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辣丁孕妇可以吃吗:肺炎和肺结核的区别,咋判断,是否传染,通过何种途径,哪治疗的比较好,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越详细越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0:12
求专业回答,先谢谢各位了!!!
做试管镜有危险吗 疼吗??

肺炎系列之二:几种感染性肺炎简介

  ??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肺炎仍然是威胁当今社会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较多,有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等)、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真菌等。美国约半数以上的临床肺炎病例不能查明病原体。
  ??这里收集有关肺部感染疾病的基本情况,供参考。

  流感病毒性肺炎

  ??致病原 流感病毒。因流感后病毒自上呼吸道继续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
  ??临床表现 轻症者发病类似单纯流感,但发热持续时间长,咳嗽、胸痛较剧,咯片块状淡色粘痰。肺部体征较少。重症者有高热、剧咳、血痰、气急、发绀,可并发心衰,无实变体征。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X线胸片 炎性阴影,两肺散在絮状或点片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展。
  ??预 后 病程可迁延3~4周。患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婴幼儿、老年人发生流感肺炎的比例较高。
  ??潜伏期 1~3d,最短者仅数小时。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手-鼻)传播,通过病毒污染饮食、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也存在。
  ??特异预防 针对性的疫苗。抗流感病毒药物。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致病原 3、4、7型腺病毒与肺炎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咽炎、无痰性咳嗽、不适、寒战、肌痛和头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发热、咳嗽、咽壁渗出物等。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起病缓慢,首先表现为发热、咳嗽等,高热(39~41℃)持续8~14天,起病后3~4天出现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较晚。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可见肺外病症如肾病、肝肿大等。
  ??血常规 白细胞数正常。
  ??X线胸片 广泛的支气管或肺实质受累,呈大片状阴影,伴肺气肿。
  ??预 后 好
  ??流行病学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末、春初;在婴幼儿、家庭、医院及新兵等群体中常可引起流行。
  ??潜伏期 2~14d,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5~6天。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手-鼻)传播,也是重要途径。
  ??特异预防 无

  人类副流感病毒

  ??临床表现 人类副流感病毒(HPIVs)常常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与RSV一样,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咙痛)。它也能造成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和有免疫缺陷人群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四种亚型各有不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I型和II型的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造成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I型是这种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而II型次之。I型和II型均能造成其它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III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IV型很难检出,可能是因为它很少导致严重的疾病。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7天左右。
  ??病毒构造 人类副流感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病毒表面含有溶合酶和红血球凝聚素—神经氨酸苷酶的醣蛋白刺。从血清学上人类副流感病毒可分为4型(I型到IV型),其中IV型又分a和b两个亚型。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大小在150纳米~300纳米之间),形态各异。在外环境下不稳定,在物体表面存活几个小时,肥皂水就很容易使其失去活性。
  ??流行病学特征 与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或接触了污染物而传播的。但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了人的眼睛、口腔或鼻子里的粘膜后就会发生感染,或通过吸入由于喷嚏和咳嗽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感染。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在这种悬浮状态下存活一个小时以上。人类副流感病毒无处不在,绝大部分人在儿童时代已受感染。血清学监测表示,5岁及以上儿童有90%~100%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II型的抗体,有大约75%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体。
  ??诊 断 有两种方法可以诊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感染:1)通过组织培养:分离鉴定在细胞中的病毒或直接检测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使用免疫荧光试验、PCR、酶联免疫反应测定等方法。2)适当时间收集的两份血清标本中IgG特异抗体的显著升高或检测单一血清标本中特异抗体IgM,而得出结论。
  ??预防措施 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然而,科研工作者们正在研制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I型的疫苗。婴儿从母体那里被动获得的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体在婴儿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必须严密注意减少和阻止疾病传播的各种控制措施。经常洗手以及不与感染者共用器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隔离那些得了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虽然还能力参加托幼机构学校活动的孩子,对减少人类副流感病毒的传播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病毒的传播通常都在疾病的早期。在医院里,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防止人类副流感病毒的传播,如经常性的洗手,穿戴有防护性的工作衣和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的方法。

