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就业率推进工作:以前的高考状元如今在何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9:20
高考之后媒体炒作最多的就是高考的状元们。有谁能帮忙在网上搜集有没有关于昔日高考的状元现在都在什么地方和干什么工作的文章?谢谢.

“那早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马兰洁女士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一位平凡的工作人员。198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直接被留任于南京大学出版社,此后一直工作至今。但是和她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们却少有人知道,当年(1981年)马兰洁女士是以连云港市高考文科全市第一的成绩被南京大学中文系点中。回想起20多年前的高考经历,马兰洁女士显得十分淡然,并一再说着这样一句话:“那早已经过去的事了!”

  “成为状元只是一种偶然”

  “20多年过去了,当年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那种复杂的感觉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1976年全国才恢复高考,5年以后自己还能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感觉真的非常幸运。拿到成绩时,我真的很高兴,但也很平静。高兴的是我成功了,我的努力有了回报,父母多年的辛劳也有了回报。在我们那个年代,能上大学那是切切实实难得的机会。不过应该说真正让我欣慰的倒不是‘高考状元’那四个字,而是高考的分数,那才是最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而成为高考状元只是一种偶然。”“不能为过去的荣誉而活”
  认真是马兰洁灌输给自己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虽然我自己也被称为‘高考状元’,也被当时的地方电台邀请去做访问,在话筒前说说心得,但是一切都过去了。人不能为过去了的荣誉而生活,而应当为了争取以后的荣誉而努力!所以,虽然我的孩子已经15岁,对社会上所说的‘高考状元’之类的话题也有所耳闻;虽然我的个别朋友可能告诉过我的孩子‘你的妈妈是位高考状元!’,但是我自己是不会主动去告诉孩子我曾经也是高考状元,因为没有必要!我从不让孩子去上什么补习班,我只是在平常告诉他‘自己认真,一切就没问题!’”

  “炒作状元是社会的失败”

  当对记者谈及如今社会给予“高考状元”的种种赞誉的时候,马兰洁女士如是说:“赞誉有些方面是必要和有益的,毕竟今天的孩子能成为高考状元比我们当年的成功要辛苦更多,付出更多了,况且能成为状元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人,还是他们的朋友都是一件喜事。除此而外,向他们的学弟学妹传授学习经验,都是有益而无害的。但是如果借高考状元的名声作商业炒作、产品代言,那是社会的失败。”

  最后,马兰洁女士以一名母亲的身份,对所有已经成功步入名牌大学的孩子们说:“认真到底,真的是一种美德!成功是自己的,别人是抢不走的。但是一旦成功,即成为历史,历史不能当饭吃!在名牌大学里放任自流只会让自己曾经创造的历史暗淡下去。无论高考是否取得成功,是否成为状元,都不能代表一辈子的成败。只有认认真真走好每一天,老了,回想起来才不后悔,才不惋惜曾经的成功。”

  “状元”称谓本是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在科举制度取消了百余年后的今天,“状元”又再次被融入了新的生命因素,重新套上了眩目的光环。上网搜一下,相关状元的报道竟达到了十万条之多。这些新的生命因素,既包括了父母的几许殷盼,又包括了众学子艳羡的目光,更包括的是通往未来坦途的单程车票。这些种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使得这座状元的大厦坐落在了无数含糊和暧昧所叠砌的基座上。

  文章的标题“高考状元的坦途‘宁有种乎’”似乎有点牵强和隐晦,不过“宁有种乎”这句话,更能酣畅地表达出笔者写就此文的主题———成了状元,坦途真能注定么?这个命题无疑是个伪命题,命题的答案也当然将会是否定的。政府教育部门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伪命题“合理”存在的弊端,出台了叫停高考状元炒作的通知,目的在于“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是的!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健康的氛围和环境。在大力提倡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停下“高分低能”学生的生产线;我们不能让卖肉的北大才子、擦皮鞋的导弹工程师们一次又一次地抽制度的耳光。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了,制度为什么会挨耳光,为什么会挨自己培养出的“才子们”的耳光。

  年前,时评人肖余恨先生在本报发了一篇题为“请名校将‘状元秀’进行到底”的评论,提出了“看看状元们有几人成为杰出青年,有哪些重大领域出现了高考状元们的身影?”这样的问题。肖先生的问题是尖锐深刻的,而本报“高考状元今安在”的报道也是对其发人深省的问题最好的回应。

  至此,已不必再说了。高考状元并不一定是通往坦途的车票,高考状元的坦途更是没有种矣!

  高考成绩揭晓后,“高考状元”成了市民最爱谈及的话题,高考状元就像一道炫目的流星,在众人面前风光地划过,然后轻易地被人遗忘。很少有人会在一年、甚至半年后还问:“状元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状元要“尽快忘记辉煌”

  在北大、清华等高校都设有由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组成的学生社团。精明的中介机构深知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状元的“崇拜”,纷纷出高价邀请状元们组团到各地中学“走穴”作报告。“曾经的四川高考状元”小W目前师从某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念研究生,他告诉记者:“其实中学生们完全没有必要花三四百元买门票来听我们讲那些废话,因为人与人各异,没有'放之每个人都准'的学习方法。”

  光环的陶醉和繁忙的“走穴”分散了状元们的精力。小W记得他和其他的状元在大学第一次大考前的心态:怕成绩不理想丢面子。有一个状元同学由于压力过大,在一次考试中采取了作弊手段,被发现后遭到了学校的严厉处分。“我建议状元们尽快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要向前看”,小W说。

  “状元未必人人活得精彩”

  小Y曾是上海高考状元,目前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供职,他告诉记者:“状元未必人人都能活得精彩。”在毕业找工作之初,小Y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年的春节前,同班的非状元同学们都找到了年薪诱人的好工作,可我却依然没有着落,当时真的很着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想通了——状元并不天经地义地要比非状元找到更好的工作。”小Y坦诚地说:“状元未必人人都能活得最精彩。好汉不应该提当年勇,我现在必须重拾高中时的斗志,争取二次辉煌。”

  在京广州学子表现优异

  又讯 广东尖子生们到大学后能有多大的竞争力?记者昨日在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名校采访后发现,广州学子表现相当优异。据悉,北大有19名广州考生近日毕业,其中1人签约某“世界500强”外企,4人保送研究生,14人将赴美、英、法、加等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在国外刷盘子或当技术白领.

出家当和尚.

小时用力过度了,好象成年都没太大出息了.

人生是长跑,不要老冲刺.

节省体力,跑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