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散打转职:古典音乐之规范性何在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24:45
常听说古典音乐最规范,通俗音乐次之,流行音乐最不规范。据说古典音乐规则很多,但是我找到的资料总是说古典音乐一般都有转调或是流行音乐和声不守规则。
实很多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都有转调,如“男儿当自强”;很多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都有用七声音阶以外的变化音级,如新歌“舞娘”。
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的和声是根据旋律,以音的和谐为原则配的,怎么会不守规则?和声不守规则一般是复调音乐才有的吧?
古典音乐的solo也常不及流行音乐的吉他solo那么多技巧。
虽然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没有奏鸣曲式,没有很大型的作品,但这跟规范性无关。
我觉得古典音乐的特点是:速度变化、变化助音和比通俗音乐多、基本上没有打击乐器、有大型的作品、节奏的重复比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少。其实创作上也并不比通俗音乐难多少。
你们认为呢?你们知道古典音乐的规则吗?

很多没怎么接触古典音乐的朋友,往往觉得听古典音乐的人有些古怪,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接受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有不少朋友,面对古典音乐百年来长盛不衰、乃至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的形势感到不可理解,他们对于古典音乐能够历久弥坚的解释是——“每个年代、每个群落总有那么一些以听古典音乐为高雅情趣的“附庸风雅之士”;这群人并不懂得古典音乐的真谛,却煞有介事的和着音乐,闭目凝神、摇头晃脑;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多了,所以造就了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的繁华,或者说“浮华”,事实上古典音乐早就已经是时代所淘汰东西了”。很多对古典音乐了解甚少,或者有兴趣入门的朋友,在这种言论下会显出犹豫、彷徨,他们会怀疑古典音乐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不妨来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如果延伸开去,其实就是——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好听?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或许,这对于培养入门者的欣赏兴趣是具有一定引导作用的。

如果只看表象,那么音乐最基本的功能只是取悦听众的耳朵罢了。如果我们要挖掘音乐深层次的内涵,那么我觉得,音乐对作曲家而言是一种表达心境、抒发情感的途径;对于聆听者而言,则是为了从音乐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情感慰藉、求得精神世界的共鸣。以上两点正体现了音乐的两个特性——娱乐性和思想性。即使是流行歌曲也并非纯娱乐性,而是有思想的。但是古典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性却要更加深刻、含蓄、多变且耐人寻味。他能够表现出人类最深层、最炽烈的情感和最为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古典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直白,但是留给我们遐想、思考、回味的余地更大,所以它耐听、能够经历岁月和时间的考验,有人说:一旦喜欢上古典音乐,你就找到了自己一生中除了爱人以外的另一个终生伴侣,而且古典音乐是永远不会和你离婚的。虽然比喻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也颇有哲理。

另外,古典音乐拥有经久不衰、常听常新的优美旋律,这与眼下流行音乐源源不断出炉,却迅速又被流行趋势所淘汰的境况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虽然古典音乐肯定不会被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所接受,但是也不可能被历史所淘汰。原因很简单,不同的听众需要不同的音乐来抚慰心灵。古典音乐中蕴含的那份宁静致远和激情澎湃,能够给我们带来其他音乐类型无法实现的心灵安慰与精神鼓舞。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中,古典音乐的天地无疑如同世外桃源。

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与古典音乐所具备的丰富内涵相比,我的文字实在有些苍白无力。或许一些已经入门的朋友读了上面的文章,会与我取得一定的共鸣,但对于更多站在古典音乐大门外的朋友而言,这些“说教”或许依然难以打动他们。音乐选择是很主观的,所以古典音乐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生活在如今社会环境下的人们。有些朋友一生对音乐这种艺术都没有兴趣,将之视为“噪音”,有些人则一生都不愿意接受古典音乐,认为它过于“枯燥、晦涩”。这些观念上的不同都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偏好乃至知识层面、思想境界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明白,这个系列文章不可能改变古典音乐在当前的境遇,我只是为了一个理想和爱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我遇到了另外一些朋友,他们对古典音乐不熟悉,但是通过一两部作品的引导,却对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苦于古典音乐唱片过于昂贵,也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入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与欣赏范围。短歌行的这个古典入门系列正是为这类朋友“踱身定做”的。让我们共同在古典音乐的天空中翱翔,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理想,共同交流,相互促进,把古典入门进行到底!
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
在序章中,和大家探讨了一些问题,看到不少朋友很期待这个系列文章的未来,也看到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够被大家所认可,这就更坚定了把这篇东西写下去的信心。在前面的序章里,我只是很笼统地谈了一些自己对于古典音乐的看法和认识,而在今天我想和大家继续探讨,究竟应该如何走进古典音乐殿堂的大门。<BR><BR>我自己是什么时候,如何喜欢上古典音乐的呢?我想和许多爱乐者一样,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跨入的,说不上是从哪一年哪一天开始的,更说不好是怎样开始喜欢上的。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对于音乐就很有兴趣,听得最多的应该是父亲用那台结婚时候买来的港产“四喇叭”从电台节目中录下来的磁带。诸如王结实、谢丽斯的通俗歌曲、苏小明的《军港之夜》、邓丽君的优柔小调等等。不过在我记忆中家里有一盘唯一的JVC牌60分钟录音磁带(其它录音带都是SONY的)——标签上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录音的内容,但我至今还记得磁带的塑料外壳是灰色的。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里面的录音节目令童年的我十分着迷,那时候曾经问过父亲,回答只说放的是外国音乐。记得当时自己会经常拿出这盘灰色的磁带来,放进“四喇叭”中翻来覆去的听,丝毫不觉厌倦。那时候的我,应该还在念小学。

