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城内招工信息:AGP和PCI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6:16
他们的区别!
是不是电脑主板上的一个插槽!

AGP
AGP的意义

简介

关于AGP,当前最先进的图形系统接口,我想没必要再作过多的解释了。这项技术始于三年以前,那时3D图形加速技术开始流行并且迅速普及,新兴的3D加速卡需要从CPU和系统内存获得的数据比它们仅仅具有“2D加速”功能的前辈们所需要的多得多。为了使系统和图形加速卡之间的数据传输获得比PCI总线更高的带宽,AGP便应运而生。

AGP vs PCI——理论上的较量

AGP和PCI根本上的区别在于AGP是一个“端口”,这意味着它只能接驳一个终端而这个终端又必须是图形加速卡。PCI则是一条总线,它可以连接许多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是显卡,也可以是网卡或者SCSI卡,还有声卡,等等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的终端都必须共享这条PCI总线和它的带宽,而AGP则为图形加速卡提供了直接通向芯片组的专线,从那里它又可以通向CPU、系统内存或者PCI总线。

普通的PCI总线数据宽度为32位(bit),以33MHz的速度运行,这样它能提供的最大带宽就是4byte/sX33MHz=133MB/s。尽管新的PCI64/66规范提供了64位的数据宽度和66MHz的工作频率,带宽相应达到了533MB/s,但它面向的是需要极高数据带宽的I/O控制器,比如IEEE1394或者千兆位的网卡,目前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支持。AGP同样是32位的数据宽度,但它的工作频率从66MHz开始,这样,按常规方法利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传输数据的AGP1X规范就能提供266MB/s的带宽,而AGP2X,通过同时利用时钟周期的上升和下降沿传输数据,可以达到533MB/s的带宽,最新的AGP4X更是把带宽提高到了1066MB/s。

为什么需要AGP?

刚开始的时候,AGP的高带宽被用来将3D物体的纹理数据传送给3D加速卡。一些3D加速卡仅仅是把AGP当作更快的PCI总线来使用,另外一些3D加速芯片则用到了“AGP纹理”,也就是说把大纹理储存在系统主存中,需要时直接从那里而不是本地显存里调用。当然,这在今天仍然是AGP的用途之一,但是对AGP4X的需求则是来自3D渲染过程的另一个环节——复杂3D物体的三角形数据。在一个3D场景进行转换和光照处理之前,场景中所包含的物体应当被确定,物体的细节越清晰,需要传输的三维像素就越多。比如NVidia的GeForce,作为第一个集成了转换与光照引擎的3D加速芯片,能够处理的三角形数量是惊人的,但是在这一切开始之前,所需要的数据必须被传送给它,毫无疑问,这就只有通过AGP来进行。

评测AGP

这个事实在对AGP进行测试时同样需要考虑到。几年以前的AGP测试仅仅是通过显示需要大量纹理的3D场景,试图用大量的纹理数据流来使AGP接口达到饱和,这样的测试几乎没有显示出AGP1X和2X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当然同样也不能体现出AGP4X带来的性能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另外的方法来使AGP接口饱和。目前测试AGP性能的最好方法无疑是通过显示包含大量极其复杂的3D物体的场景,来让AGP传送极其大量的三角形数据。在后面你们将看到测试结果。无论如何,现在的3D游戏所用到的多边形还远没有达到AGP4X的极限,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等待“将来的话题”。眼下真正用到极其复杂的3D物体的软件主要是专业的OpenGL软件,所以用它们来做测试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有关AGP的其他方面

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曾经提到100MHz的内存总线是AGP和其他一些内存相关的系统所必需的。在今天,这样的需求有增无减,只有当系统有了足够的内存带宽AGP的超高带宽才会得到充分利用。内存永远是要被许多系统设备同时共享的:CPU、PCI总线、DMA设备,还有AGP。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存是AGP设备的数据来源,所以如果AGP用到了它的全部带宽,内存就至少应当能够提供同样高的带宽。这样的话,相应于AGP4X的1066MB/s带宽,内存就至少要是PC133的才行:64位的数据宽度和133MHz的工作频率提供的带宽恰恰是1066MB/s。但是AGP不可能独占内存带宽,它必须和其他设备共享,于是只有当系统使用了RDRAM或DDR-SDRAM时AGP4X才能完全发挥。Intel的820芯片组支持的单条PC800 RDRAM通道提供了1.6GB/s的带宽,相当于PC200 DDR-SDRAM,PC266 DDR-SDRAM则提供了2.1GB/s的带宽,而Intel 840芯片组上的双PC800 RDRAM通道最终将提供3.2GB/s的带宽。当软件开始利用AGP4X时,上述平台的表现将会优于目前的PC100或PC133平台。

