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暖心简短发言:颖川出现过多少历史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1:43:18
请列全!此地多人杰!我知道汉武大帝时削藩的晁错还有三国时期的,郭嘉、荀文若、荀攸、徐庶、司马徽、陈群、钟会等都是都是颖川人,还有哪些?望赐教!!

禇少孙
  中文名称: 禇少孙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平简介
  禇少孙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颖川人。因《史记》有残缺,补写《滑稽列传》、《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外戚世家》等。明人辑有《褚先生集》。

  李膺 (110-169)东汉朝臣、名士。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字元礼。师从荀淑,有名于时。举孝廉,历任青州等地太守,转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后为河南尹,与太学生郭泰等交游,反对宦官专擅,纠劾奸佞。被太学生标榜为“八俊”之一,号称“天下楷模李元礼”,凡受到他的赏识,皆被誉之为「登龙门」。延熹九年(186年),宦官认为他们结党谤讪朝廷,兴起第一次党锢之祸,他被捕入狱,史称「张成事件」,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立,外戚窦武执政,与陈蕃等俱被起用,任为长乐少府,不久因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其收捕,他被下狱拷问致死,妻子徙边,父兄及其门生故吏并遭禁锢。

  朱士行(约三世纪)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时当嘉年中(240—253)昙柯迦罗传来《僧只戒本》,并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与在他以前仅仅以离俗为僧的有别。从这一点上,后人也将他当作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他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最流行的译本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此经。但《道行》的传译者理解不透,删略颇多,脉络模糊,时有扞格。他慨叹大乘里这样的要点竟译得不彻底,就发愿寻找原本来弥补这一缺憾。甘露五年(260),他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的于田。在那里,他果然得到《放光般若》的梵本,凡九十章,六十余万字(二万余颂)。因受到当地声闻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的送出,直到太康三年(282)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291)才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由无叉罗和竺叔兰译出。而士行本人终生留在西域,八十岁病故。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上看,朱士行可说是第一人。那时去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没有人引导,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达到了目的。他为法热忱可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的都奉为圭臬。中山的支和上(名字不详)使人到仓垣断绢誊写,取回中山之时,中山王和僧众具备幢幡,出城四十里迎接,可谓空前盛况。一时学者象帛法祚、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或者加以注疏,或者从事讲说,都借着《放光》来弘扬般若学说。就因为朱士行求法故事动人,后人更伪托有《朱士行汉录》的经录著作。此录在隋初即已散失,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从当时所见几种南北朝时代经录里转引了二十五条,可看出它的特征是对汉代各译家的重要翻译都臆造了翻译年代,又有些译家象竺法兰、康巨等也独有它的记载。后唐代法琳《破邪论》更引用了《朱士行录》说秦始皇时即有印度沙门来华传法。由这些资料看《朱录》是有意地表明佛法东传之早,并对几个有问题的早期译家象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说得那样斑斑可考,这大概是南北朝时代的佛徒为了和道家校论教兴年代的先后,伪造了这部经录。现在对它的鉴别还是很重要的

禇少孙
中文名称: 禇少孙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平简介
禇少孙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颖川人。因《史记》有残缺,补写《滑稽列传》、《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外戚世家》等。明人辑有《褚先生集》。

李膺 (110-169)东汉朝臣、名士。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字元礼。师从荀淑,有名于时。举孝廉,历任青州等地太守,转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后为河南尹,与太学生郭泰等交游,反对宦官专擅,纠劾奸佞。被太学生标榜为“八俊”之一,号称“天下楷模李元礼”,凡受到他的赏识,皆被誉之为「登龙门」。延熹九年(186年),宦官认为他们结党谤讪朝廷,兴起第一次党锢之祸,他被捕入狱,史称「张成事件」,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立,外戚窦武执政,与陈蕃等俱被起用,任为长乐少府,不久因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其收捕,他被下狱拷问致死,妻子徙边,父兄及其门生故吏并遭禁锢。

朱士行(约三世纪)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时当嘉年中(240—253)昙柯迦罗传来《僧只戒本》,并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与在他以前仅仅以离俗为僧的有别。从这一点上,后人也将他当作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他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最流行的译本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此经。但《道行》的传译者理解不透,删略颇多,脉络模糊,时有扞格。他慨叹大乘里这样的要点竟译得不彻底,就发愿寻找原本来弥补这一缺憾。甘露五年(260),他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的于田。在那里,他果然得到《放光般若》的梵本,凡九十章,六十余万字(二万余颂)。因受到当地声闻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的送出,直到太康三年(282)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291)才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由无叉罗和竺叔兰译出。而士行本人终生留在西域,八十岁病故。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上看,朱士行可说是第一人。那时去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没有人引导,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达到了目的。他为法热忱可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译本风行京华,凡有心讲习的都奉为圭臬。中山的支和上(名字不详)使人到仓垣断绢誊写,取回中山之时,中山王和僧众具备幢幡,出城四十里迎接,可谓空前盛况。一时学者象帛法祚、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或者加以注疏,或者从事讲说,都借着《放光》来弘扬般若学说。就因为朱士行求法故事动人,后人更伪托有《朱士行汉录》的经录著作。此录在隋初即已散失,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从当时所见几种南北朝时代经录里转引了二十五条,可看出它的特征是对汉代各译家的重要翻译都臆造了翻译年代,又有些译家象竺法兰、康巨等也独有它的记载。后唐代法琳《破邪论》更引用了《朱士行录》说秦始皇时即有印度沙门来华传法。由这些资料看《朱录》是有意地表明佛法东传之早,并对几个有问题的早期译家象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说得那样斑斑可考,这大概是南北朝时代的佛徒为了和道家校论教兴年代的先后,伪造了这部经录。现在对它的鉴别还是很重要的

吕不韦、张良、褚遂良、吴道子

戏志才,曹操的谋士,英年早逝

晁错 禇少孙 晁错 李膺 朱士行 张良、褚遂良

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