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4城装饰:血液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哪?次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此病的发病季节又是什么时候?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7:46:41

那都要看看具体是什么病了,

你先补充了是什么病了我才能答啊,不过大致上是这样的了.血液传染病的资料我先给你了:
http://www.yxbj.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483

我还找到了一些:

血液传染病简介
2.1 简介
2.1.1 病菌或病原体可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致疾病.这
些传染媒体,例如细菌或病毒等能通过口腔,呼吸道,
血液或体液的交换等途径进入人体.血液传染病是指这
些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疾病.
2.1.2 后天免疫力缺乏症 (爱滋病) 和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是
最常见的血液传染病 (甲型及戊型肝炎则通过口粪传播).
2.1.3 爱滋病是由人类免疫力缺乏病毒 (爱滋病病毒) 感染引致,乙型
肝炎则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致.同样,丙型及丁型肝炎分别由丙型
及丁型肝炎病毒所引致.
2.1.4 爱滋病是受爱滋病病毒感染的后期病症,其病徵为免疫系统严重
衰退,缺乏能力抵抗各种伺机性的感染及癌病.
2.1.5 对爱滋病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肝炎有确切认识是很重要的,除了可
以避免受到感染外,还懂得如何处理这些感染,并培养对受感染
者的正确态度.
2.2 爱滋病病毒感染和爱滋病
2.2.1 一九八一年六月,美国的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在洛杉矶发现了五
宗身体一向健康的同性恋者感染肺囊虫肺炎的个案.该种疾病后
称为后天免疫力缺乏症 (爱滋病).引致这种疾病的病毒直至一九
八三年才被发现,称为人类免疫力缺乏病毒 (爱滋病病毒).
2.2.2 根据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至一九九九年
底为止,全球约有3,360万人受到爱滋病病毒感染.在香港,截
至二零零零年三月为止,共有1,399宗爱滋病病毒感染及455宗
爱滋病的个案.
-3 -
2.2.3 爱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性接触:同性或异性性接触,是最常见的原因;
(b) 沾染病毒的血液,血液制成品和针筒:与受感染者共用针筒
注射毒品,意外地被沾染病毒的针筒刺伤,纹身或穿耳等会
感染爱滋病病毒.因输血而导致爱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却随
著一九八五年设立的保障机制而大为减低;及
(c) 母婴传染:受感染的母亲於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将病毐传给
婴儿,称为母婴传染或直线传播.
2.2.4 爱滋病病毒不会透过接吻,共同享用饮料或食物,日常接触如握
手或共同使用书籍文具或蚊叮等传播.
2.2.5 爱滋病病毒抗体测试是检验是否受爱滋病病毒感染的标准测
试.该测试量度血液中爱滋病病毒抗体.抗体本身并没有保护作
用,而是受感染的象徵.但测试本身存有限制,就是在感染初期
身体并没有足够的抗体可供量度,便会得出一个阴性反应的假
象;这段时间为期三月或以上,称为空窗期.
2.2.6 爱滋病患者通常是没有病徵的.当病毒逐渐侵害患者的免疫系统
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伺机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到
了这个时期便是患上爱滋病了.
2.2.7 在香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囊虫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
和气喘等情况.这种感染在正常人体较为罕见.
2.3 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感染
2.3.1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
能没有病徵,但亦可能会引致严重疾病,其徵状为发热,疲倦,
食欲不振,作闷,呕吐,腹部不适和黄疸等,严重的可引致死亡.
有些病患者则会成为长期带菌者,并可能患上慢性肝炎,肝硬化
及肝癌.
2.3.2 在一九九七年,全球已有超过3.5亿个乙型肝炎带菌者备受肝硬
化和肝癌的威胁.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及非洲撒哈拉地区,超过
8%成年人口均为乙型肝炎带菌者.
-4 -
2.3.3 乙型肝炎病毒和爱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大同小异,都是透过性
接触,沾染病毒的血液,血液制成品和针筒及母婴传染.在预防
疫苗未被广泛采用前,孩童受感染的个案在亚洲地区,包括香港
等甚为普遍.家庭中各成员的亲密接触亦会成为传播途径.
2.3.4 乙型肝炎感染的潜伏期为48天至180天不等,血液中多个血清的
标记,均可用於反映受感染的程度.
