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咏琴琴心集在线阅读:“冷水与热水谁先结冰”的探究步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3:57:12

以我们的常识看来,在同等的情况下,冷水要比热水结冰速度快。而1963年的一天,在一所坦桑尼亚一所中学里,一位中学生却通过自己的实践否决了这一点。

我自己也想亲自证明到底热水与冷水谁先结冰,于是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一:提出问题:热水与冷水谁先结冰?

二:实验设计:两个相同大小,材料的烧杯,一台冰箱,纯净水。

三:实验步骤:1。将同等质量的纯净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纯净水每个杯子放300ml),把他们同时放入冰箱里,并且给两个烧杯分别做上记号。

2.每隔5分钟打开冰箱,观察两个烧杯里水的状态。

3.当观察到有烧杯里的水结冰时,记录下杯子的记号。

4.最终我得出了热水先结冰的结论。

虽然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但我还是搞不明白热水先结冰的原理。于是我有查阅了资料,特地将查来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三、对姆佩巴效应的各种解释
什么是Mpemba效应?有两个形状一样的杯,装着相同体积的水,唯一的分别是水的温度。现在将两杯水在相同的环境下冷却。在某些条件下,初温较高的水会先结冰,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这样。例如,99.9℃的热水和0.01℃的冷水,这样,冷水会先结冰。Mpemba效应并不是在任何的初始温度、容器形状、和冷却条件下,都可看到。
一般人会认为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人会试图去证明它不可能。这种证明通常是这样的:30℃的水降温至结冰要花10分钟,70℃的水必须先花一段时间,降至30℃,然后再花10分钟降温至结冰。由于冷水必须做过的事,热水也必须做,所以热水结冰慢。这种证明有错吗?
这种证明错在,它暗中假设了水的结冰只受平均温度影响。但事实上,除了平均温度,其它因素也很重要。一杯初始温度均匀,70℃的水,冷却到平均温度为30℃的水,水已发生了改变,不同于那杯初始温度均匀,30℃的水。前者有较少质量,溶解气体和对流,造成温度分布不均。这些因素会改变冰箱内,容器周围的环境。下面会分别考虑这四个因素。
1.蒸发——在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的过程中,热水由于蒸发会失去一部分水。质量较少,令水较容易冷却和结冰。这样热水就可能较冷水早结冰,但冰量较少。如果我们假设水只透过蒸发去失热,理论计算能显示蒸发能解释Mpemba效应。这个解释是可信的和很直觉的,蒸发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这不是唯一的机制。蒸发不能解释在一个封闭容器内做的实验,在封闭的容器,没有水蒸气能离开。很多科学家声称,单是蒸发,不足以解释他们所做的实验。
2.溶解气体——热水比冷水能够留住较少溶解气体,随着沸腾,大量气体会逃出水面。溶解气体会改变水的性质。或者令它较易形成对流(因而较易冷却),或减少单位质量的水结冰所需的热量,或者改变沸点。有一些实验支持这种解释,但没有理论计算的支持。
3.对流——由于冷却,水会形成对流,和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温度上升,水的密度就会下降,所以水的表面比水底部热—叫"热顶"。如果水主要透过表面失热,那么,"热顶"的水失热会比温度均匀的快。当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时,它会有一热顶,因此与平均温度相同,但温度均匀的水相比,它的冷却速率会较快。虽然在实验中,能看到热顶和相关的对流,但对流能否解释Mpemba效应,仍是未知。
4.周围的事物——两杯水的最后的一个分别,与它们自己无关,而与它们周围的环境有关。初温较高的水可能会以复杂的方式,改变它周围的环境,从而影响到冷却过程。例如,如果这杯水是放在一层霜上面,霜的导热性能很差。热水可能会熔化这层霜,从而为自己创立了一个较好的冷却系统。明显地,这样的解释不够一般性,很多实验都不会将容器放在霜层上。

这些资料里对于姆佩巴效应做了详细的解释,但有很多部分只是作者的猜想;

我觉得,任何结论,都是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的,光说说是不行的。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