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无常:乘坐磁悬浮列车对身体是否有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31:27
磁悬浮列车厢体装有磁场强大的超导电磁铁,超强磁场的环境对人体无害么?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导致地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存自然环境的劣化引发了自然灾害和大范围发生的流行疾病,自然法则的报复已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居住生态环境已是地球居民日益共同努力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材料科学家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的理念,立刻获得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863计划和973计划也将生态环境材料列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生态环境材料是维护人类居住生态环境平衡、净化居住空间的环境材料,它具有净化环境、修复环境生态、对人体保健等功能。
1.发展纳米生态环境材料的意义
1.1 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健康的保障
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研究表明:目前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是:空气污染和电磁辐射。
造成空气污染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外,居住空间的污染主要来自室内环境材料(包括装饰材料和家具等)。众多挥发性有机物普遍存在于建筑环境材料中,造成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建筑环境材料直接与人类住宅环境和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发展有益人类健康的生态环境材料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范围环境电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一些大都市局部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已经超过了健康安全控制标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电磁辐射污染将危害人民的健康和工作生活的和谐环境,因此,发展环境电磁生态材料已受到国际范围的重视。
发展生态环境材料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确保人类健康地生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世界许多国都把发展生态环境材料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纳米技术是提升生态环境材料功效的重要技术途径
近年来生态环境材料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究其原因是:纳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态环境材料从低效的自然效应提升到高效强化的功效。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生态环境材料,利用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能使生态环境材料发挥出奇特的功效。大量研究表明:将微量的纳米生态环境材料与其他环境材料复合,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可赋予环境材料生态环保或保健功能。例如:TiO2纳米材料添加到涂料中,可使涂层在紫外线和氧的作用下具有某种自清洁能力;纳米级掺杂铁氧体具有高效宽频吸波效果等功能。
近年来纳米生态环境材料异军突起,例如:纳米电磁吸波材料、纳米空气净化材料、纳米自清洁涂料等等,纳米材料已发展成为生态环境材料中的一支奇芭。
2.纳米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
2.1发展生态环境材料日益受到重视
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讨会上.材料科学家首次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的理念。近20多年来,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对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非常重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1994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随后国际标准化机构(IS0)也开始讨论制定环境调和型制品(ECP)的标准化,大大推动了国际上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制定出了一些有机挥发物[VOC]散发量的试验方法,规定了一些生态环境材料的性能标准,对一些环境材料制品开始推行低散发量标准认证,并积极开发了一些生态环境材料新产品。在提倡和发展生态环境材料的基础上,一些国家已经建成了居住或办公用的健康建筑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我国建设部和上海市都正在组织生态环境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和相关规范,建筑生态环境材料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生态环境材料的主流是“保健型”和“环保型”
21世纪的环境材料不仅要求有高强度、耐久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应保健功能和环保功能,因此,目前生态环境材料的主流是“保健型”和“环保型”。保健型生态环境材料是指改善居住环境与有益人类健康的环境材料,可具有空气净化、抗菌、防霉功能和电化学效应、红外辐射效应、超声和电场效应以及负离子效应等功能;环保型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对居住环境空气、温度、湿度、电磁生态环境具有保护和改善效果的环境材料。目前在国际上已有实际应用的生态环境材料:
2.2.1保健型生态环境材料
(1)抗菌环境材料
抗菌环境材料在日本颇为盛行,它是由纳米级抗菌防霉组分与环境材料复合制成的。最初是为医院防止病毒感染而研制的,以地板材、墙材、地毡、壁纸等产品为主。而近年来除卫生陶瓷、内装饰地板材、涂料等产品之外、还推广到人造大理石、厨房用品、涂抹地板材、天花板等产品。此外还有抗菌防霉混凝土,它是在传统混凝土中掺入纳米级抗菌防霉组分,使混凝土具有抑制霉菌生长和灭菌效果,该混凝土已被应用于畜牧场建筑物。
(2)健康生态环境材料
近年日本和巴西等国家发现纳米电气石具有有益人体健康功能,其健康机理是:光化、压电、热电、超声红外的物理效应和微量元素、稀土的生物效应、负离子效应。将其与建筑环境材料复合可制成保健生态环境材料,它可以净化环境、增加空气中负离子成分,活化人体机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2.2.2环保型生态环境材料
(1)净化空气生态环境材料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有直接的危害,为了净化各种有害气体人们研究了各种净化空气生态环境材料。按其特性可分类为:物理吸着型、化学吸着型、离子交换型、光催化型和稀土激活型净化空气生态环境材料,其共同的技术特点都是应用了纳米技术和纳米效应提升和强化其空气净化功效。
(2)净水生态环境材料
将高活性的纳米净水组分与多孔混凝土复合,利用其多孔性和粗糙特性,使其具有渗流净化水质功能和适应生物生息场所及自然景观效果。净水生态混凝土用于河水、池塘水、地下污水源净化,保护居住生态环境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3) 吸附NOx生态环境材料
汽车废气中的NOx会诱发人体呼吸器官疾病,对环境会造成光化学雾和酸性雨污染。吸附NOx生态环境材料是在砂浆或混凝土等道路环境材料中添加纳米级TiO2等组分,利用氧化钛在阳光的作用下分解NOx为硝酸,以净化大气。吸附NOx生态环境材料可用作高速公路围墙的大气净化吸音板和大气净化、低噪音路面砖,日本1998年就将其应用于道路工程。
(4)自动调湿生态环境材料
纳米级天然沸石(Zeolite) 与建筑砂浆复合可以制成自动调湿建筑砂浆。环境调湿性建筑砂浆的特点是:优先吸附水分,水蒸气压低的地方,其吸湿容量大;吸放湿与温度相关,温度上升时放湿,温度下降时吸湿。调湿性环境材料比较适合对湿度控制要求比较高的美术馆之类的建筑环境。如:世界首例使用环境调湿建材的工程是1991年日本月黑雅叙园美术馆内壁,此后还用于成天山书法美术馆、东京摄影美术馆等。
3.纳米电磁生态环境材料是目前生态环境材料科学前沿课题
3.1 研究电磁生态环境材料的意义
电磁生态环境材料是治理和净化人类居住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电磁吸波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磁辐射设施进入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据报道,其人为的环境电磁能量密度每年增长可达7~14%,使空间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客观上已形成电磁辐射污染,并被国际上公认为第五害。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与防治已成为国际范围的研究热点,电磁生态环境学正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集电磁学、生理学、材料学、生态学、纳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科学。
3.1.1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电子仪器、设备的电磁干扰。
(1)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按对人体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即波长越短,危害越大。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热效应:当人体吸收电磁辐射能会转化为热能超过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时,对人体造成损伤或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非热效应:长时间经受电磁辐射会使人出现烦燥、头晕、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这是电磁辐射的远期效应。
目前,国际范围环境电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局部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已经超过了健康安全控制标准。已有研究资料表明:电脑的后半部分电磁辐射较严重,若办公室内电脑呈“背靠背”方式排列,对使用者影响较大。
(2)电磁辐射污染对人类工作环境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可能干扰广播、电视、通讯设备的正常工作。工业、交通、军事、科技、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工作也会受到环境电磁辐射的干扰,造成信息失误、控制失灵,对通讯产生干扰和破坏,甚至酿成重大事故。环境电磁场,特别是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静电场可能引起放电、爆炸和火灾,对生产和人身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3.1.2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环境电磁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关切和不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经把电磁辐射列入“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同时,电磁污染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1943年,国际上就成立了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研究各种电子仪器、设备之间的相互共存、互不干扰的问题。随着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较强的电磁辐射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安全和健康,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便又开始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安全标准。1983年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频率为100kHz至300GHz的射频电磁场辐射限度的暂行准则》,该准则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环境保健规定的一部份。