2.3.5 虽然现今仍未有治疗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方法,90-95%受感染的
成年人均能在休息及戒酒后复原;其馀5-10%会成为慢性带菌
者.在孩童方面,90%受感染的会成为带菌者,而其中多达25%
最后会引致肝硬化或肝癌等并发症,其馀则会成为健康的带菌
者.
2.3.6 丁型肝炎病毒於一九七七年发现.该病毒本身不会致病,在出现
乙型肝炎时,才会受到感染.因此,有机会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士
亦有机会感染丁型肝炎.
2.3.7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全球受丁型肝炎感染的人
数只占慢性乙型肝炎带菌者的5%,并在静脉注射的吸毒人士较
为普遍.
2.4 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
2.4.1 丙型肝炎病毒最早於一九八九年发现,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病
源.
2.4.2 与乙型肝炎一样,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其发病后果介乎由
急性及自限的徵状,以至於逐渐变化而成慢性肝脏受损.根据世
界卫生组织於一九九七年的估计,全球约有3%人口受到丙型肝
炎病毒感染,而超过1亿7千万名长期带菌者则备受肝硬化或肝
癌的威胁.
2.4.3 自一九九一年七月,香港红十字会已对所有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
炎病毒审查.
-5 -
2.4.4 共用针筒及输血为感染丙型肝炎最常见的途径,而透过性接触及
母婴传染则较少发生.
2.4.5 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天至150天不等,大部分患者并无显著徵
状.约50%至80%感染人士会患上慢性肝病,约50%慢性带菌者
可能会演化为肝硬化或肝癌等病症.
-6 -
第三章 血液传染病的预防
3.1 总则
3.1.1 「预防胜於治疗」,这项原则可适用於任何类别的疾病.对於目
前尚未找出有效治愈方法的血液传染病而言,尤为重要.只要遵
守正确的预防措施,便可减低感染的机会.
3.1.2 预防措施包括:
(a) 介绍及增强灌输一般性预防措施的概念,把所有的血液或体
液当作有存在的危险,处理时采取保护措施,例如接触血液
或体液时戴手套.
(b) 严守针筒用后的安全弃置方法.
(c) 明白并坚守安全性行为的方法.
(d) 劝喻容易受感染的人士不要捐血,以确保由输血收集所得血
液的安全.自一九八五年八月起,香港红十字会捐血服务中
心已经将所有收集的血液进行爱滋病病毒抗体测试.在一九
七八年及一九九一年亦开始先后为收集的血液进行乙型病毒
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液抗体测试.
3.2 爱滋病病毒/爱滋病的预防
3.2.1 香港近期的统计数字显示,爱滋病主要是透过性接触感染的.
3.2.2 最重要及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因性接触而感染爱滋病病毒
的个案.因此,我们有需要加强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性知识.
3.2.3 除了节制性欲及维持单一性伴侣外,其他只能透过安全性行为的
预防教育,例如强调适当及经常使用安全套,以降低受性传染病
(包括爱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7 -
3.2.4 安全套有男用或女用两种.持续及适当地使用安全套 (附录2: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大大降低受性传染病感染的机会.
3.2.5 直至目前为止,医学界尚未找出能有效医治受爱滋病病毒感染的
方法和疫苗.然而,近年的医学研究已有进展,一些更有效的药
物已经面世,并辅以综合的治疗方法.目前医学界采取的策略压
抑爱滋病病毒的增长,医疗及预防因受爱滋病病毒感染而引致的
并发症.
3.3 乙,丙及丁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预防方法
3.3.1 预防爱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方法一
样,因为两种病毒都是透过相同的途径传播.事实上,感染乙型
肝炎病毒的机会远较爱滋病病毒为高,故此,我们必须时常提高
警觉.
3.3.2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在八十年代初期面世,并证实能有效预防感
染乙型病毒性肝炎.而且极为安全,在香港,新生婴儿,学童和
医护人员都需要接受疫苗注射.
3.3.3 正如爱滋病病毒一样,目前仍未有防治丙及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疫
苗.预防丙及丁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最佳方法,是切勿非法采用
静脉注射毒品,与人共用针筒,包括共用针刺工具,例如纹身,
穿耳及针炙等.