快写——GeForce独一无二的特性

NVidia的GeForce256 3D图形加速芯片的特性之一就是它对“快写”模式的独一无二的支持。这个概念意味着直接从CPU到图形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显然与“AGP纹理”之类的概念无关。运用极其复杂的3D物体的3D软件需要CPU把极其大量的三角形数据传送给图形芯片,这里“快写”模式的运用就避免了数据从CPU到内存再从内存到图形芯片这样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快写”的概念就是把CPU和图形芯片直接联系起来。关于“快写”的更多细节请看NVidia的白皮书。目前这项技术只有在Intel的820和840芯片组上才能实现,其他的支持AGP4X的芯片组比如VIA的Apollo Pro 133和Apollo KX133没有得到GeForce驱动的支持。在下面的章节里,你们将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支持“快写”的驱动似乎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了820和840系统性能的明显下降。

AGP和Windows NT

在描述了AGP硬件方面的一些特性之后,我们还应当明白AGP同样需要软件的支持。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AGP为图形芯片提供了快速访问主内存的通道以满足各种需要,AGP纹理即是其中之一。对此操作系统必须加以支持并且应当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把内存资源分配给显示驱动调用。图形地址重映射表(GART—— graphics address remapping table)就是这些内存资源的清单而GART驱动就是负责这一切的软件。今天,所有的AGP显卡都已经在针对Windows9x的驱动中包含了Intel平台上的名为“vgart.vxd”GART驱动,而其他的芯片组厂商就不得不为相应的主板提供他们自己的GART驱动软件。比如Athlon系统,在没有安装驱动时就根本认不出AGP显卡,只有安装了相应的驱动,对于AMD750芯片组是“amdmp.sys”,VIA Apollo KX-133则是“viagart.vxd”,才能正常地工作。

至于微软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则根本没有打算提供AGP支持。在迄今为止所有的NT补丁包里面都没有包含GART驱动,以至于图形芯片厂商不得不独立提供NT下的AGP支持,这种支持也许会包含在显卡的NT驱动里面,也许不会,你只有通过一些特殊的侦测软件或者在NT下进行测试才能判断出来。目前我只对NVidia的芯片进行了NT下的测试,发现TNT、TNT2和GeForce都具有AGP支持,但仅仅是在Intel平台上。基于其他芯片组的平台只能通过所谓的“PCI66”模式获得一些补偿,这种模式提供了略低于AGP1X的带宽。目前最新的但不是正式的例外只有VIA的Athlon芯片组KX-133,即使在NT下它也能使GeForce256芯片运行AGP4X。这一点希望能够在即将发布的Windows2000中得到纠正。

AGP标准分为AGP1.0(AGP 1X和AGP 2X),AGP2.0(AGP 4X),AGP3.0(AGP 8X)。

1996年7月AG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这种规范中的AGP带宽很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几年的老主板上还见得到。

近几年显示芯片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AGP 1.0 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AGP 2.0便应运而生了。1998年5月份,AG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ec,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AGP Pro接口与AG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AGP 4x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AGP显卡。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AGP 4x规范,使得AG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也能见到AGP Pro插槽。

2000年8月,Intel推出AGP3.0规范,工作电压降到0.8V,并增加了8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2133MB/sec,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AGP 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

PCI
英特尔开发的外设组件互连(PCI)是一个本地总线标准。总线是用于传输往返(输入/输出)于计算机和外设间的数据的通道。大多数电脑通常都采用32位PCI总线,主频为33MHz,吞吐率可达到133MBps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

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最早提出的PCI 总线工作在33MHz 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的PCI 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 的PCI 总线,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由于PCI 总线只有133MB/s 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但对性能日益强大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目前PCI接口的显卡已经不多见了,只有较老的PC上才有,厂商也很少推出此类接口的产品。

2005年1月19日,英特尔终于在北京发布这个研发代号 为"SONOMA"的最新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这款源自于加利福尼亚一个酿酒地区名称作为研发代号的移动平台推出了全新的标准引起了整个笔记本业界革命性的变化,比如915系列主板芯片组代替了855系列,SATA硬盘代替了传统的PATA硬盘,支持更为低功耗的DDRII内存组,等等。但是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于PCI-E总线技术的推广和随之发布的众多款PCI-E显卡产品和更换的AXIOM和MXM显卡模组,这些对于在数年AGP时代统治下的显卡来说无疑是一个解放。

