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魔之光石通沃尔塔:有一首诗后面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也须终老”,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6:46:47
水知道阿?

语言文字中有个现象,就是某些精彩的句子,为后人津津乐道,模仿或引用不疲。这种现象在诗歌中尤多,以至读诗时常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比如,刚才这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引用。这里要说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是被多次引用的名句。
据传三国时魏王曹睿要把汉宫(咸阳)中的金铜仙人迁到魏都许昌去,铜人不舍旧主,难过得流下泪来。唐朝李贺有感于此,写了《金铜仙人辞汉歌》,其序曰:“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武帝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歌曰: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写得悲悲切切,感人尤深。汉月惨淡,照着铜人离开宫门,铜人流泪。咸阳道边,衰兰垂首。铜人含泪远去,明月之下,一片荒野而已。此情动人,若老天有情,也将因之苍老。
正因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子好,后人竟反复用到。例如,孙洙写[河满子]《秋愁》也用了这句: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导。

宋徽宗时的万俟咏写了一首[忆秦峨]《别情》也用到了:

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读着这些,总使人感到那无可奈何之境,无可奈何之情,意境颓唐。于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中的天尚未老,读的人倒已经苍老了不少。
然而,世事就是这样,不同的人眼中,同一句子有不同理解。后来,当毛泽东挥师南下之时,慨然提笔,写下了那首大气磅礴的诗,也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此诗读来,精神为之一振,那气派,竟又非古时酸腐文人可比。这里,已经不是用天也会因悲哀而衰老来衬托作者的心情,而是指明人间大势不可阻挡,天若有情,也是昏庸老朽。那种与天斗的大气,在“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若有情天亦老”,既为文人们所乐道,就说明它很贴近生活很说明问题。我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子时,最初有一种荒诞的感觉,然而只稍稍一晃就不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把苍天拉到心里来与我同悲,我洒泪,苍天下雨,着实为当年无奈的处境痛快地悲了一回。说来也巧,不久就看到毛泽东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一个“斗”字很大程度就抵消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带来的悲切颓废。于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在我心中就变成了中性的词,每当我要用它时,就得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生活,确实也真能让我想起这句话来。我明白了,这句子之所以不朽,是它能贴近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些情感。
河边,大柳树密密垂下的枝条挡住了一个孤单的身影,无意中走近,是一个中年男人痛苦不堪,双手扶柳,似乎支持不住要倒下了。泪水从脸上一滴滴滚下。我就叹:“天若有情天亦老”。
朋友失恋了,女朋友另投他人怀抱。他痛苦得成天酩酊大醉,逢人就哀叹老天对他不公。看着他痛不欲生的样子,我亦叹:“天若有情天亦老”。
下海,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江西老表没啥本事,打工挣钱,当时股市一蹶不振,证券公司门可罗雀。此君性子怪僻,在情场上败得缺胳膊断腿,却偏偏喜欢股票,不抽烟不喝酒,省吃俭用就把钱往股市投。直到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火了,股价突然发疯似地往上冲。这位老表就住进了别墅,开上了小车。当年情场上无情踢打他的女人,甜蜜蜜地扭着细腰走上来要吻他,这位可爱的老表一踩油门,把女人一声声凄厉的后悔丢在了车屁股后。听完这故事时,大笑不止,然后就为那女人叹息:“天若有情天亦老!”
有朋友是作学问的。但从不赶时髦。别人迎合着权威,迎合着市俗,他不管,只说真话,于是无名小辈一个。问他,他笑道:“那些媚俗媚上的人,能长久吗?天若有情天亦老,你等着看吧。”我懂了,对那些一时得意而不识大势的人,最终只会遭到“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的嘲笑。
所以,看诗是会有不同结果的。有些人看了就被诗中的情感俘虏,成天捧着“天若有情天亦老”为自己的境遇哀哀切切,不能自拔。有些人看了竟会有所悟,会沾染到毛泽东当年长吟“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些许豪迈。


天是什么呢?
在上述那些悲悲切切的诗词中,天只是一个虚无的东西,不过是文人强拉来作映衬的东西,不过是一种文学手法而已。只是把天拿来作陪衬,那口气更大,因而更能动人而已。当然,在这类作品中,体现的是一个情字,而非道理。这是这些诗能撼人心弦的原因。
然而,在毛泽东的诗里,那天字已经有了另一层含义,那是指的规律,指的大势。毛泽东深谙“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的道理,他并不想“沽名学霸王”。他的意思很清楚,如果天有情,那也只是衰老的天,不值一提。他所说的“与天斗”,我理解不过是要找出天下大势所在而已。
我想,如果真要悲悲切切,就不必把天拉来作陪,还不如一壶酒一个美人来得更加细腻更加符合生活。如果非要说到天,就决不要悲悲切切,而是应该看到时不我待老天无情因而努力去拼搏撕杀。
所以,当我们读着李贺读着万俟咏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顾影自怜时,那是情在作怪,是允许的是必要的。但是决不应该持久。“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会老吗?不会。所以,天是无情的。于是,别被天给骗了,悲痛够了就跳出来吧,作不到乐呵呵也要雄纠纠地往前走。最好是反过来嘲笑老天一把。怎么嘲笑?简单,七个字:天若有情天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