  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并伴有发热和无痰性咳嗽。有10%的病例可以通过放射影像学方法确诊;除肺部症状外,很少见其它诸如心脏的、神经的和皮肤方面的症状。
  ??病原 肺炎支原体,一种小型细菌。
  ??发 病 率 在美国每年发生大约200万支原体肺炎病例,且每年有10万因患肺炎而住院的病人。
  ??后 遗 症 身体复原的过程中常伴有长期咳嗽;其它的后遗症少见,偶尔有该病死亡病例报告,主要是发生在老年人和镰状红细胞性贫血的病人。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接触传播;潜伏期是1~4周。
  高危人群 不同年龄的人群普遍易感,但5岁以下的儿童少见。该病的爆发经常见于青年人群中,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军队和社会机构,在这些组织机构里的该病爆发可以持续几个月。
  ??监测系统 现还没有针对该疾病的国家监测系统。
  ??流行趋势 无法预见。但随着检测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更多的病例将会被发现。
  ??问题和挑战 由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早期发现暴发仍成问题。及早的采取控制措施阻止疾病爆发中的续发病例的发生。,成为控制该病的最大挑战。
  ??机 遇 新的诊断方法(血清学方法和PCR检测方法)的问世是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肺炎的所起的作用及其在严重肺炎疾病中的潜在的辅助作用方面需作进一步探索。

  肺炎衣原体

  ??临床特点 肺炎或支气管炎,逐渐发生的咳嗽并伴有轻微的发热或者没有发热,很少有咽炎、喉炎和鼻炎的表现。
  ??病原学 肺炎衣原体,是1983年从一位患咽炎的大学生身上分离出来,并被确认是肺炎致病微生物。
  ??发病率 在美国,每年被证实有50000个成年人因为肺炎而住院。总的发病率还不清楚。
  ??后遗症 衣原体肺炎感染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Alzheimer病、哮喘、反应性关节炎有关。
  ??传播 人传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危险人群: 不同年龄人群均易感,但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20岁前,50%的人群被证实曾经感染过肺炎衣原体。人一生中常见有重复感染肺炎衣原体。
  ??监 测 没有国家和地区监测系统,正在开展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多方面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流行趋势 还不明确,诊断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确认感染的知识水平。
  ??挑 战 分离病原非常困难,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抗体检测以便确认诊断。没有有效方法预防感染和出现可能的后遗症。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起的作用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
  ??机 遇 提供新的实验室方法来发展诊断技术和评估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

  ??临床特征 在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Hib感染表现为脑膜炎,伴发热、头痛及颈项僵直。其它的Hib感染还可表现为蜂窝织炎、关节炎或败血症。在发展中国家,Hib感染也是儿童细菌性肺炎死因中位列第二的疾病。
  ??病原因子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发病率 在1980-1990年间,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是40-100/10万。1995年由于Hib同源疫苗的使用,儿童发病率降为<2/10万。在发展中国家疫苗未得到广泛应用,故Hib感染是引起婴儿和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
  ??后遗症 死亡率为3%-6%;超过20%的幸存者有永久性的听力丧失。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鼻咽部带菌者或病人的呼吸道飞沫而感染。
  ??危险群体 婴儿、幼童、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托幼机构的全托幼儿。
  ??监 测 国家监测由NETSS和国立细菌性脑膜炎及菌血症报告系统共同实施。实验室主动监测由感染项目暴露点和美国其它地区来实施。
  ??趋 势 自从同源疫苗获准分别于1990年在婴儿及1987年在儿童身上使用以来,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已下降了超过95%,然而成年人发病率却保持稳定。尽管如此,在阿拉斯加本土出生的人比起美国其它地方的人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挑 战 在美国,当前根除Hib策略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同源疫苗在幼童体内免疫原性和抗体持续时间可能性的不同。以此提出了5岁以上人群如何保持长期有效的问题、最佳的用途以及计划等问题。尽管Hib感染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因,但是Hib同源疫苗的费用限制了疫苗在这些国家的使用。
  ??机 会 对Hib疫苗在运输和侵入机体引起发病的预防等方面的评估,会促进这项技术的申请。这也有助于研发其它生物体多糖类疫苗(例如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组链球菌)。对人群免疫效果的深入评估将导致对入侵性疾病的预防及Hib传播预防方法的优化疫苗的战略做深入研究。