在业界,虽然从显卡的表现性能来看,ATi的产品总是要比nVIDIA的同档次产品要稍弱一些,但是就移动领域来说,ATi产品低功耗和低发热量的特点无疑决定了其移动领域的霸主地位。

"有路何须搭桥?"——PCI-Express
"有路何须搭桥?"ATI以这个极其生动的广告不断地在全国各大媒体出现就是为了力推PCI-Express概念。PCI Express(原生)在软件层面上兼容目前的PCI技术和设备,支持PCI设备和内存模组的初始化,也就是说目前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无需重新制定就可以支持PCI Express设备。

PCI Express 作为目前主流的总线接口,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每个设备都具有自己专用的连接接口。这比起曾经的PCI及更早期的计算机采用的共享并行架构来说,PCI Express并不需要向整个总线系统请求带宽可以把总线利用率充分发挥,将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这样可以将带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PCI-Express总线能够在一个单位周期内实现又向连接和传输,这样使数据的传输质量更高更具有效率。

在图形接口方面,PCI Express图形接口只是普通总线位宽为16X的PCI Exprss 16X接口。和目前采用的AGP 8X图形而生并不一样,PCI-Express是一个通用的协议,其目的就是解决现在在系统内部传输瓶颈现象而出现的性能真空,并且取代目前各种内部传输接口,如上文提到的AGP还有PCI等等。

PCI Express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每一条通道的传输速度为256MB/s,所以依次换算显卡采用PCI-Express 16X的传输速度是4GB/s,双向数据传输带宽有8GB/s之多。相比其目前广泛采用的AGP 8X数据传输只提供2.1GB/s的数据传输带宽来说,如此之大的性能优势显而易见。所以这也是PCI-Express(原生)会如此迅速得到业界肯定的原因。

ATi Mobility Radeon X300

对于那些寻求稳定的二维和先进的三维图形性能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MOBILITY RADEON X300 图形加速器可谓再理想不过的解决方案。这是一款入门级笔记本移动显卡,其面向超轻超薄型笔记本电脑。其以出色的移动技术和3D性能使其一经上市便得到了众多厂商的一直好评

ATi Mobility Radeon X300作为一款PCI-E入门级显卡,是基于Mobility Radeon9200(M9+)而建立的,其代号为M22。其采用了RV370核心构架和0.13微米制造工艺,全面支持微软的DirectX 9.0b,在标准方面十分主流。支持ATi自己发布的Powerplay 5.0电源管理技术,在功耗和性能方面,这套更加智能的电源会在其间选择最佳的平衡状态。支持的SMOOTHVISION 2.1可以消除物体的锯齿状边缘,改善图像质量。并且在清晰屏幕上动画和低分辨率下的模糊画面,重新定义背景细节,并有ATi获得专利技术的灰度 (gamma) 校正。支持SMARTSHADER 2.0使用M22可以通过定制扩充功能受 OpenGL 2.0全面支持,并使每个象素多达十六个纹理,这是十分强劲的。

作为ATi RV370架构的移动显卡芯片,M22的核心频率达到了350MHz已经和ATi的另一款高端AGP显卡Mobility Radeon 9600 pro(M10)持平。而其2.8ns的DDR显存也达到了300MHz,更是达到了Mobility Radeon 9800(M19)的频率标准,高出M10显存频率25%。所以在性能上M22作为新一代PCI-E显卡是十分具有亮点的。处于市场定位等方面的考虑,M22的晶体管也只达到了0.75亿,并构建了4条象素渲染管线和2个顶点着色器,象素填充率为1.4GPixel/s和M10的象素填充率相当。支持Pixelshader2.0版本。其性能在现今移动显卡之中也算比较出色。M22的128-bits显存为64MB,其数据传输率为9.6GB/s已经高于M11(Mobility Radeon 9700)显存的8.32GB/s。

由此可见,M22虽然只是PCI-E显卡的入门级显卡产品,但是相比起传统的中高端AGP显卡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具体的选购中,不要因为市场定位的原因而对其产生某些不正确的认识。就目前市场而言,采用了M22显卡的笔记本有IBM Thinkpad T43、DELL Inspiron 6000以及Compaq Presario X6000 等轻薄机型产品中。