3.4 香港所推行的预防爱滋病病毒感染计划
3.4.1 前医务卫生署於一九八四年成立爱滋病专责小组,并於翌年成立
科技工作小组,负责监管,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制订指引以控制
爱滋病的蔓延.一九八五年,爱滋病病毒抗体测试开始被采用,
所有捐赠的血液都要经过筛选,政府亦成立了一所辅导诊疗所.
3.4.2 爱滋病教育及宣传委员会於一九八七年成立,成员包括多个政府
部门的官员和社团领袖.
-8 -
3.4.3 为了提高效率,政府於一九九零年成立了香港爱滋病顾问局,成
员由香港政府委任.爱滋病顾问局於一九九三年八月重组,并成
立三个新的委员会.爱滋病教育及宣传委员会辖下的学校 / 学
生工作小组,在教育署及卫生署的支持和参与下,经常为学校举
办不同类型的活动.
3.4.4 爱滋病顾问局於一九九四年印行了 香港防治爱滋病策略 文
件.期间所举办的活动获广大市民的参与.一些志愿团体及组织
亦相继成立.重组后爱滋病教育及宣传委员会更与非官方团体加
强进行爱滋病教育宣传及预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警觉.
3.4.5 一九九八年,爱滋病顾问局进行了内部检讨,并委托顾问进行研
究.该委员会根据结果制订了由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一年的策
略.现行的策略更清晰地强调了三个大方向 (1) 专注预防工作
(2) 确保护理服务的质素;及(3) 加强伙伴合作关系.
3.4.6 爱滋病顾问局自成立至今现已踏入第四届(一九九九至二零零二
年),主席由一位非政府人员担任,成员包括社区领袖,专业人
士及政府有关部门代表.
3.4.7 顾问局辖下有三个委员会: 即爱滋病科学委员会,爱滋病预防
及护理委员会及接纳爱滋病患者促进委员会.预防活动的推广对
象计有六个,分别是青少年,性工作者,男男性接触者,染上性
传染病者,旅游人士及采用针筒注射的吸毒者.
3.5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疫苗注射
3.5.1 研制预防疫苗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时至今日,在众多传
染病中,只有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研制成功.预防疫
苗的剂量通常为三次,分别在婴儿出生,一个月及六个月时注射.
3.5.2 由一九八三年起,前医务卫生署开始在一些政府医院,向带菌母
亲诞下的初生婴儿提供疫苗注射服务.自一九八八年后,母婴健
康院亦有提供这种服务.如果是由带菌母亲诞下的初生婴儿,则
会在48小时内接受免疫蛋白球注射.一九九二年,当局把乙型
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注射服务扩大至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
出生的儿童.故此,大部份由一九八六年后出生的儿童应已接受
免疫注射.
-9 -
第四章 血液传染病在校内的预防
4.1 一般的预防措施
4.1.1 所有教职员及学生均应熟悉一般性预防措施.无论校内有没有爱
滋病或任何一类肝炎的个案,对预期会接触血液的情况,校方皆
应确立有关预防血液传染病的指引.
4.1.2 避免与血液有直接接触.此外,亦应避免接触可以传播爱滋病病
毒的体液,包括有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人乳等.
4.1.3 急教箱应放置在适当位置,以方便教师及学生取用急救物品.学
校更应定期检查急救箱内的物品是否完整齐备.有关校内急救箱
应备有的物品,请参阅附录1的一览表.
4.1.4 遇到有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的情况,如擦伤,割伤,损伤和给血
液沾污的物件等,必须戴上用后即弃的胶手套.
4.1.5 如预期会有血液或体液溅落的情况,应戴上面罩及保护性眼罩.
4.1.6 溅溢的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用后即弃及具吸收力的物料清理.
4.1.7 用浸有家用漂白水(以5 倍清水稀释)的布块或厚纸巾揩抹溅污
的地方,然后依第4.1.9节的指示,将布块或厚纸巾弃掉.
4.1.8 最后以如常方法清洁溅污的地方.
4.1.9 被血液沾污的手套,敷料,棉花,布块等,必须放人双重胶袋内,
封妥后弃掉.
4.1.10 处理锋利的物品,如剪刀,界刀或破烂的玻璃等,一定要小心,
并由教职员监督.为避免刺伤,可把这些锋利物品放入一个不能
刺穿的箱内弃置.