  肺囊虫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 由于肺炎囊菌(间质性浆细胞肺炎菌)的多态性和生物特性,以前被归类于原生物。现根据核酸和生物化学分析将其归为真菌。
  ??生活周期 生活周期仍未完全清楚。肺炎囊菌在健康人和动物的肺里均可被发现。这种有机体在免疫缺乏的个体里致病,并且被证实为对那些免疫缺陷的个体来说,肺炎囊菌是导致肺炎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现已明确肺炎囊菌有三个明显不同的形态学阶段:营养体( 原虫)阶段,在这个阶段,肺炎囊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包囊期,成熟包囊(5~8微米)里面容纳了6~8个子包囊体;前包囊期,介于原虫和包囊之间。有性繁殖阶段的存在是有可能性的,没有证据表明在其寄生生活周期中有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阶段。
  ??地理分布 肺炎囊菌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存在于人类和各种动物体内。血清学证据表明大多数健康儿童在3~4岁时已被感染。肺囊虫肺炎发生于免疫缺陷的个体和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当中。

  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肺炎

  ??临床特征 肺炎,一种肺部感染,是以咳嗽和呼吸急促伴呼吸困难为特征。同时也可发生发热和肌痛。
  ??病原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致病细菌。其它细菌(金黄色葡萄状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侵袭新生儿和营养不良儿童。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可在约1/4的肺炎儿童中检出,但与细菌性病原相比,这些病毒较少引起致命性感染。
  ??发病率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所有小于5岁儿童大约有10~20%的会得肺炎。
  ??后遗症 每年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约2百万小于5岁组的儿童死亡,是这个年龄组儿童的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1%的肺炎病例会留下后遗症(如支气管扩张),这些后遗症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险性。
  ??传播途径 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性分泌物可造成该病的直接传播。大部分的儿童肺炎病例为散发,而非爆发。
  ??高危人群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大约75%肺炎死亡病例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营养不良、疟疾和处于社会下层都增加患肺炎的危险性。
  ??监测 发展中国家没有标准监测方法。
  流行趋势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肺炎发病率没有改变,但由于抗生素的更广泛使用,过去十年肺炎死亡数已有所下降。
  ??挑战 抗生素耐药性的蔓延、病例管理系统的使用、卫生保健人员的广泛培训、抗生素供应的保障、非洲爱滋病流行的影响和确定促进全球Hib(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使用的策略。
  ??机遇 Hib结合疫苗(已可使用)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2000年已在美国取得许可)为预防肺炎、降低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最好的机遇。病例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和降低肺炎的危险因素对控制该病也很重要。

  肺炎链球菌病

  ??临床特征 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疾病为肺炎、菌血症、中耳炎、脑膜炎、窦炎、腹膜炎和关节炎。
  ??病原 肺炎链球菌。有超过90种血清型存在;引起侵袭性疾病的肺炎球菌的88%血清型包含于23价多糖肺炎疫苗。小于5岁年龄组的儿童中,7价肺炎结合疫苗含有80%侵袭性肺炎球菌分离的血清型。
  ??发病率 每年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10万~13.5万人因患肺炎而住院、600万例中耳炎和超过6万例侵袭性病例(包括 3300例脑膜炎)。贫困地区的发病率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每10万人口中出现21例到33例不等。
  ??后遗症 侵袭性疾病的住院成人中有14%的病例死亡。神经后遗症和/或学习障碍可能在脑膜炎病例中出现。再次感染的中耳炎病例可能发生听觉损害。
  ??传播途径 人与人直接传播。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2岁以下的儿童、黑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参加托幼中心的儿童和依赖于医疗条件的人(包括HIV感染者和镰状细胞病人)。
  ??监测 以人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已在美国九个州( 总人口 : 1 亿9千万)进行。美国的几个州必须报告小于5岁组儿童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该年龄组的所有侵袭性疾病。一个全国系统跟踪了发生于小于5岁组已免疫儿童的侵袭性疾病。
  ??流行趋势 由于HIV治疗方法的改善和针对儿童新的结合疫苗的使用,一些地区年轻人和小年龄儿童的肺炎链球菌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在公共场所和托幼中心,肺炎链球菌病爆发时有发生。在美国,有β-内酰胺抗性的肺炎链球菌株是很常见的。并且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的菌株正在增多。
  ??挑战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供应不足。23价多糖肺炎疫苗未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多种肺炎感染,缺乏敏感、快速的诊断方法。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机遇 通过在成人中扩大使用23价多糖肺炎疫苗和最近取得许可的针对婴儿和小年龄儿童的结合疫苗,可提高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能力。开展谨慎使用抗生素运动可能减缓或逆转正出现的药物耐药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病原 汉坦病毒。
  ??临床表现 发病急,病初有前驱症状如畏寒、发热、肌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亦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发热一般为38-40℃。以上症状持续短者12h,长者达数日,多数在2~3d后迅速出现咳嗽、气促和呼吸窘迫,非心源性肺水肿。部分患者可有肾损害。前驱期、心肺期和恢复期。
  ??血常规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血小板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血液浓缩。部分患者可有尿蛋白等。
  ??X线胸片 双肺间质浸润影或间质和肺泡均出现浸润影,部分患者可见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预 后 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0%以上。
  流行病学 1993年首次发现,美国28个州均有病例报告,欧洲亦有病例报告。在美国流行季节为春夏季,4~7月为主。
  ??潜伏期 不详
  ??传播途径 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的气溶胶方式传播,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亦可能感染,有报告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预防 严密隔离病例或染疫动物,防止人传人。

