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文好听的人名:诗句"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求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5:13:28
在作文书上看到一段话,不解其意,请大家指教.
书中原文"陈寅恪有言:'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所谓不自由,何曾不是知识运用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太大,而现实空间是有限的,由反差而生'局促感'."

请问:陈寅恪的相关资料(简洁点).以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人格特征

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相比,陈寅恪人格的最大特征是具有独立不倚的精神。他始终清醒
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具有独立人格,他更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自觉地贯彻这一精神。其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点。

文化取向

在中国文化中,陈寅恪突出地推崇宋代史学

陈寅恪及其学术贡献
陈寅恪(1890—1969)是中国现代史学家。据统计,陈寅恪一生写有专著4部,生前共发表单篇文稿108篇,去世后经他人整理发表单篇遗稿18种。2001年出版之《陈寅恪集》,收入了迄今所能找到的陈寅恪全部著述,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以上三种共收学术论文及序跋95篇)、《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以上二种合为一册,以下简称“《〈略论稿〉〈述论稿〉》”、《元白涛笺证》、《柳如是别传》(分上、中、下三册)、《诗集》、《书信集》、《读书札记一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共13种,14册,约三百余万字。

诗句
1930年,他作《阅报戏作二绝》,其一日:“弦箭文章苦未休,极门奔走喘吴牛。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这是嘲讽文人因奔走权门而丧失自由,丧失独立人格。

陈寅恪有言“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所谓不自由,何曾不是知识运用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太大,而现实空间是有限的,由反差而生“局促感”。清朝的纪晓岚,备受生前“恩宠”和死后“哀荣”,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几乎无人有他那样的幸运。但据《清鉴》所载,乾隆皇帝一再南巡,民间怨声载道,纪晓岚一时间犯了天真,斗胆建言“东南财力竭矣,上当思所以救济之”。不料惹得乾隆龙心震怒,叱之曰:“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馆,实不过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幸亏纪晓岚与汉朝的东方朔一脉相承,是皇帝专职的滑稽“小品演员”。弄臣都深谙生存的智慧与技巧,少些硬气与风骨。否则,一句刻毒阴损的“倡优蓄之”足可以让他汗出如浆,羞愤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