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昆布可以减肥吗:在管理实践中,关于性格,气质应明确和把握那些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39:12

组织行为
考察组织现象,需要认识组织的结构,了解组织的类型。然而,组织本身是一个运动的整体,无论何种结构何种类型的组织,都有其运动的表现。这种组织的运动的表现,就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现象,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组织学家的重视。
一般的组织行为学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许多管理学著作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
但是,这样划分组织行为并不合适,组织行为并不能简单的看作组织中人的行为,因为人不是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行为应该是组织中要素之间以及组织要素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行为。虽然组织行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行为,但根据组织要素的不同,管理主体所发出的行为是管理行为,管理客体所发出的行为是业务行为。因此,任何组织里的组织行为都可以分为两大类:管理行为和业务行为。
在任何组织中,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完成具体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例如,工人制造产品,教师讲授课程,医生治疗疾病,秘书处理信件,会计核算成本等等。我们把这类工作看成是具体的业务或操作,这类工作是非管理性的工作。另一类工作则以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为特征,如工厂中的厂长的工作、学校中校长的工作,医院里院长的工作,公司中的经理的工作。他们虽然有时也完成某些具体工作,但更多的时间则是在制定工作计划,设计组织结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领导和协调并检查他人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这类工作是管理性的工作。
管理行为是一种影响和协调他人行为的行为,人们把由管理行为进行影响和协调的他人行为称为业务行为。对不同的组织来说,有不同的业务行为,如对工厂来说是产品设计、生产程序设计、劳动设计、生产能力计划、厂址选择、厂内布局、生产制造产品;对学校来说,是授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对医院来说是看病和护理。这些行为都是业务行为,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不断前进、充满活力。通过业务行为,组织可以直接达到组织目的的,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的进行,组织还要展开另一项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促进业务行为实现组织目的的手段和保证。
从根本上来说,管理行为与业务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而且,对这两类行为进行区分的意义相当重大。明确管理行为和业务行为的区别,可以让每个管理者明确自己作为管理者的管理职责,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与业务行为者的工作混淆起来。
一、行为的主体不同
从事管理行为的人可称为管理者,如企业中的厂长、公司的经理、学校中的校长、医院中的院长、政府的首长以及各类管理人员。而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行为的主体对于不同的组织来说是不一样的,对于业务行为的主体,可以称为业务人员,如工厂中的工人、公司的职员、学校中的教师、医院中的医生和护士、政府中的一般公务员等。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组织里的人既是管理者,同时又充当了业务人员的角色,如医院的院长在给病人作手术时是业务行为者,而在从事医院的各项事务管理时却是管理者。
二、行为的内容不同
管理行为与业务行为内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管理行为具有普遍性,而业务行为却具有特殊性。尽管不同组织的管理行为有其不同的特殊性,但在不同性质组织中的管理行为,以及在同一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行为基本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为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而业务行为具有特殊性,而不同组织中的业务行为,以及同一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业务行为,却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都带有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业务的特点,如学校的业务行为是讲课批改作业;工厂的业务行为是加工制造产品;医院的业务行为是看病护理病人。正是基于此,有人认为不同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相互之间是可以替换的;而学校的教师、医院的医生、企业的工人以及政府机关的职员所从事的行为就完全不同,他们之间是无法替换的。
三、行为的直接目的不同
应该说,组织中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但是,两者所追求的直接目标却不同。业务行为的直接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管理行为的直接目的却是协调业务行为,使组织目标能有效地实现。
http://www.manage9.com/type.asp?news_id=5

组织行为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组织行为理论是现代管理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它对组织管理中的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价值观、激励、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群体决策、群体结构与过程、组织文化等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组织的生产率和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看法和总评价,是一个人基本信念和判断。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如同社会文化价值观一样,也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通过影响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近而影响组织的效率和效能。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们的行为的核心要素。在组织管理中,要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努力使组织的员工接受并赞赏,从而提高组织凝聚力。特别是进行人事甄选时,要重视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些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悖的人,以免造成未来的冲突。否则,损失将是巨大的,你通过培训灌输组织的理念、文化、价值观,它在那里宣扬另外一种价值观。给你拆台,使你的培训教育工作前功尽弃,这样的人绝对不能选入你的组织中。
