体面人的世界。当俩人来到前厅,本来毕恭毕敬的侍者一见卖艺者,立刻变得冷漠。他将俩人引到宾馆最不起眼的小零售点,问:“来杯普通酒吗?”边说边朝卖艺者眨着眼睛。

托翁以最骄傲、最认真的语调回答说:“不,来香槟,要最好的。”

但无论是昂贵的香槟,还是托翁严肃的神情,都对侍者不起作用。整个服务过程中,他始终带着揶揄。最后,他干脆坐到卖艺者身边,双肘支在桌上,从头到脚地打量卖艺者。就像盐洒进了火里,托翁终于爆发了。他猛地站起,厉声训斥侍者,吓得他连连倒退。领班出现了。托翁要求把他们领到宾馆最考究的酒吧,重新洒上酒。领班一声不吭地照办了。在豪华酒吧里,托翁故意把他俩的位置选在英国人最集中的地方。这个举动,引起英国贵客的纷纷退座。托翁则幸灾乐祸,非常高兴,旁若无人地和卖艺者聊起天来……

深夜,送走卖艺者后,托翁回到宾馆房间,望着窗外月光下暗银色的山与水,思绪翻滚,无法平静。他打开本子,以沉重的笔调,记下如此几句话:

“一八五七年七月七日,卢塞恩。在住着众多富人的‘瑞士之家’旅馆门口,一个流浪音乐家以吉它伴唱,演了半个小时。大约有一百来个人在那里欣赏。歌唱家三次征求赐舍,但没有一个人给钱,不少人还嘲笑他!”

托翁建议历史学家们以火热的、无法磨灭的文字录下这个事件,他认为这要比当时报上任何新闻都来得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人类平等、价值观念以及金钱地位等根本问题。在托翁这篇滔滔不绝的评论里,我好像看到了他在他最后岁月中放弃财产、与普通人为伍、直至独自悄然出走的影子。

这影子后面是一个单纯、透明的灵魂,它将在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里作为参照永远地飘荡着。



那次我们在“瑞士之家”也住了两晚。老守门人告诉我,托尔斯泰之后,尼采、瓦格纳、司汤达、马克·吐温等人也经不起诱惑,相继漫游卢塞恩。瓦格纳干脆在四州湖边造了别墅,住了好多年。他们的故事、文字为卢塞恩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一百多年过去了,江山未变,自然景观依旧,继续以其全部魅力,吸引、倾倒着千百万游客。

不过,游客的成分在悄悄更新着。当年托翁在时满街溜达的英国人,如今比例已非常低。

而游客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与之相应,卢塞恩现在又多了一个热点:手表。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又在进行新的组合。

卢塞恩可以说是瑞士手表最大的集散地。那里有欧洲最大的表店Bucherer,有欧洲最老的表店Gubelin,有专售顶级贵重表的Ambesy。步入老城,那是一个眼花缭乱的表的世界,分明要与环绕着它的山湖绚烂的自然世界一比高低。

我的客人,房地产公司沈老板夫妇,在这里的主要“任务”也是选表。那天,在比较了好多个表店后,我们去了Bucherer。商店内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其中中国人占了相当一部分。店里有好几个中国营业员,还到处摆放着中文说明书,加上耳熟能祥的华语吆喝声、砍价声,真是恍如来到了中国市场。

我的客人投入到高档表的鉴赏中去了,一个香港女营业员在接待他们。我站在电动楼梯边的空地上,静静地望着同胞们在这异乡之地如鱼得水,从容自如的样子,心里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店经理老远望见我,过来与我这个常客打招呼。我说,我们中国人可真不少啊。他说:“一百年前,这里是英国人的市面,五十年前是美国人,二十年前是日本人,今天,是你们中国人!”

这也许有些夸张,但来欧洲的中国人确实与日俱增,我看有些景点简直就是华人的聚会点。照此发展,用不了多少时间,这儿的旅游世界将是中国人的天下。假如有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中国有钱人到此一游,那一片人影还不都是黄面孔?这儿的商业还不来个突飞猛进?这儿的人还能不把中国人当作最重要的客源来认真对待,就像当年对待英国人那样?

看得出,卢塞恩又在重新规划,迎接新的游客群落。他们来自遥远的国度,有着更陌生的文化。卢塞恩的山水固然使他们高兴,但这儿的表店似乎更具吸引力。我不由自问:假如雨果、托翁在世,见此新景象,又该另有一番感慨了吧?