进入了初中之后,也许是那个时期必然的兴趣变化,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开始迷恋港台流行歌曲,只是烧得还不算高,从来没去看过现场演唱会,只是陆陆续续积攒了大约几百盒正版磁带。如今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听流行歌曲,似乎只是跟着媒体的炒作、宣传而在刻意追逐着一种虚无缥缈的潮流。歌词中的情与爱自己能懂得多少?歌曲中激荡的旋律又有多少现在还能被我记起?似乎一切过往的时尚前卫、流行趋势,都随着自己慢慢的成长与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自己再也无法从流行歌曲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找到了那盘灰色的磁带。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响起,似乎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专心致志守在“四喇叭”跟前,不断按动“BACK”与“PLAY”,不知疲倦反复聆听的场景。音乐依然如此的动听,令我感动,似乎让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音乐中最美好的东西。

当有了一套真正的高质量音乐回放系统之后,我开始尝试着接触古典音乐,这已经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儿。在吃惯了流行歌曲带给我们的“娱乐快餐”之后,接受古典音乐的表现风格,自己着实花了不少时间。记得最早的时候,每当电视台、电台播放那些偏于阴沉、艰涩的古典音乐时,我总会有昏昏欲睡之感。看到一些评论文章介绍,说是能够从古典音乐中听很多东西,我虽觉匪夷所思,但又不由不信。只觉得那些音乐应该距离自己比较遥远。所以最初听古典,我显得没什么耐性,总是回避那些篇幅较长,“旋律找不到准心”的曲子,刻意寻找那种录音效果出色、曲目篇幅较短的古典或交响题材的唱片来练耳。起先,被逼真、辉煌的音响效果震撼了一阵子,其后却又隐约感觉这些唱片中的某些段落好像在哪儿似曾相识过,似乎早就浅埋在脑海中。冥思苦想一番,终于找到了根源——那盘灰色的录音磁带。

原来,磁带中所录制的这些我小时候百听不厌的“外国音乐”,其实是由古典名曲改编的联奏,荟萃了许多优美经典的段落,不过当时还叫不上名来,后来才逐渐认识——《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罗德里格《吉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开始部分、亨德尔《弥赛亚》中伟大的《哈里路亚大合唱》高潮部分等等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虽然演绎得并不正统,带有些轻音乐倾向,乐团规模也不算很大,但却足以让古典门外汉驻足聆听。因为其中挑选的名曲片断旋律优美无比,而且是连续演奏,曲目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流畅,乐团也充满了澎湃的激情。当我对古典音乐有最初了解的时候,方才明白这盘灰色磁带里众多动听旋律的渊源,更重要的是自己恍然大悟——原来古典音乐离我们这么近!

再次回味磁带中那一段段名曲联奏,虽然音色与CD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MP3都不如,但却如此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蕴含于古典音乐中无尽的宝藏。此时的我自然不再满足于欣赏联奏中的片断,而是急不可耐的想投入古典音乐浩瀚的海洋中,寻找一个个曾经令我着迷过的亮点。就这样,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从中获得的精神财富也越来越充实。有时候回想起来,那盘灰色的录音带真是我最好的入门导师。虽然磁带早已被封存箱底,但每当我回忆起来总是倍感欣慰。

以上谈了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目的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把古典音乐看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她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留意一下如今精美玲珑的手机铃声、听听某些电视广播节目的背景音乐,您会惊异的发现,我们被林林总总的古典音乐名段所包围着。<BR><BR>所以,抛开对古典音乐的心理障碍是普通听众入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跨出这一步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所谓“功到自然成”,急不来也求不来。如果您看了我们的系列入门文章,依然感觉对古典音乐毫无兴趣,千万不要强求自己,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在序章中我就说过,古典音乐并不适合每个人,大家的性格脾气、人生观、世界观、文化观各不相同,因此古典音乐对不同人的吸引力也就不尽相同。甚至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古典音乐的认识与态度都会有千差万别。所以读者们尽可以用洒脱的态度来看待这第一步,水到渠成之时您会很自然的跨出,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

古典音乐也有打击乐,钢琴也是打击乐。
好像有专门的打击乐协奏曲,就是那种敲鼓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