价值观及其变化有助于塑造组织的未来。因为价值观影响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价值观影响个人的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价值观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式和问题的看法;价值观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影响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影响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影响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影响人力资源的手段。因此,一个组织明确价值观,即有共同的信念,并严守这个信念,我们内蒙古大学职教工的信念是团结、求实、开拓、创新。
二、激励对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管理中,实施惩罚的威胁或者给予奖励的引诱,是组织鼓励员工执行自己意图时最常用的方法——胡萝卜加大棒。当人们在根据职能划分的群体中做着重复的工作时,最关心的只是维持生产率或效率,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似乎足以确保员工保持一个合理的工作绩效水平。但这一结论有悖于组织行为学中其他很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组织里员工有无数富有独创性。必须转变观念,以“机器里的一个齿轮”到“有待开发的珍贵资源”;从“人是失误的根源”到“创意的来源”;从“生产力目标”到“想要得到好的业绩”;从“实体方面的努力”到“创造性和灵活性”;从“强制”到 “全身投入”。激励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三、气质对人的行为、对人的活动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组织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所以,要尽量使人的气质特点与工作特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利于工作。一般情况下,多血质的人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社交工作。胆汁质的人可以委任以突击性、开拓性工作,粘液质的人可以做一些从事核算和监督的管理工作,抑郁质的人可以安排他们做一些研究工作。
其次,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团体战斗力。人的气质特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合理调整不同气质的人员,组成一个领导班子,组成一个班组,组成一个集体,形成气质“互补”的组合,就可以起到相互克服气质的消极影响,发挥气质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例如:一个领导班子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策,需要有果断、机智、冷静、细心创新、激情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品质,但是,很少有人同时具备上述品质,这就要求气质互补的团体的组合。
再次,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不同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忍程度不同,对思想感情的接受的程度不同。多血质的人豁达大度、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对他们的教育可采用批评和劝导相结合的方式;胆汁质的人积极主动、生气勃勃、容忍力也强,培养教育他们,既要开展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又不能激怒他们,激化矛盾,粘液质的人沉着、坚毅、冷静,情绪反映较慢,对待他们要耐心说服开导,要有事实说话;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刻、脆弱、孤僻、冷漠,对待这样的人,不可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训斥他们,而应在关怀中激励,在照顾中促进,在情感中引导,使他们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或主张建议。这一点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管理人培养人使用人的方面作用更大。
四、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对组织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作好本职工作,胜任本职工作的心理动力。结合各行各业的管理,研究对各行各业的管理有关的职业性格,培养人们良好的职业性格以推动组织效能的提高。例如:要用个体的心理特征的性格规律性,培养教师的热情、外倾、理智、独立的性格,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认真、严谨、探索的性格;培养运动员的顽强、自制、勇敢、果断的性格。
其次,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意性格适应的合理性,把性格独立性过强的人,从协作要求高、配合要求严的岗位调离开;要注意性格互补的合理性,对于具有不同的良好性格的人,发挥他们各自的性格特长,克服他们各自性格中的消极方面,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鞭策、相互弥补的推动管理工作。
再次,做人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奏效。对于理智型的人,可以主动向其提供信息,让其自己通过判断思考改变思想认识;对于情绪型的人,应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更注意用典型的事例,“动之以情”地感化他,使其改变态度;对于独立型的人,要允许他独立思考,勿急勿躁,“以柔克刚”,切记施以压力,这一点对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尤为重要。
五、兴趣是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认识倾向,它对于调动员工的认识和活动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兴趣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人们对有兴趣的事物必然优先集中注意,并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减少分心;兴趣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克服倦怠和疲劳,兴趣还可以增强记忆,诱人进入深入思考。从事有兴趣的活动可以提高效率,因此在学习、工作中应努力激发人的兴趣,讲课、写文章、学习、工作、组织活动都要注意趣味性,组织内部工作也要注意照顾每个人的兴趣。
其次,兴趣可以调动人们的认识和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该种认识和活动。
再次,兴趣影响人的工作方向选择,一个人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如果符合自己的兴趣,就会潜心钻研、契而不舍、事半功倍。另外,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那些有意义的学习工作内容重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兴趣。
