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回归线:关于作家赫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0:27
请问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和她的作品~
还有,谁可以告诉我怎么能联系上她,比如邮件、工作单位的地址,或者QQ/MSN等等~
谢谢~

这是她在哈尔滨日报的专栏上留的email:
heryee@tom.com

关于作家赫苡,好像没有这个作家,是赫森把

这是她在哈尔滨日报的专栏上留的email:
heryee@tom.com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赫苡
因为嘴快话多,小时候的我常被人误以为是一个早慧的孩子。连我自己都信了,而且信了好些年。后来我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别人大概早都发现了,可是没人跟我说。
我现在偶尔会琢磨,为什么我在很多事情上都比别人开窍得晚呢?比如用功学习。二十多岁了,大学都毕业了,终于知道得努力学习了,不学习虽说不至于没饭吃,可也不能吃饱吃好。那时候,从小用功学习、考进名校的同学中已经有人吃到满汉全席了。于是就开始起五更爬半夜地学习,把大学的专业课本从头啃了一遍之后,心里才稍稍踏实一点儿。再比如看小说。也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发现很多小说写得很差,于是就觉得自己只要一伸手就能写个差不多的,喜气洋洋地写上了。这回是等到三十多岁了才明白,原来很多写得好的小说我从前没看过,算我的眼睛运气差,净挑差的看了。看明白这一点,也不是什么好事,我这两年总跟自己嘀咕,别人都写出那么多好东西了,够你看一辈子的了,你说咱还写吗?我想大概还要过好多年吧,我才能说服自己,别人写得再好,那也是别人的,看够热闹了,还是觉得自己写最热闹。如果到那时候我真的这么想了,就在电脑上贴一个励志的条幅,内容可以比照“人有多大胆……”以及“梦想有多远……”的口号和广告,说,脸有多大,作品有多长。
我现在当然也写,写得都是些应景的东西,非常专业,非常机械,和绝大多数的木工、瓦工、油漆工一样,向媒体卖手艺,但不敢冒充懂艺术。我的几位纯情的作家朋友为此笑话过我,可是我宁肯让他们笑话,也不想让自己笑话自己。一般来说,要是我非常非常喜欢哪件衣服,却又买不起或者舍不得买,我就会笑话自己,连买一件漂亮衣服的钱都赚不来,还好意思爱慕虚荣?爱慕虚荣没什么错,没本事满足虚荣才是错,而为此又装得一点儿都不虚荣的家伙,我都不好意思评论了。
有一天,在一个商场里,我听到身边两个女人的对话。她们在抱怨花心的丈夫们。后来,我听到她们中的一个气势汹汹地说,要不干脆傍个大款算了,既报复了那个狗东西,又有钱花!
我抬头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说话的人,我想,会有那么傻的大款让她傍吗?
每当懒洋洋地扔掉手中的书,从床上爬起来,坐在电脑前,开始干活儿时,我就总想起这个片断。想完了,什么辛苦啊、枯燥啊、无聊啊之类的抱怨就都没了,乖乖地码完字,算计着下个月还完贷款之后,是不是再给自己办一张健身卡什么的。
因为编辑老师是让我写点儿文学创作方面的东西,我就又想起几年前参加的一个笔会。有个到会的领导在讲话时鼓励在座的青年作者们要心无旁骛,笔耕不辍,要向曹雪芹同志学习,要为了写出个不朽名作造得没个人样儿。我一边频频点头,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心里想,要是我是他老人家的亲闺女,他肯定不让我这么干。
他也是一片良苦用心,可是我直到现在还是觉得写作没有生活本身更重要、更有意思。如果我为此而永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者、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那也没什么。生活中令我兴奋、快乐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抱歉,我不是一个对文学专情的人。
最近这几个月,除了在单位撞钟和“辛辛苦苦地写稿子,呆头呆脑地作节目”之外,我迷恋上两件事情。一件是学韩语。我看了几百部韩国片,全部听原文,在家接电话的时候说“要拔丝哟”,每顿饭都吃辣椒。我想要是自己会外语的话,就可以靠翻译东西吃饭了,对一个在文学创作上不够自信的人来说,翻译或者改写别人的好作品,也是一种傍大款。
我想趁着记忆力还算好,争取多学几门外语,因为我现在还拿不准主意,究竟哪个国家的大款更好些。
我忙的另外一件事情是买彩票。以三种形式买:自己买,和两个朋友结成三人小组买,和十一个同事搞一个彩民俱乐部买。这三种形式的购买是同时进行的,在每种形式中我都是绝对的主力,并且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也就是选号。到目前为止,每一种形式都仍然处于投入阶段,但是只要买下去……谁也别劝我,概率游戏也是游戏,是游戏就有玩腻的那一天,到时候我自然就不玩了。可我还是希望能中到一笔奖金,用来买一些器材,我积攒了很多彩民生活的素材,要是能拍个DV片,挺有意思的。
昨天晚上,我梦到一个彩号,一着急说了出来,用的是韩语。把自己逗乐了。
好像就是这样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拉拉杂杂地,一点儿也不高尚、不风雅。可都是我的真心话。也可能过一阵子有些想法又变了,又说出另外的话,希望那时候说的也是真的。
生活中说谎的机会太多了,关于写作,不能说谎。因为,在我生命中某些美好的年头,我曾经把写作看得很重、很重。虽然我不够专情,那也许是尚且年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