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始祖是谁:列夫 托尔斯泰的著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7:45:30

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63~1869)
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自传体小说《 幼年》《童年》(1855)《少年》(1857)
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
短篇小说《琉森》(1857)
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

  一、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扩展介绍:
  1、《战争与和平》 是一部描写19世纪初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文本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2、《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3、《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短篇小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中篇小说《哥萨克》
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中篇小说《波利库什卡》
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
“人民戏剧”:《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等
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
长篇小说《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真实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还有《复活》、《战争与和平》、《克莱采奏鸣曲》和《伊凡·伊里奇之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