六、能力反映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对于个体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差异的研究,在组织管理中有助于管理者收视人才,量才用人,合理分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境界,提高组织活动的绩效。为此,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第一,管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一个单位必须正确确定自己所需要的能力标准,谋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人才,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既要防止片面招聘高学历人才又要注意不顾能力差异,按组织要求,低成本、低标准进入。第二,人的能力要于职务相匹配。不同性质的工作、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求有不同的能力。作为管理者,一般必须具备决策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技术业务能力。但处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上述三种能力各有侧重。担任高层职务的管理者应侧重于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等组织管理能力;担任基层职务的管理者应侧重于业务、技术、事物性能力。同时他们又都应该兼顾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人的能力与工作职务应该相匹配,防止“高职低能”和“低职高能”从而造成工作的效率和人才资源的浪费。第三,人的能力要互补。一个团体中注意不同能力的人互相搭配形成互补效应。第四,有效的加强员工的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随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员工培训以成为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五,用人艺术的关键是发挥人的能力。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第六,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选拔制度。要努力打破陈腐的用人观念,引入竞争机智,建立依照工作绩效择优选拔制度,使人才脱颖而出。
七、群体决策是由多人组成的群体进行的决策,是决策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决策群体的组成要坚持互补性的原则,以提高群体决策的效率。具体体现在:第一,知识结构上的互补。第二,性格、气质和决策风格上的互补。第三,年龄、性别、所处阶层的合理分布。第四,决策群体的人数。
八、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组织文化之所以在组织管理起作用,主要不是靠规章制度之类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主要靠核心的价值观对员工的熏陶、感染和诱导,使组织员工产生对组织目标、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念的认同感,自觉地按照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具体而言,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中具有以下作用:其一,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它指组织文化把组织整体及组织成员个人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引导到组织的目标上来。其二,组织文化的规划作用。组织文化的规划作用是用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软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此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并诱导多数员工认同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其作用机制是优良的组织文化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思想,使信念在员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近而改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有效的软约束,它通过协调和自我控制来实现,可以减弱硬约束对员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一种心理抵抗力,从而使组织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其三,组织文化的凝聚作用。文化是一种及强的凝聚力量。组织文化是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是一种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本组织的文化周围,对组织产生一种凝聚力及向心力,使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组织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组织这个群体,将组织视为自己的家园,认识到组织利益是大家共存共荣的根本利益,从而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愿意与组织同甘苦,共命运。其四,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组织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组织文化就是要创造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其他员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发展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为本单位作出贡献。其五,组织文化的创新作用。建设良好的积极的富有个性和特色的组织文化,是组织独特风格和特色的主要方面,是组织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激发员工创新精神的源泉和动力,是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特征。其六,组织文化的辐射作用。组织文化塑造着组织的形象。优良的组织形象是组织成功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组织员工对本组织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该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内涵。组织文化的建立,组织形象的树立,除对本组织产生很大影响外,还会对社会公众、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组织产生一定影响,在提高组织知名度的同时,构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组织文化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总之,现阶段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组织行为理论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行为理论。企业、学校、团体、政府研究学习它,对提升我国组织管理水平意义十分巨大。
http://www.jt.imu.edu.cn/dangban/szgz/detail.asp?n_id=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