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异地年检需要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重要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4:25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的一个老词。六十四年前,它被毛泽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自此之后,“实事求是”便成为我党的一条重要思想路线,成为指导人们实践的一个重要准则。

(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各有一个堪称其象征的名词:对应毛泽东的是“实事求是”,对应邓小平的是“解放思想”,对应江泽民的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肯定是密切关联、一脉相承的,但比较起来,当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和本质。这是因为:1)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在这个意义上,解放思想可谓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而实事求是则是解放思想的最终归宿。2)与时俱进应当是实事求是的题中之义,抑或是其本然要求,这个道理简单得很——如果时代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实事求是”自然就会要求我们去“与时俱进”,否则,怎能做到实事求是呢?

由此观之,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践行实事求是、并最终做到实事求是,那么,我们的事情就会好办得多,发展就会健康得多,人民就会幸福得多。

(三)只可惜,坚持、践行并做到实事求是,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的原因,集中体现在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四)客观方面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来自真理的隐蔽性。客观事物及其内在规律“客观地”摆在那里,它和真理之间只有“一尺之遥”,其间的间隔就是人们正确认识规律的过程。正是这个“一尺之遥”,带来了真理的“隐蔽性”:人类只有在走过这段路程、揭开覆盖着规律的那层面纱之后,才能使规律变为真理。漫长的人类文明史证明:其一,揭开那层面纱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其二,即使穷极全人类、全时间的努力,也不可能全部地揭开那层面纱,也不可能让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其中的原因有三:首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有无限性,而人类却受到有限性的束缚;其次,人类是一种处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之中的动物,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则是先验地、“完善地”、客观地摆在那里,以不完善来认识完善,则只能是一个不断逼近的、没有终点的过程;第三,用来检验真理的实践存在着时间性、地点性、局部性、偶然性、层次性和一定程度的主观性,由此带来实践检验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这就是说,无论人类怎样努力地去“求”,也不可能全面彻底地获取“实事”之“是”。既然如此,“实事求是”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吗?

(五)主观方面的原因,质而言之,就是人们在主观上未能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去思想、去实践。其外在表现则比较复杂了。

应当看到,所谓的“客观事物”应当包括两类。第一类可称作“自然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这类事物是纯粹客观的,其规律性也具有纯粹的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类可称作“社会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客观事物”(人化自然物和社会存在物)。这类事物及其规律虽然具有足够的客观性,但不是纯粹客观的,因为它们不可能摆脱人类能动本能的影响,也不可能纯粹地“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实事求事难的主观原因,恰恰就从这里发生了。其主要表现:

一是标准的主观性。对社会存在物而言,“是”的标准带有主观性,或者说,对于什么是“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思想观念等,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举个简单的例子:青年男女真诚相爱,他们的父母却坚决反对,那么,顺从父母“是”呢还是顺从子女“是”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随着前述的几个不同而不同。再如,相对于自然科学领域,发生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争论尤为突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也在于这个标准的主观性。

二是方式的多元性。求取“实事”之“是”,实在有着太多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方式。价值观念、哲学理念、人文传统、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甚至是个人特质的不同,都会带来求取方式的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求取的成效。比如,数千年间中西之所以走出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相当程度上就在于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求取方式”,由此决定他们收获了不同的“求取结果”。

三是主体的复杂性。践行实事求是,根本在于主体,因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然地摆在那里,而能否把它们求取出来,则是由人本身决定的。问题就在这里发生了。现实中的每个人,总难摆脱他所身处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而且,同样的社会关系施加在不同的人身上,还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由此便引发了主体的复杂性,由此复杂性则引发了:当着不同主体面对“实事”时,会因为各自利益导向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总有一些人,他们在主观动机上根本就不想去实事求是,或者说,如果坚持实事求是,可能会招来痛苦甚至灾难;还总有一些人,他们虽然在主观上想去实事求是,但因方式不当而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走了岔路;更有一些人,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样做是实事求是的,却不付诸行动、不去践行。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比如那个“指鹿为马”,难道那些士人和“仕人”们不清楚什么是鹿、什么是马、赵高指的那个动物是什么吗?当然是知道的。然而,他们仍然会“认鹿为马”。

四是权力的压迫性。这里说的权力,是种广义的“社会权力”——那种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占有的、用以控制和引导成员精神及其行为的能力。这个权力当然包括官者拥有的那种行政权力,也包括每个社会成员拥有的非行政权力。权力这个东西,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的;从权力的本然意义上看[可参见拙作“社会权力论”],它应该是弘扬实事求是、而非压制实事求是的。然而,我们却常常看到,现实的权力却总会残酷地压制实事求是。前面提到的“指鹿为马”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什么现实权力会压制实事求是呢?因为现实权力总会代表某种局部的利益,而“实事求是”却不是任何局部利益的代表,抑或,它会同任何局部利益的代表以对抗的形式存在。

(六)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其之所以难,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如上所述。只不过,对于这个难,还有必要做个梳理。

如果其难因自客观原因,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就主观方面而言:

如果其难因自标准的主观性和方式的多元性,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其难因自主体的复杂性,应该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如果其难因自权力的压迫性,那么,应该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训,毛泽东作了科学解释,邓小平提升到思想路线。是作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