PCI工作在33M频率下
AGP工作在66M频率下
接口不同
电压不同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由Intel开发的新一代局部图形总线技术。它为任务繁重的图形加速卡提供了一条专用“快车道”,从而摆脱了PCI总线交通拥挤的困扰。

这一新技术很快得到了显卡供应商的热烈响应,以至于目前的市场上已鲜有PCI插槽的新显卡面市,而AGP插槽也成了各种主板的必备之物。

AGP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技术革新,从最初的AGP 1x(33MHz,3.3V)到最新的AGP 4x(133MHz,1.5V),AGP技术渐渐地遇到了一些难题。

AGP Pro系统

随着显卡处理能力的飞速提高,显卡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也急剧黾樱?庵苯拥贾露缘缒芤?蟮脑龃笠约吧⑷任侍馊涨餮现亍T谡庵智榭鱿拢?挥卸哉?鯝GP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并对主板与机箱也作出适当的改变才能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AGP Pro的设计目的就是为新一代的图形加速卡提供额外的电能。AGP Pro的内容主要包括伸长的AGP插槽、隔热层、改进的输入/输出托架、末端固定托架、对图形加速卡的接口和主板新布局的设计要求。

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以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

首先介绍一下AGP Pro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一个符合AGP Pro要求的系统必须在邻近AGP插槽的地方有两条专门归它使用的PCI插槽。这两条插槽至少必须保证能进行33MHz/32bit的操作。当然更理想的是能提供66MHz/64bit的能力,但这一点不作要求。下面将会解释在AGP Pro系统中如何利用这两条PCI插槽。

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用途),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

能耗为50W~100W的AGP Pro图形加速卡就称为AGP Pro110显卡。AGP Pro110显卡要求在其正面有足够的自身冷却空间,因此必须空出两个邻近的PCI插槽,这两个空置的PCI插槽能给显卡提供2.17英寸的空间。在AGP Pro110高能耗显卡的一端安装有一个特殊的有三个插槽宽的输入/输出托架来保证其专用空间。这个托架还有辅助散热的功能,这一点将在下面提到隔热层时详细介绍。

同理,AGP Pro50就是耗能在25W~50W范围内的低能耗AGP Pro图形加速卡。这种显卡也要求留有足够的冷却空间,但一个邻近的PCI插槽就能满足要求,因此它的输入/输出托架也只有两个插槽的宽度。

Intel对于AGP Pro的兼容性作了以下的安排:普通的AGP显卡能插入AGP Pro的插槽,但反过来,AGP Pro显卡就不能插入一般的AGP插槽。要解释其原因,首先必须回顾一下AGP插槽发展史。

3.3V(AGP 1x,AGP 2x)和1.5V(AGP 4x)的AGP插槽都使用1.78毫米宽的电压识别匙来识别显卡的类型。而AGP通用插槽没有电压识别匙,因此可以兼容两种AGP显卡。AGP通用插槽的电压识别是通过插槽两侧3.30毫米的末端与显卡引脚两侧的凸起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AGP Pro通用插槽实际上是原先的AGP插槽向两侧延伸的产物,因此它能够兼容现有的AGP显卡。但通用的AGP Pro插槽都使用3.30毫米宽的电压识别匙来识别现有的AGP显卡,因此目前的AGP显卡要想在AGP Pro插槽中正常工作,它的引脚就必须有起识别作用的凸起。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3.3V和1.5V的AGP Pro插槽中电压识别匙的宽度都从原来的1.78毫米减少到了1.68毫米。这样,AGP显卡插入AGP Pro插槽中时,电压识别匙就不再起作用了。

AGP Pro显卡无法插入AGP插槽是由于AGP Pro插槽有2.92毫米高的高度识别匙,这意味着AGP Pro显卡的对应位置会长出一截,因此无法插入两个末端高度为8.89毫米的AGP插槽。届时,你要升级一块显卡就会被迫同时更换主板。

PCI和AGP分别是主板上的插槽。PCI的是白色的,比较多的那个。可以插网卡,声卡等。AGP就是插显卡的那个

确切的说应该是两种接口规范。接口是连接CPU和外部设备的中间电路。AGP是显卡接口,而网卡,声卡,电视卡一般是采用PCI接口的,主板上要接显卡当然要有插槽,所以就有了AGP插槽和PCI插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