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鲨骷髅之岛能近吗:'酸粥'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02:20

酸粥,北方人称之为菜粥。曾在拙作《不爱喝薄粥》中提及酸粥。酸粥,也是家乡人爱喝且不得不喝的粥之一种。那是在薄粥基础上,本的不一,质的不同,是粥的色香味的升华。

说是爱喝,未免太勉强,但不得不喝却是恰如其分的。日子倒退几十年,计划经济时代,没改革没开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小麦产量小,面食少,乡民喝粥便成了自然。酸粥的性质也与北方的菜粥不同,北方的菜粥是在吃了干的米饭、面食基础上的“过过口”、解解渴、助消化之汤食,而酸粥却是南方百姓平民一日三餐之两餐中的当家之饭菜。

酸粥当数放进时鲜蔬菜的粥为主,说是酸粥,其实味道并不酸涩而是很香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描绘的就是农家生活的一幅水墨小品。开春后的第一刀韭菜用肉油爆炒,放于粥中,其味鲜嫩无比。而小青菜、菠菜、白菜乃至鲜金针花、番瓜花、蕃芋叶等均可炒而加进粥中,喝来别有一番滋味。

酸粥最初也仅是菜粥而已,没有过多的花样。天长日久的,老喝便不是滋味,乡人自然想起了那丰硕的五谷杂粮。酸粥又自然少不了杂粮和果实的搭配,黄豆、花生仁、豌豆、豇豆、蚕豆等等等等,均可掺杂煮入成粥,类似现如今卖的那种筒装罐装八宝粥。至于北方人吃的腊八粥,在乡民中并非要等到腊月初八才食用,而是天天甚至顿顿离不开的,腊八喝腊八粥也只是富贵人家的一种象征而已。

家乡多水,水多水产就多。蚬子、螺丝、河蚌等,满河满沟的,这些水产多属凉性,乡人除红烧做汤外,便油炸后用来煮粥,类似于广东人今天喝的皮蛋粥或肉粥。

酸粥,菜类叶类植物必不可少,五谷杂粮是主打,掺加进时鲜的水产瓜果,味道自然比广东的煲汤略胜一筹。

最喜食一种酸粥,那是将第一茬玉米捧子剥下米粒晒干,再炒熟后加进生黄豆、花生米放进粥里煮,吃时加进爆炒后的嫩蕃芋叶,其味香浓得让你可以喝上三四大碗不觉饱,而是咂巴着嘴还想喝,应了乡人的一句俗语:“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是县令太爷们的生活境界。乡民们虽养猪养牛的,但多是吃不上肉的,那是全家一年的副业收入,等着养大养壮了,要上交到乡食品站的,岂能随便宰杀。吃肉也便成了农家人一年中少有的享受,逢年过节来客人了,才买回一点肉来,多是将肥的炸成肉油,瘦的或炒菜或包馄饨。平常过日子,煮酸粥时,才将肉油用来炒菜,那酸粥才含有一丝肉香。便不似现如今,有的人以吃肉为难事,怕脂肪堆积,怕肥胖,怕得高血脂。

无论是酸粥,还是菜粥,都离不开菜。而吃糠咽菜,过去人们将难以下咽的菜象征着窘困生活。咽菜,没有油水炒菜,加之肠胃中没有脂肪,蔬菜总带有一丝苦涩,难以下咽自是情理之中的事。蔬菜,尤其是野菜,现如今也走上了家庭的餐桌,成为人们桌上的佳肴,人们以吃苦为乐,昔不如今,也是社会进步的另一体现。

建国前,河套多为农家。因境内盛产糜黍,一日三餐,以食糜米为主。早餐糜米酸粥,午餐糜米干饭,佐以米汤,晚食糜米稀饭,所以,农家终岁不用酱醋椒姜。所谓酸粥、酸饭,是以糜米之汁盛于罐中,放在灶台,使其发酵变酸,而后放入糜米,炊时捞置锅里,焖至半熟取汁不尽则成稠粥,取汁尽则为干饭。其味酸香,余味绵长,夏食生津止渴。食时佐以腌酸菜之类。

什么呀!!不是菜粥!!!就是酸米汤浆出来的米做的没有米汤的粥~~~~抹上烧茄子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