- 10 -
4.2 伤口的处理
4.2.1 避免徒手触摸伤口或直接接触血液,应戴上用后即弃的胶手套.
4.2.2 用肥皂及清水清洗伤口.
4.2.3 如有需要可涂上消毒剂.
4.2.4 伤口止血后应妥善包扎.
4.2.5 受伤情况严重或有疑问时,应延医诊治.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可
能会替伤者可彻底清洗伤口和进行预防破伤风注射,尤其当伤者
在过去十年内没有接受过预防破伤风注射.
4.2.6 上文第4.2.1至4.2.2节的伤口处理程序,同样适用於处理被动物
咬伤的伤口.被咬伤后,应立刻挤压伤口范围,使少量血液流出,
然后用清水及肥皂清洗.如伤口继续流血,应尽快止血及把伤口
包扎,并将伤者送往就近的医院急症室诊治.
4.3 教师及学生应留意事项
4.3.1 教师应熟悉第4.1至4.2节所述有关在校内预防血液传染病的措
施.教师应教导学生有关血液传染病的知识,传播途径及预防方
法等,更应透过正规课堂或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有关第4.1
节所建议的一般预防措施.教师更应在徵询家长同意后,教导学
生有关性病的知识及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详情载於附录2).
4.3.2 教师应教导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应正确使用尖利的器具,如剪刀,
圆规,大头针,锋针,钉,界刀,刀片,玻璃器皿,以减低意外
受伤的机会.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玩弄尖利的器具.
-11 -
4.3.3 避免进行以人类或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作实验.如有需要进行此类
实验时,则为了保护及卫生的理由,应戴上用后即弃的胶手套.
4.3.4 进行实验时应采取的其他预防措施包括:
a. 量取液态样本时,严禁将移液管放入口吸,应使用移液管胶
泵.
b. 若需使用人类体液样本进行实验,应指示学生使用个人的体
液.
c. 进行动物血液实验时,应戴上用后即弃的胶手套.
4.3.5 如有疑问,应向医务人员查询.
- 12 -
第五章 在校内防控爱滋病病毒的感染
5.1 危机评估
5.1.1 爱滋病病毒的传播引起了公众人士的的疑虑,因为爱滋病未有药
物根治.
5.1.2 爱滋病病毒是透过性接触,被沾污的血液和针筒传播,并可由受
感染的母亲在怀孕至哺乳期间传染给婴儿.一般社交接触,例如
学校生活或工作,则不会传播爱滋病病毒.
5.1.3 在学校的环境内,传播爱滋病病毒的机会极微,到目前为止,并
无任何学童因上课或在操场活动而受爱滋病病毒感染.
5.1.4 虽然爱滋病病毒在校内传播的机会极微,但为使传播的机会减至
最低,最佳的方法是无论校内有没有感染报告,均应切实执行第
4章所载的一般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还可以减低乙型,丙型
及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机会.
5.2 建议学校采用的政策
5.2.1 政府於一九九五年制定了 残疾歧视条例 ,把爱滋病病毒感染者
列为其中一类残疾人士,可与一般人同样享有使用服务,设施,
入学及就业等权利.除非医生认为需作出特别安排,否则所有感
染爱滋病病毒的学生,教师或教职员,均可继续在原校正常上课
和工作.
5.2.2 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学生(或任何人士)的名字应绝对保密.校长和
教师如得知有学生受爱滋病病毒感染,均不应透露有关消息.即
使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认为基於学生的利益,有必要透露学生的
名字,亦必须取得学生家长的同意,才可将学生的名字告诉极有
需要知道的人士.在某些情况下,家长可能有特定的心理需要,
须向班主任和学校社工透露这些资料无论如何各有关人士应
- 13 -
须向班主任和学校社工透露这些资料.无论如何,各有关人士应
对受感染学生抱谅解的态度,并把所有资料保密.
5.2.3 校长应确保所有预防措施均予以切实执行.第3.1.2节(一般性预
防措施)及第4.1节(一般的预防措施)所建议的预防措施,已足以
有效地将爱滋病病毒在校内传播的机会减至最低.一般来说,即
使校内有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学生就读,亦毋须采取特别的预防措
施.
5.2.4 在学校推行一般性预防措施是必须的,并应以培养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和缔造健康的环境为首要目标.而不应单单重预防疾
病.无论教师或学生都应该熟习所有预防措施,以减低感染爱滋
病病毒的机会.
