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获得竹子:我需要一篇关于因特网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7:05
内容简单 口述只需2分钟
谢谢帮助我的人~

网络漫谈

今天咱们来谈谈“互联网”。互联网是城市中最热门的话题。1994年,Internet还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专用名词,从94年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如今它却早已铺天盖地于大小媒体之间了。互联网在蔓延着,它无所不在,它的触角伸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发展。现在全世界网民达9.3亿,第9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互联网。一、什么是互联网。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我们怎样使用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英文叫Internet。又叫国际互联网,还有叫信息高速公路的。它是用网线把地理位置不同的个人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电脑网络,实现信息传递、达到资源共享。

先来看看由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故事。

1996年1月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逝世。密特朗的私人医生写了一本书,叫《大秘密》。书中披露了密特朗的健康档案。原来密特朗早在1981年就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通过发布虚假健康报告来掩饰疾病,竞连选连任,执政长达14年。民众要知道他有病,肯定不会选他,他也就当不成总统了。他用这种手段长期欺骗法国民众。
这本书被禁止发行了。但是有人把这本书输入到网上。这一下禁令就无能为力了。网上的信息是不受约束的。

1997年的一个晚上,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名12岁的小男孩迈克尔•雷顿正在上网,突然发现一个呼救信号。对方说她名字叫莱蒂娜,是芬兰的一个大学生。现在很晚了,她正在机房工作,急病突发,动弹不了。雷顿把这事告诉他妈妈,她妈妈和警方取得联系。警方与芬兰有关方面进行联系,莱蒂娜得救了。
这是一个网络救人的故事。网络跨越了国界。也可以说,网络没有国界。

1995年4月,清华大学21岁的朱令同学,患了一种怪病,导致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国内医学专家束手无策。
朱令的同学向互联网求救。他们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出求援信。4小时后求救信传遍美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半个月收到2000封回函。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认为可能是罕见的铊中毒。
朱令得救了。朱令有幸拥有一些了解互联网的朋友。互联网救了朱令。

1997年3月,德国一名敲诈者给15家机场用电子邮件写信勒索5000万马克。他声称如果得不到这笔钱,就要用遥控器操纵一架模型飞机撞正在起飞的大客机。由于这个敲诈者与机场的谈判全部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警方根据网络跟踪搜索将罪犯抓获。
幸运者托网络洪福,不幸者由网络降灾。

1997年5月11日,纽约成为网民追逐的热点。因为要举办“人机大战”。IBM公司的名为“深蓝”的计算机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比武。奖金是110万美元。最终“深蓝”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人们从“深蓝”认识了互联的计算机的巨大威力。“深蓝”赢得了全世界的信任,赢得了未来。
电脑同人脑相比,有只能在程序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思考的局限,但却不会有疲劳现象和心理障碍。这些优势使“深蓝”不会发生任何明显的战术错误,也不会因心情焦急而发生推理错误。但它不会随机应变。
人类已经发明了比自身跑得更快、举得更重、看得更远的机器。

柳明迷上了上网。每天都要上两三个小时。他觉得和其他上网的人天涯咫尺,只需敲几个键盘就能同他们交流。
有一天在网上他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送我一支红玫瑰吧》。作者为睛玫(网名)。
“送我一支红玫瑰吧,
在银雪纷飞的夜晚。
你轻轻地叩门,
我将披散着我新洗的发,
带着一脸鲜润为你开启。
请把我挂在窗口的心缓缓收回,
拢在怀中,
暖我一季冬天。

送我一支红玫瑰吧,
辉映我曾经苍白的青春。
我将回报你生命里最倾心的微笑,
和任何生存的皱纹都无法掩住的温柔。
我们将在陌生的大地筑一座小小的城堡,
守着壁火听玫瑰绽放的声音。”
柳明很感动,写了一个帖子。说会在下雪的今晚送她一支玫瑰。他用的网名是“云中帆”。
和他一块合租一套单元房的是一个叫王影的女生。有人想撮合撮合他们。柳明说:“你杀了我吧。”王影说:“即使世上只剩下他一个男人,我也不会嫁给他。”
柳明和王影相互看对方不顺眼。云中帆和睛玫倒是在网上恋爱了。在网上他们谈得挺投机,有相见恨晚的意思。然后他们相约要见一面。柳明发现睛玫留给他的信址正是他自己的地址。他才知道,王影就是睛玫,睛玫就是王影。
王影在自己的电脑前守了一夜,云中帆再没有了任何消息。她惊奇地发现,柳明居然一夜未归……

35岁的肖阳与21岁的姗姗在网上相互爱慕。结果这个自称为姗姗的青春女子是居住在千里之外的一个75岁的白发老头。肖阳已经是三个孩子的老爸了,这位老爸的年龄是53,而不是35。

网络爱情是虚拟的爱情

什么是Internet?我们先来看看网络的发展过程。网络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根在哪里?
Internet的祖宗是ARPANet。意思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
从五、六十年代起,世界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苏联是东方阵营的代表,美国是西方阵营的代表。双方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
冷战初期,美国在技术上并不占优势。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和颗人造卫星。重约80公斤,每天都要在美国人头顶上过一次。
这严重打击了美国人的自信心。1957年11月3日,苏联又把第二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还把一只活狗带上了太空。
美国人把苏联的卫星看作是对自己技术落后的严重警告,他们要急起直追。1958年1月31日,他们终于把自己的卫星送上了天。然而,这颗人造卫星小得可怜,重量不过8公斤,还不如苏联第二颗卫星中携带的狗重。
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要建立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这个部门的职责是保持美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其中一项就是大力发展电脑系统和通信技术。
ARPA是美国国家行为的产物。而ARPA的重要产物之一就是今天的Internet。
1972年召开了国际电脑通信会议,导致了两个基本的Internet协议的产生和发展。1974年Internet协议和传输协议问世。这就是Internet所使用的TCP/IP协议。这是电脑网络的核心技术。
1979年,美国的一些学者参加了电脑科学研究网络的发起大会。
1980年温顿•塞尔夫建议,将几个独立的网络连接起来。
1982年,研究人员在网络上发送电子邮件。
1983年,网络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