  肺鼠疫

  ??病 原 鼠疫杆菌,检痰可查到鼠疫杆菌。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肺鼠疫: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发病急剧,恶寒、高热达39~41℃、脉细速、呼吸急促,病人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病初干咳,继之咳嗽频数,稀薄泡沫样痰,痰中混血或纯血痰。继发性肺鼠疫: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稀薄泡沫样血痰。
  ??血常规 白细胞增加
  ??X线胸片 胸部可见大小不同、密度不等、边缘不整的阴影,有时可见胸腔积液。
  ??预 后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
  ??流行病学 动物间鼠疫流行。
  ??潜伏期 腺鼠疫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肺鼠疫潜伏期短。
  ??传播途径 肺鼠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 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肺炭疽

  ??病 原 炭疽杆菌
  ??临床表现 发病急剧、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气促发绀,咳黏液血痰,一般神志清醒。重者发绀、血压下降、脉细数,出现休克。随后迅速出现呼吸衰竭,意识丧失、死亡。
  ??实验室 白细胞增多。检痰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有夹膜炭疽杆菌。
  ??X线胸片 纵隔阴影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预 后 预后不良。
  ??流行病学 在人群间和动物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传播途径 吸入含炭疽杆菌芽孢的飞沫或尘埃而感染。
  ??预防 接触炭疽菌后48小时内可预防性服用抗菌素。减毒疫苗皮上划痕接种。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接种卡介苗可提高机体对将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
  本病分五型,成人以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病人有低热、乏力、纳差、咳嗽和少量咯血。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被发现。老年人发病亦常不典型。胸部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痰结核杆菌检查亦有助于确诊。
  治疗方面,必须严格按医嘱完成抗结核化疗,治病彻底,否则会影响疗效或导致复发。

  注意事项:
  1.按医嘱坚持全疗程(一般需9个月)规律(天天服药)。什么时候停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胸片、痰菌检查结果而定。
  2.除吡嗪酰胺分三次口服外,其他药物主张一日一次顿服;利福平最好于清晨空腹时服用。
  3.服利福平后小便呈桔红色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耳鸣、重听、口周发麻、视觉异常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有发热、咯血时应卧床休息。
  5.多食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少食含脂量高的食物;必须戒烟,饮酒亦节制。
  6.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所用食物、餐具要与家人的分开,不要和婴幼儿并头睡在一起。
  7.居室常开窗通风,病人的被褥等物品应常在阳光下暴晒。

肺炎有两种一种是大叶性肺炎,也就是我们临床上常说的肺炎,大叶性肺炎不传染,是由肺炎球菌感染而发病。发病急,病程短,有畏寒、发热、胸痛,典型的症状是吐铁锈色痰;在X光下呈现以肺页为特征的大片状阴影;治疗及时,一般病程为一到两周左右;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是由结核杆菌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常都有肺结核病的接触史,或是家庭或是邻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肺结核的症状在急性期可能出现低热、咳嗽、咳痰,两颊潮红,食欲不振、消瘦等,如果病变侵犯到血管可能有咯血;肺结核病人大多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在X线下根据病期不同可能有不同X线表现,其病变多位于肺尖部,从浸润到空洞,从硬结到钙化灶,可有多种表现。诊断依据是1,结核杆菌阳性;2,X线表现;3,血沉加快;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目前国家对结核病实行驶全免费治疗,通常治疗采用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综合治疗,只要坚持正规、系统治疗,其疗效还是不错的。平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适当的锻炼身体,避免受凉感冒。