5.2.5 学校可为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学生作出特别安排,但必须以学生的
健康状况为出发点,或因需要加强个别照顾,才作出这些安排,
而非单纯因为他们受了爱滋病病毒的感染.
5.2.6 学校或需为感染爱滋病病毒并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作出特别的安
排,以免他们及其他同学因受伤而感染血液传染病.这些安排只
应针对他们的行为而非由於他们是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学校如需
要为学生作出特殊安排,可徵询教育署及其他专业人士(如心理学
家或医生)的意见.
5.3急救箱
5.3.1 学校应在医疗室,科学实验室,特别室,实用和工业科目的工场,
运动场,以及学生在进行户外活动期间有可能会受伤的场地,设
置急救箱.
5.3.2 急救箱应设置在当眼及易於取用的地方.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负
责的教师应确定就近设有急救箱,可供随时使用.
5.3.3 在进行郊野学习等野外活动时,负责的教师应携带急救箱,以供
紧急时使用.
- 14 -
5.3.4 为了预防血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急救箱内应存放用后即弃的胶
手套,药棉,消毒敷料/纱布及消毒剂等用品.
5.3.5 校方应定期检查急救箱内的物品及用具存量足够,状况良好.
5.3.6 所有教职员,包括教师,实验室技术员及工场导师,均应熟知急
救箱内的物品及其用途.
5.4 学校行动纲领
5.4.1 校方应就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及防控爱滋病病毒的感染,制定
清晰明确的政策和程序,以便随时作好充分准备.在厘定有关政
策的程序时,可采纳本册子建议的指引,并可就学校的特定需要
作出修订.学校应透过适当的渠道,使每一位教职员都知悉政策
的内容,并定期作出修订.
5.4.2 如知悉有学生感染爱滋病病毒,学生的班主任应与学生的家人,
医生及社工磋商,以加强对学生的照顾和关怀.
5.4.3 学校应与教育署保持联络,以获悉有关在校内防控爱滋病病毒感
染的最新发展.
5.5 学校通告
5.5.1 学校应参阅下列有关在校内预防血液传染病的通告:
1. 爱滋病的基本知识及在学校内预防爱滋病的方法 (一九九二
年十二月三十日发出的教育署行政通告九二年第四十八号)
2. 遇有校内学生对「人体免疫力缺乏症病毒」呈阳性反应的处理
指引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日发出的教育署行政通告九四年第
十一号)
- 15 -
第六章 教导学生认识血液传染病
6.1 简介
6.1.1 学校可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导学生如何预防感染血液传染
病.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对血液传染病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教导
他们预防预防感染的方法.
6.1.2 虽然爱滋病病毒在日常学校环境传播的机会极微,但学校对这个
问题往往深表关注,这可能是家长,教职员及青少年对爱滋病病
毒的传播有所误解,因而产生恐惧.为了使学生对爱滋病有正确
的认识,从而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对爱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学校应
向学生切实推行爱滋病教育.教师应致力培养学生以体谅的态度
对待感染爱滋病病毒的人士,尊重他们的私隐,并为他们的资料
保密.
6.1.3 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培训计划应包括有关爱滋病病毒/爱滋病的
课程.学校有责任使校内所有教师均熟悉有关爱滋病病毒感染和
爱滋病的知识,并能有信心地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向学生灌输
正确的信息.
6.1.4 学生可能会基於误解,有时对爱滋病病毒/爱滋病产生恐惧和忧
虑.教师应谅解学生,并随时乐意解答学生对爱滋病病毒/爱滋病
的提问.
6.1.5 在讲授爱滋病病毒/爱滋病的知识时,常会涉及一些敏感的性教育
课题,例如性行为及避孕方法,包括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教师应清楚直接地向学生讲解爱滋病病毒/爱滋病的知识和传播
途径,不应含糊其辞,但所讲授的课题和教学方法应与学校的性
教育政策互相配合.
6.1.6 最有效的爱滋病病毒/爱滋病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循各种途径,
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可接收相同和正确的信息.因此,学校
应邀请家长参与有关爱滋病病毒/爱滋病教育的活动.例如邀请医
学界人士在家长日或家长教师会上,向家长讲解爱滋病病毒的感
染和爱滋病,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