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桃花运txt下载80:能不能列举一下中国古代的画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0:59

太多了,除了楼上说的,像李成、范宽、巨然、董源、吴道子、阎立本、李煜.
  五代时期的周文矩、顾闳中、赵干、戴 逵 、曹不兴与卫协 .
  南北朝的宗炳、张僧繇、谢赫、陆探微、顾恺之,隋唐的张萱、周昉、曹霸、韩干、韦偃.
  五代的还有 黄筌、徐熙、荆浩.
  两宋的宋徽宗、郭熙、张择端、李公麟,元代 赵子昂、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王冕 .
  明的戴进、吴伟 、沈周 、文征明、仇英、周臣、林良 .
  清代的郎士宁
  扬州八怪任伯年与吴昌硕、徐悲鸿 、黄宾虹 、齐白石、陈师曾 。
  近代的不说了,关山月、傅抱石。。。。。。

  打完累死了,楼主觉得帮上你了就追加点分吧,也算俺没白敲这半天。

  你要南北朝时期的吧
  宗炳(375一443年),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土族,东晋未至南朝宋元嘉(文帝刘义隆中,屡次征召作官,俱不就。他游山玩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徜徉山水,饮溪栖谷30余年,可谓终老山林了。由于他经历过无数的美丽的山川景物,发掘出山水美的真谛,因而画山水时,能够“以形媚道”,畅其神韵。他除画山水,又善弹琴,还信佛教,在庐山参加慧远憎的“白莲社”,曾作《明佛论》。他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老病,才回到江陵。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著有《画山水序》,内中云:“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述了远近 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比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Pmilippe Brunlles co,1377一1446年)创立的远近法的年代约早一千年。并主张“神畅”之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 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王微的山水画与宗炳相近,放情丘壑。亦有画论,意远迹高,与宗炳均为文人画之先驱。他提出 画画应“以神明降之”,并以整炼的语言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均是讲画山水画不是自然主观的死板摹画,而是应抒写自己的感情,才具有生命力。根据文献记载,六朝山水画名作甚多,如顾恺之画过《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山水》六幅,夏侯瞻画过《吴山图》,戴逵画过《剡山图卷》,徐麟画过《山水图》、宗炳画过《秋山图》,谢约画过《大山图》,陶宏景画过《山居图》,张僧繇画过《雪山红树图》等。就表现技巧看,都能很好处理空间结构,把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加以概括、提炼和集中;就创作思想上看,均能以主观思想感情对待自然景物,做到了比自然更真实,更完美,更集中。故宗炳在他的《山水画序》里说:“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见其弥小。”并推论处理画面时,“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仑之形, 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这时描写自然界的真实,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

  谢赫,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是当时最有才能的画家。姚最说他有惊人的敏锐观察力,“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需一览,便工操笔”,赞扬了他作画的高度技巧。他又是我国杰出的理论家,《古画品录》,讲作画应以“六法”为标准,后世奉为典范。
  这六法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摹写》。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千百年来画家和艺评家一直所追求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里简略的说它是画家表现於画面上的物象是否生动传神,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没有界限的区分,只要欣赏者在内心产生共鸣的效果就算是作品达到传神的目标。深入的说《气韵生动》的意思是指作品上表现的物象,色彩、线条应是流畅、敏捷而有独特的风格特徵。
  他同时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宫廷画家。他和他的两个弟子,一个是“性尚铅华”的沈标,一个是“见赏春坊”的焦宝愿。再加上一批善画妇女的画家,被称为“宫廷派”。谢赫为官廷服务,也就随追时尚,赶时髦,赶新潮,“一月三改”。求“新变”,避“古拙”是很不容易的,可是谢赫却能做得精工细密。所以姚最评他“点刷妍精,意在切似,目想毫发,皆无遗失,丽服靓妆,随时改变,直眉曲鬓,与世事新,别体细微,多自赫始。”宫廷画既然为当时的最高统治服务,也如“宫廷诗”一样,要画“神女”、“佳人”,乃至“娈童”们的肉体、衣饰、舞姿、睡态,以及酒后的种种神态。他的画同时注重色彩,“点黛施朱”,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张僧繇,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相传为吴人,据同治《湖州府志》所载,证实其为今之浙江吴兴人。天监(502—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门上用天竺(古印度)画法以朱色及青绿色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姚最《续画品录》中说:“善图塔庙,超越群工。”张彦远家曾藏有张僧繇的《定光如来像》,并亲眼看到过他的《维摩诘》、《菩萨》等作品。张僧繇生平勤奋,《续画品录》说他“俾昼作夜,未曾厌怠,惟公及私,手不释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足见他业精于勤的可贵精神。在色彩上,吸取了外来影响。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