专家回答你的问题:

仅从临床症状来鉴别是不行的,必须要靠影像学及其它检查.我把六版<<内科学>>关于两种病的症状简略写上,仅供参考.
肺结核:1.咳嗽咳痰 最常见.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感染痰呈脓性.
2.咳血 1/2-1/3的患者有.
3.胸痛 结核累及胸膜有.
4.呼吸困难
5.发热 最常见,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6.部分患者有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女性可有月经不调.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咳嗽 最常见,初期不易与肺结核鉴别.当肿瘤引起支气管
狭窄咳嗽加重,呈高调金属音,具特征性.
2.咳血(痰中带血,晚期大咳血),喘鸣,体重下降,发热.
两种病初期不易鉴别,到了晚期各种典型症状才出现.
有结核病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0倍,组织学类型主要是腺癌.
肺癌不传染,原发性肺结核预后好,但是复发时成为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是防治的重点.如果你现在有肺结核那要小心了

肺炎和肺结核,同属肺部疾患。而肺炎是临床肺系疾患中最常见的病证。当患者发热、咳嗽、胸部透视有阴影时,就应慎重考虑是肺炎还是肺结核,如果不认真仔细分析,可致误诊而延误治疗,给病人造成很大的损失。两者怎样进行鉴别,现分述如下:

(1)支气管肺炎在X线显示肺门纹理增重时,应与肺门淋巴结结核进行鉴别。①先从症状上鉴别:支气管肺炎大部分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咯痰、喘促。肺门淋巴结核一般无症状,当淋巴结肿大到一定程度压迫支气管时才发生咳嗽症状。②支气管肺炎的重要体征是两肺有干湿性罗音,而肺门淋巴结核则缺乏肺部体征。③血象特点: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细胞不高,淋巴细胞增高。而当感染结核时,单核细胞增多,相对淋巴细胞减少。④胸透时两者都有肺纹理增重。支气管肺炎时,炎症由支气管扩散,所以,肺纹理增重且很快肺野出现斑点状阴影,由肺门向外播散。肺门淋巴结结核时,肺门附近的肿大淋巴结及淋巴结周围炎形成肺门影增深,但肺野无病灶。故及时作胸透复查有助于鉴别。

(2)浸润性肺结核与支原体肺炎鉴别。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引起,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数无症状。当支原体肺炎仅有低热、干咳及肺部有片状阴影时,容易与浸润性肺结核混淆 ,故应鉴别。①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肺部浸润是从肺门延至肺野,有时很轻有时却弥漫较广,尤以肺中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阴影。往往一处已消散而它处又有新的浸润发生。浸润型肺结核病多发生在两肺尖或上部呈毛玻璃样的边缘模糊阴影。②支原体肺炎体征轻微而X线常有显著病变,这是它的特征之一。③支原体肺炎病程约2~3周,可不治自愈,但常有复发。而结核性浸润病变吸收较缓慢,必须要及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④冷凝集试验,在支原体肺炎发病2周后为阳性(1∶32以上),结核则为阴性。必要时需作结核菌素试验来进行鉴别。