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也将电磁辐射列为有害的环境污染源。明确规定必须对电磁辐射切实加强防护和管制。1979年1月20日由卫生部、第四机械工业部联合颁发《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1987年报2月22日卫生部发布《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1988年3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1989年颁布了《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
3.1.3电磁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前景
电磁生态环境材料是维护人类身体健康和净化环境的生态环境材料,因此其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1)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电磁环境生态材料可用于建筑领域,在电磁波防护领域,通常采用电磁屏蔽进行防护。由于电磁屏蔽会带来电磁波高反射弊端,因此目前某些场合对屏蔽材料的要求也由过去的高反射调整为高吸收低反射。在电磁辐射所覆盖的范围内(公共建筑、公共场所、居民生活居住区等),应从建筑物本身采取措施(使电磁波吸收),即选用具有吸收电磁辐射的建筑材料,从而衰减室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以防电磁干扰和危害居民的健康安全。
(2)制造无电磁辐射污染的环保电器
对在距人体较近范围内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如微波通信工具、电脑等,宜从设施本身采取措施,吸收电磁波,以防电磁干扰和危害人体的健康安全。研制纳米级宽频吸波剂,将其以多介质层界面涂层方式应用到电气设备的外壳内表面,制造无电磁辐射污染的环保电器,旨在从源头治理电磁辐射污染,有效吸收危害人体健康的电磁辐射波,改善生态环境环境。
(3)消除电磁辐射干扰
电磁生态环境材料可用于防止电磁干扰领域,用于建筑物、桥、塔等处时,可以防止雷达伪像;在通信基地,可以用来改善通信质量;在机场、码头、航标、电视台和接受站附近的高大建筑上,可以用来消除反射干扰;用于医院、加油站和剧场可避免手机等通信工具的干扰和影响。电磁生态环境材料对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的磁悬浮列车和地铁重大项目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可消除电磁辐射污染,对防止反射电磁辐射和杂散弥流电流干扰,确保运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4)国防军事防信息泄漏
电磁生态环境材料可用于作战中的军事隐身构筑物、防电磁波干扰的科研部门、精密仪器厂以及国家保密单位的防止电磁信息泄露等部门。
3.2纳米电磁生态环境材料研究成为国际范围热点
3.2.1 电磁生态环境材料是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新热点
随着电磁辐射日益严重,国际上开始重视电磁生态环境材料的研制。研究环境吸波材料的起始目的是为了避免高大建筑物对电磁波的影响,因为高大建筑物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会引起电视产生重影、干扰通讯等等。日本专利JP77027355 B“混凝土或砂浆中掺加吸波剂”报导:在混凝土或砂浆中掺加铁氧体粉末材料,使其具有吸波性。由于其铁氧体是直接简单地掺入砂浆或混凝土中,铁氧体不能有效发挥吸波效果,故吸波效果比较差达不到治理电磁辐射污染作用。有文献报导将纤维混凝土板或轻质混凝土、Ferrite磁砖、等应用于外墙板中,作为建筑用吸波材料[9],但上述建筑吸波材料不是以治理电磁污染为目的,所能吸收的电磁波频率比较窄,吸波效率比较低,尚不能有效治理电磁辐射污染。有关治理城市电磁污染的电磁生态环境材料是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新热点,其研究基本上属于起步阶段。
3.2.2 纳米电磁生态环境材料方兴未艾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吸波材料方兴未艾。纳米吸波材料具有极好的吸波性能,同时具备波频带宽、兼容性好、质量轻和厚度薄等特点。美国研制出的“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大于99%。
纳米粒子对电磁波具有吸收作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因此纳米微粒材料对这种波的透过率要比常规材料强得多,这将大大减少波的反射率;二是纳米微粒的比表面积比传统吸波材料大3~4个数量级,对电磁波的吸收率也比传统吸波材料大得多。这样电磁波反射信号强度就大大降低,从而起到了良好的吸波作用。
目前,纳米电磁生态环境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研究应用刚刚起步,许多应用基础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既然生产出磁悬浮列车并且投入运营,设计者和批准运营的部门也一定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就如同手机的使用一样,轻微的辐射电离环境肯定存在,但经过屏蔽防护,对人体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所以没有必要过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