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么:苏维埃造铜元 请教专家收藏价值几何;哪里交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5:03
2006年7月,收藏到一枚苏维埃铜币。制作虽较粗糙,但它却记载着7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一段转移的艰难岁月。请教专家收藏价值几何;哪里交易?铜元上廓为“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的一枚,直径35毫米,重13克。中间大圆内套“伍拾”,下50ch1932-10。背面半环廓自右至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中间为大五角星内套斧头镰头图形,两侧饰有嘉禾叶穗。下半端两侧为实心五角星,底部为“一九三四年”字样。详见图片
苏维埃造铜元

2006年7月,收藏到一枚苏维埃铜币。制作虽较粗糙,但它却记载着7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一段转移的艰难岁月。请教专家收藏价值几何;哪里交易?铜元上廓为“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的一枚,直径35毫米,重13克。中间大圆内套“伍拾”,下50ch1932-10。背面半环廓自右至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中间为大五角星内套斧头镰头图形,两侧饰有嘉禾叶穗。下半端两侧为实心五角星,底部为“一九三四年”字样。详见图片

赵传胜图

       京华时报-人民网的钱币专家吴光新指出,这枚铜币是1932年在皖西北安徽麻埠一带铸造的苏维埃铜币,据说是当时用废旧弹壳熔铸而成,因此多为黄铜,属于比较难得的铜币收藏品种,品相好的价格可达万元。赵传胜是一名钱币爱好者,同样藏有三枚该币,为探访其出处,亲自走访了大别山地区找到了答案。在赵的文章中,他写道:

       我是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多年来我收藏了不少钱币,无一不确认它的出处,可当我1993年在宜昌买到这块“皖西北边区苏维埃造”硬币的时候,我那双炼就多年并具有一定识别能力的眼睛却显得迷茫了,难道是一枚假币,我带着极大的疑惑翻阅了大量的钱币书和各种历史资料,还请教了不少同行和专家。一位专家看了后说,根据包浆和风格看,应为那个时代的钱币,可钱币书上没有收录。多少年过去了,这种疑惑像一把箭无时无刻不在刺扎着一个收藏爱好者的心。2002年3月8日,我终于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并下定决心,带着这枚红色的钱币,带着历史的责任,踏上了专程去往大别山的旅途。
  茫茫巍峨的大别山,峰回路转,林茂葱绿曲径幽深。我从宁夏出发的第三天来到了这次旅程的第一站七星坪时,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人们是这样的诚实,这样的热情。在这里我边走边向人们出示着这枚硬币,他们总是说:“你到村里找岁数大的老人问一问,或许能找到当年还活着的人。”就是这样我先后到了湖北的麻城市、红山县(当年的英山县)、安徽的六安市金寨等地,徒步行走七百余公里,走遍了大别山腹地的多个村庄学校、纪念馆、博物馆,在金寨曾有一位热情的中学老师,把这枚硬币向全班同学出示:“看谁家是否还有同样的硬币。”却都未能见到同样的硬币。难道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吗?而此时的我已经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度过了二十六个日日夜夜,当我拖着疲倦的身子,带着巨大的遗憾将要返宁的时候,一件奇迹般的事情发生了,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柳暗花明”的味道。那是在罗田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我仍然徒步走着,突然看到一位老大娘坐在她家门口,我像往常一样热情地问这位老大娘:“请问大娘您见过这样的钱币吗?”大娘接过钱币正面反面地看个没完,然后抬起头来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你是做什么的?”我把我的来历向老人讲了一遍,并说:“这是被人遗忘了的一枚钱币。”“没有忘”,一声坚定的回答,随后这位老人把我带进她家里,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了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包,从包里取出了两枚钱币让我看,发现这两枚钱币和我这枚钱币完全一样。”品相更优美,我非常激动地问:“大娘您是怎样收到那两枚钱币的”,大娘记忆犹新地讲:“那是几十年前春天的一个晚上,我和我婆婆刚躺在床上(我是童养媳那年我才11岁)就听到有人在敲门,婆婆叫我起来开门说:‘你公公可能回来了’。我紧张地起来走到门口问:‘你是哪个’,门外的小红军说:‘我是过路的,能不能给点吃的。’当我听到这话后我很害怕,不敢开门,又去叫婆婆,等婆婆穿好衣服走到门口又问‘你是哪个’此时门外已没人回答,婆婆镇定沉着地把门打开,看见有一个人躺在门口昏倒了,我和婆婆奋力把他拖进屋里,在灯光下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小伢子红军,可能是饿坏了。我急忙拿来一块荞面饼给他吃,看到他的嘴已张不开了,婆婆说:‘去把茶壶拿来给他喝点水’,见婆婆用壶嘴对着他的嘴慢慢地给他喝,过了一会儿小红军醒了,‘大娘能给我点吃的吗?’婆婆把饼递到他的手里,小红军很快就把饼吃完了,当晚让他睡在我和婆婆的床上,我和婆婆坐了一夜,婆婆对我讲:‘人总是有遇到难处的时候。’第二天天没亮我和婆婆就做好了饭,又让小红军吃饱,吃着饭婆婆问‘今年多大了’,小红军说:‘十六了’,剩余的饼和咸菜给他装在包里,小红军背上包要走时,我和婆婆送到门口,当我和婆婆回到家里后发现桌子上放着两枚金光闪闪的钱币,婆婆拿起钱就向外跑,想把钱还给那位红军,婆婆追了好远也没有追上那位红军战士,从那以后每当门口有队伍路过,婆婆就站在路边打量着与那位小红军一样模样的人,多少年过去了,婆婆没有忘记这件事,直到解放,婆婆临死时还拉着我的手说:‘当兵的不容易,如果有一天你要是见到那位小红军,一定要把那两枚钱币还他。’就这样我等到现在(今年我都八十三岁了)也没有见到那位当年的小红军战士。”大娘拿着这两枚硬币还说:“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连墙上的钉子都拿走了,惟独这两枚钱币藏着没有拿出来。1960年家里没有吃的把能卖的全卖了,惟独这两枚钱币我没有卖,文革期间说要建什么馆,要各家各户捐文物,我也没有给他们,今天我想找当年的小红军怕是找不到了,看你今天为了这枚钱这样辛苦,你要是真的有用就给你吧。”我听着这位老大娘质朴而诚恳的话语,双手接过老大娘的那两枚闪烁着红色光芒的钱币,凝视着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我的两眼湿润了,在这万分激动的时刻不知怎样感谢这位可敬的老大娘,于是我把我身上的钱全部给了老大娘,只留下返宁的路费,但是此举被老人家婉言谢绝了,她生气地说:“你要是给钱就把那两枚钱币还给我算了。”老大娘的一句话使我明白了许多,也使我清醒了很多,老人家的这份情谊、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激动地握着大娘的双手道别。再见了,可亲可敬的老人;再见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别山。2002年4月4日满载着大别山人民的深情厚谊,我踏上了回宁的列车。
  回宁后我更加坚定了查清这枚硬币出处的信心,一方面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一方面通过当地党史资料办公室提供的有关资料和信息。下面就我掌握的情况作一个介绍。
  一、此币的规格,直径为3.53厘米,厚度为0.16厘米,材料为纯度较高的红铜。加工工艺为双面模压成型工艺。
  二、所反映的内容:A面中心为五角星,在星的中间有镰刀斧头外圈为双麦穗交叉,外边沿为厂字纹扣边。在外边沿与麦穗中间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在字的下方有两颗小星,在星的下方为年号:即“一九三四年”。
  B面:中间大写“伍拾”并有圈,外圈有字为当时的制造单位,内容:“皖西北边区苏维埃造”字样,在字的下方有双星,双星下面为英文(50CH1932-10)制造时间。
  三、制造时间是一九三四年确凿无疑。
  四、制造该币的社会背景:一九三二年蒋介石组织汤恩伯为首的十万军队对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当时由于张国涛仓促应战,使根据地的大部分土地被国民党军所占领,红军损失惨重。同年十月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党中央作出决定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留下来的一部分红军组织地方武装和敌人展开游击战,他们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后来又组建了红二十八军,下辖两个区即鄂东北边区、皖西北边区,并成立了两个苏维埃临时政府,即鄂东北苏维埃临时政府,和皖西北苏维埃临时政府,根据麻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和麻城市党史资料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证实“皖西北边区临时政府”在游击区两年的时间内,确实铸造和使用过一种硬币,但无图录记载,根据本人分析现在见到的这块硬币就是当年使用过的那个币种。这是因为在当时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苏区时,大部分兵工厂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地方武装和政府一方面和反动派打游击,一方面遵照党中央的“巩固现有的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指示,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有自己的货币流通。为此他们在原皖西北苏区硬币图样的基础上,改版并增设年号和西文字样,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在根据地缩小有限范围内采取了简单的模压工艺,制造并少量发行了这个币种,故在建国初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也没有注录中国钱币文献。
  五、关于该币的“1932-10”这一内容现有两种说法:一、1932-10是组建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时间,二、当时临时政府所管辖的10个县,此币只在游击区的10个县内使用,根据我掌握的资料认为,第一种说法是对的,这是因为在革命根据地铸造的钱币中曾经使用过以纪念日为图录,在他们看来新政府的成立是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
  为了记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为了让这枚闪烁着红色光芒的“皖西北边区苏维埃造”的硬币,早日载入历史史册,本人暂述粗稿,供钱币收藏界的专家们,对此币提出更有力的论据和宝贵意见。


好好保存吧,老了可以当传家宝或者捐给博物馆!

怎么没图啊?
60元
如果是1932而不是1934会更高

图片在哪里???
通过你的诉说,应该是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的。要是交易,还是到正规的邮币卡市场上去。

有照片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