肺炎和肺结核,虽都属肺系疾病,但肺炎起病急而病程短;结核大多起病缓慢,而病程长。误诊常易发生在早期,除认真观察及掌握病史、症状、体征外,及时做胸透及血象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仅从临床症状来鉴别是不行的,必须要靠影像学及其它检查.我把六版<<内科学>>关于两种病的症状简略写上,仅供参考.
肺结核:1.咳嗽咳痰 最常见.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感染痰呈脓性.
2.咳血 1/2-1/3的患者有.
3.胸痛 结核累及胸膜有.
4.呼吸困难
5.发热 最常见,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6.部分患者有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女性可有月经不调.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咳嗽 最常见,初期不易与肺结核鉴别.当肿瘤引起支气管
狭窄咳嗽加重,呈高调金属音,具特征性.
2.咳血(痰中带血,晚期大咳血),喘鸣,体重下降,发热.
两种病初期不易鉴别,到了晚期各种典型症状才出现.
有结核病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0倍,组织学类型主要是腺癌.
肺癌不传染,原发性肺结核预后好,但是复发时成为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是防治的重点.如果你现在有肺结核那要小心了.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报道) 在肺部的疾病中,肺结核、肺炎、肺部肿瘤这三类疾病是最常见的,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病人里,这三种疾病的名字经常听见。可是在肺部的数百种疾病中,如何来分辨肺结核、肺炎和肺肿瘤,严格地说是很难的,最后确定是那种疾病,还必须通过有关的检查才能最后肯定。比如:肺结核与肺炎的分辨到最后还得通过病原体即细菌学的检查,肺肿瘤,还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恶性的要找到癌细胞,有时还要与良性肿瘤通过活组织或手术以后病理检查来鉴别,再说每一类疾病都有它们的特殊性。肺结核,有的病人在痰中找结核杆菌,查找了数十次始终未能找到;肺炎因细菌的型类不同,而可以有不同的肺炎,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大肠杆菌性肺炎、绿脓杆菌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等;肺癌又可因癌细胞的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不同而有不的肺部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炎性假瘤、肺脂肪瘤、肺畸胎瘤等等。再又如在同一个病人肺部可以既有肺结核,又有肺炎,还有肿瘤,甚至同一病人肺部可以存在两种癌症。这些都说明,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是有其复杂性的一面,有时显得非常困难。

我们在书本上发现,某种疾病有什么样的症状,检查时有什么样的体征,但是到了具体的某个病人身上,就不一定有那么具体的体现和给你一定的阳性体征。我们大家知道呼吸系统疾病在最初所表现的症状可以大同小异,有发热(有的低热)、咳嗽、咳痰、胸痛、盗汗,有的甚至咳血,这时很难确定是哪一种肺病,尤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如肺结核病人在有其他细菌感染时,也可以同时有肺炎的存在,这时病人不是低热了,而可以有高热、咳痰不会是白色泡沫痰,而可以有脓痰了。又如肺结核病人如果有肺癌的存在,那么,病人会日趋消瘦,肺结核的治疗会无济于事,因为这时候病人的主要矛盾是肺癌了,再如: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如果有肺癌的存在,那么,我们胸腔穿刺抽胸水,不是象单纯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长比较得慢,而且经抗痨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以后即慢慢会消失。而癌细胞侵犯胸膜以后发生的癌性胸水,大部分病人是血性胸水,而且生长非常快,今天穿刺抽水以后,二、三天后又会生长出来。

痰中的结核菌检查、普通致病菌培养,以及痰中脱落细胞的检查(即痰中癌细胞的检查)可帮助我们直接找到病原体。

胸部X光片:在胸片上我们可以发现病灶的形态、大小、范围、密度高低以及病变的部位与胸膜和纵隔、心脏的关系、病灶的内部结构等等。从而根据各种肺部疾病在胸片上表现的特征来判断它的性质,胸部的X线片可以有正位胸片、侧位胸片、斜位胸片、凸位胸片、断层胸片(现已很少拍摄大部分以CT代替了,但此检查比较经济,有时可以达到同样的检查目的),还可以根据医生设计的体位进行拍摄胸片。

胸腔穿刺检查:胸腔穿刺分肺穿刺和胸膜腔穿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活组织检查,胸腔穿刺和肺穿刺还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如肺脓样的穿刺抽脓并注入药物,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抽吸,还可以注入药物等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项检查是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由鼻腔插入深入气管支气管至肺段支气管进行直接观察发现病灶,也可以通过组织检查钳、夹取病灶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也可以通过专用的刷子洗刷病灶部位,再将洗刷液进行检查,发现病原体或癌细胞,还能对某些肺病进行灌洗治疗,疏通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通过支气管镜注入治疗药物,如有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还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用钳子夹出。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即CT):作用与胸部X线检查同,但它更精细、层次更多、分辨率更高,病灶位置更精确,如果检查时使用造影剂,那么图象就更清晰,便于我们对病变部位的立体观察和动态变化观察。开胸探查:这是需要胸外科医生密切配合,这项检查,不是任何肺病的病人都可以做的,否则病人不容易接受,医生也不会贸然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