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汉唐配方方解:江西赣州的朋友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43:43
赣州怎么样!!!因为我要去那上大学.我是烟台的,不知道那的情况.
主要是那的气候,环境,谢谢了

赣州在迅速发展,但赣州在我国南方现在还是一个字----穷!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现辖章贡区和南康、瑞金二市及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十五个县,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818.49万人。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宁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赣南政区历史悠久,“开化远于唐虞”。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
汉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筑城于益浆溪)、于都(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筑城于灌婴垒,故有“六县之母”之称)。与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统属豫章郡。东汉建武元年(25)南壄改为南野。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于都、赣、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又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
晋太康元年(280),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西晋太康三年(283),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领6县。东晋永和五年(349),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今章贡区)。
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十三年(593),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领4县:赣、于都、南康、宁都。
唐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分出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赣、于都、南康、南安、虔化。神龙元年(705),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赣、于都、南康、南安、大余、虔化。天宝元年(742),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分出于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赣、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天佑元年(904),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乾化元年(911),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保大十年(952),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宋太平兴国7年(982),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领13县:赣、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兴国、会昌。淳化元年(990),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赣、于都、信丰、兴国、虔化、会昌、瑞金、龙南、安远、石城,均隶江南西路。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明正德十二年(1517),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清乾隆十九年(1754),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民国3年(1914)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南道,治赣县,领17县:赣、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赣南3个政区复合为一。民国21年(1932)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民国24年(1935),全省改划为8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
苏维埃时期(1928~1934)赣南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
1949年7月,成立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赣州(8月析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18县(市);1949年9月成立宁都(瑞金)分区行政督察公署,分领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8县,赣南分设2个行政区。1949年9月,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2分区。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广昌划归抚州分区,领18县市。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公署,同时撤销赣州分区专员公署,广昌划入,领19县(市)。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成立赣州专区;1978年7月改称赣州地区,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领18县(市、区)。
2004年,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138镇、145乡、8街道办事处。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004年度(1~12月)全市气温正常,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各季气候特点:去冬冰雪现,春有“春分寒”,夏季高温少,冬秋干旱长。气候综合评价属“一般”年景。

【气候概况与特点】

气候概况:全市年总降水量平均为1219.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382.3毫米,属偏少年份。其中,以宁都1570.9毫米为最多,以于都942.9毫米为最少。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9.3℃,比历年平均高0.5℃;极端最高气温以39.2℃为最高,8月9日出现在章贡区、会昌,8月10日出现在崇义;极端最低气温以石城-3.8℃为最低,出现在1月22日。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9.1小时,比历年同期多252.9小时,属偏多年份。其中,以石城2230.9小时为最多,以崇义1559.4小时为最少。
第一季度(1~3月):平均气温为11.2℃(偏高0.7℃),降水量平均为257.4毫米(偏少106.2毫米),日照时数平均为302.5小时(偏多68.6小时)。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3月22~27日,全市出现了重度“春分寒”天气,对早稻等春种作物播种不利。3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27.5毫米,比历年同期少58.8毫米(达3.2成,属少年份)。3月中旬中后期降水量比前期明显增多,使持续旱情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季度(4~6月):平均气温为23.7℃(偏高0.8℃),降水量平均为572.8毫米(偏少117.3毫米),日照时数平均为459.5小时(偏多109.9小时)。
第三季度(7~9月):平均气温为26.9℃(平历年平均值),降水量平均为331.7毫米(偏少63.3毫米),日照时数平均为592.4小时(偏少23.6小时)。
第四季度(10~12月):平均气温为15.4℃(偏高0.4℃),降水量平均为58.2毫米(偏少94.4毫米),日照时数平均为554.7小时(偏多108.0小时)。

【重大天气气候与灾害】

全市共出现暴雨55站次(其中大暴雨3站次),强降水35站次,雷雨大风20站次,冰雹3站次、降雪41站次。
降雪:2月6~8日全市部分县市下了小~中雨夹雪,赣州城区、兴国、石城雪深达3.0厘米;12月28~31日全市下了小~中雨夹雪,给电信、供电、公路交通、果业等行业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冰雹:4月23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影响,上犹、南康、赣县、于都县境内和赣州城区遭受了大风、冰雹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5月16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影响,安远、会昌两县普降大到暴雨,部分乡镇遭受了洪涝灾害,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损失。
7月6~8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影响,市中北部和东南部普降暴雨,石城、兴国、赣州城区出现了大暴雨。由于降水相对集中,引起了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致使石城、安远、兴国、瑞金、赣县等13个县(市、区)遭受了严重灾害。
干旱:9月22日至11月8日,全市大部分县市连续48天基本无雨,出现了明显的秋旱,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持续干旱特别造成了蜜桔、脐橙普遍严重缺水,对晚熟蜜桔、脐橙的成熟、糖分积累不利。
【民族】

全市有283个乡(镇),3474个村,其中汉族人口838.53万人,占总人口的99.17%。有杂散居少数民族成份41个,人口7.12万人(含外出人口),分布在19个县(市、区)(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4个乡(镇)、486个村,以畲族为主,回族集中在章贡区,瑶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个。少数民族分别是:畲、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高山、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独龙、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怒、乌孜别克、鄂温克等民族。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近15年间,早汛和秋汛时有发生。2004年,共出现7站次超警戒线洪水,但水位不高,属一般洪水年份。
全市1~9月平均降雨量117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1409毫米偏少1.7成。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以宁都团结水库1471毫米为最大)、东部(以会昌麻州站1373毫米为代表)、南部(以全南南迳站1311毫米为代表),中部偏少,西部次之。降水时空分布较为均衡,早、晚稻生长期间未造成严重旱情,10月后,旱情较重。
各河流径流量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2004年,径流量181.8亿立方米,分配不均。汛期(4~9月)径流量为145.9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0.3%;非汛期径流量为35.9亿立方米,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9.7%。
域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约4000立方米,多于全省、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4年,全市水资源量为181.8亿立方米,比上年少78.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32.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24.10亿立方米,占用水量的73.2%;工业用水量为4.01亿立方米,占用水量的12.2%;生活用水量为3.08亿立方米,占用水量的9.4%;林业、畜牧、渔业、城镇及生态环境等用水占用水量的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