沈老板夫妇终于相中一对“伯爵”满天星表,标价为六万瑞士法郎(相当于三十万人民币),镶满钻石的表面折射出奇光异彩。

在经过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最后又砍掉了尾数上的一点五个瑞朗之后,买卖成交。沈老板高兴地一拍我的肩膀,说:“咱们走!”

美洲豹轿车强有力的马达沉闷地轰响起来,我们离开了卢塞恩。

我觉得国家来说范围太大了
我比较喜欢的城市嘛...

当然是爱丁堡啊
一个当地的天才作家称赞道:“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称为王国首屈一指的地方;没有比这里更高贵迷人的景色”市中心分为两部分:旧城,由世界著名的城堡占据,周围环绕的优美的鹅卵石甬道把苏格兰的过去和现在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城是幽雅杰出的乔治亚设计风格。城市景观中包含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历史建筑,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漫步城市中心,众多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令人目不暇接。城市中每年都举办著名的大型文化庆典活动爱丁堡节;每到新年,街道中挤满了参加传统苏格兰节日庆典的人群。城市的其它地方也很值得游览,例如热闹的码头,勒斯,大不列颠皇家游艇的停泊地,古代皇宫,和新的苏格兰国会大厦。
爱丁堡是苏格兰文化的展示中心,其完备的设施,国际化的氛围及浓烈的地方特色一直名列英国最佳居住区前列。她的自然景观,石砌房屋以及连绵的群山令人目眩。仙境城堡位于死火山之颠,比邻823英尺的亚瑟之座山。从那里放眼望去,山水交融的美景让人窒息。毫无疑问,整个城市正在遭受着日益增长的旅游热潮的袭击。原有的43万人口在旅游旺季急速膨胀,据初步估计,欧洲最大规模的艺术展举办期间,到访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上百万的参观者慕名而来。
爱丁堡素以两个方面著称。岩石城堡是这个古都的象征。在那里贵族与平民在四壁森严的古堡中世世代代地朝夕相处。另一方面,爱丁堡曾一度被戏称为“AULD REEKIE”。因为它整个城市烟雾缭绕臭气熏天,疾病肆虐。当时满街流淌的都是从房屋窗户滴落的污水,以及当地居民散发出的那股难闻的臭气。如今,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及小巷依旧保持着平民区以往的风貌。新城的建立始于十八世纪末,当时颁布了一份关于开发北部岩石城堡土地的计划书,之后新城才得以初步形成。爱丁堡的富庶大多应归功于其辽阔的土地和当地那些杰出的建筑师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他们辛勤耕耘的结果如今依然丰采照人,堪称佐治亚城的典范。
与世界大型连锁百货商店相比,爱丁堡是温和而陌生的。从ROYAL MILE 和维多利亚大道的商贩那里,你将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FENTON BARNS 和FREEPORT 这样的购物区,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里有无可比拟的上乘苏格兰特产:威士忌酒,羊毛制品,食品和古董。另外还有的礼品地图,印刷品,化石,风筝和蜡烛等。

我还很喜欢罗马哦
欧洲-意大利-罗马简介
意大利城市罗马具有无与伦比的理由被称为世界名城。它出现于公元前700多年,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一样,已有2500余年历史。如此古老而又繁荣至今的都邑,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在古代,它先是罗马共和国的首都,历时近500年,接着又戴上了罗马帝国的首都荣冠达503年;在中世纪,它作为教皇国首都长达11个世纪(公元756年~1870年);紧接着它又成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王国首都。它更是古代最大的教会,谁能想到,早在1900多年前的帝国时代,罗马城就住有100多万人!这里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人们生活相当富足,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罗马还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这里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此外,市政厅前台阶旁自古以来就安放在那里的兽笼,罗马城徽上的母狼形象,以及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等,都是一些神奇的谜。

一切一切的建筑艺术..文化遗产..都让人神往啊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是一个景色非常美丽的国家。
欢澳大利亚地大物博,自然风光无限,兼有大都会的繁华,同时也是目前地球上仍然保有原始状态的荒野少数地区之一,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国际社会;我最喜天然的景色及许多珍禽异兽,特别是袋类异兽类如袋熊,袋鼠等为世界独一无二。

新马泰都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