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泽隆史的场合7: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请解释一下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18:12

大意是:
菩提心中本无有树(菩提本无树,是相对于神秀“身是菩提树”而言,指身空),亦无明镜台(明镜亦非台,是相对于神秀“心如明镜台”而言,指心空),本来无有一物,又从何处沾惹尘埃?。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自序品第一。五祖弘忍大师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就对徒弟们说: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大弟子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知悟本性,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简单讲:前两句为色即是空的意思,后两句是指心无所羁绊,凡事不须强求,这样就不会沉沦世俗万物,不必强求出世入世之说了。

这是一首佛偈(ji四声),禅宗南宗六祖惠能所做。他开始拜在五祖弘忍门下只是一个杂事僧人,且不识字。在五祖决定传衣钵的时候,大弟子神秀作了: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的偈子。惠能知道后,口述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以为他这是顿悟,优于神秀的渐悟,于是传衣钵给他。但后来被神秀赶走,于是去了南方开创了南宗。
这件事就是说,你问的那首偈子,表明了一种心地空明,万事通达的状态;然后神秀的那首呢,还是有一种“求”的心态,不够上乘。
*菩提,是佛教中象征性的树木。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神秀做的佛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是弘忍的弟子慧能(后来成为禅宗六祖)作的佛偈。
可以看看这个,里面有六祖慧能的事迹
http://219.137.192.247:8088/datalib/HistoryCharacter/2005/2005_09/historycharacter.2005-08-15.8258754692/

菩提树其实并不是树,明镜台也并不是台,世间万物本来都是虚的,又怎么可能会染上尘埃呢?说明只要静心修行,世间万物以及欲望等等在心中都不存在了,又怎么还会有愁苦、烦恼?

其实有一首诗和他是对应的 看了自然明白了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凡夫俗子们对待人间事物,是不能如此超脱的。求学便是求得,求得则私心生,私心生则“家天下”有,进而“天下为公”废。而求道则虚心静志,持之以恒则私心减而公心增,最终会德昭天下,恩被四海,虽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