  陆探微(?一约485)。南朝宋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肖像人物,据《历代名画记》所载,他的68幅作品中,肖像画占总数的六分之五,其中又分历史人物肖像和实现人物肖像。南齐高帝萧道成很喜欢他的画,收藏的384卷名画中,把陆探微放在第一位。陆探微所造型的人物形象,被张怀瓘评为“秀骨清象。似觉生动,今人凛凛(1in,畏惧。)若对神明。”这说明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概括了当时江南人的那种削瘦型的形象。在敦煌壁画280窟、432窟中的佛和菩萨,均广额、小颐、秀颈,眉宇开朗、清秀俊丽、神情恬淡,可以看出这种风格。他的儿子绥及弘肃,亦善画人物,很有成就,也被誉为“体韵遒举,风彩飘然”。其弟子甚多,较著名的有江僧远,他也是“用笔骨梗”;毛惠远则达到了“纵横逸笔,力道韵雅,超迈绝伦”的程度,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顾恺之(约345一406年),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军,义熙(405—418年)初任通直散骑常侍。他是一个少年成名的很有天才的艺术家,20岁前后就在建康瓦棺寺绘制维摩诘像,佛像神情,表现出维摩诘居士无病而装病的神态,具有悠然超世的精神,获得社会人才的普遍赞扬。刘裕北伐南燕,顾恺之为作《祭牙(旗)文》。他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擅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或说他“痴黠参半”,实际上是东晋偏安江左,社会动荡,军阀横暴,文人遭祸,士族文人崇尚清淡玄学,这是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态度,顾恺之作为一个文人画土当然也不会例外.他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意点睛,决不草率从事。如他画嵇康、阮籍肖像的时候,很长时间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这个,指眼珠)”。又曾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上三根毛,而益觉有神。后人论述他的画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及唐人吴道子的“疏体”。画论中,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顾恺之的创作丰富,内容广泛,《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都有详细的记载。现存的摹本《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列女仁智图》等,可以看到他的很高的艺术水平。
  《女史箴图卷》,是一幅我们现在尚能看到的最古的画卷,可能是隋唐时代的摹本,它为未米芾的《画史》和《宣和画谱》所重视,又为近代董其昌,项墨林等评论家、鉴藏家所称赞。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为英军队清宫劫去、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女史箴图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作讽刺贾后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的。现存九幅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第二幅是表现班姬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

  第三幅画的是山水鸟兽,与汉画像石、敦煌北魏壁画画法相似;第四幅是描写宫廷妇女化妆,表现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一节的修容情形;第五幅表达的是夫妻之间,也要“出其善言,千里应之”,否则“同龛以疑”。
  第六幅是表现一夫多妻制;第七幅是表现“欢不可以读,宠不可专”的内容;第八幅是表现妇女必须服从丈大的支配;第九幅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画家并不是只作抽象的描绘,而是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刻画出典型人物。如第一幅,由于一只大熊攀槛欲上而引起的紧张局面,汉元帝、卫士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想逃跑的神情,与冯姨好(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好的形象。又如第四幅,原文的含义是告诫女性不要专门爱打扮面不修养“德性”,如何表现这一复杂而抽象的内容是不易的。画家却通过宁静而肃穆的环境,闹情逸致的空虚生活而使其表达出来,手法是高妙的。又如最后一幅,是描绘一女史形象,对她那种监视宫女,动不动就记录宫女言行的情节。表现十分深刻。
  《洛神赋图卷》取村于魏陈思王曹植(字子建)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曹子建在《洛神赋》诗篇中,以神话故事曲折地表达自己失去爱情的痛苦,反映了曹氏家庭矛盾的尖锐,同时也反映了因礼教束缚而给男女青年带来的精神上的悲苦,题材很有意义。顾恺之利用绘画手段。冉现了文学原作的主题,更加生动感人。画卷从曹子建和他的随从在洛水看到洛神起,到洛神离去为止,全卷交织着欢乐、哀怨、怅惘的感情。由于构思巧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十分细腻。曹子建的精神依依难舍,怅然若失,浸沉在沉思默想之中,而宓妃的回眸顾盼,含情脉脉,与那种神采飞动的境界,是相互生色的,正如他自己曾说的,达到“悟通神化”的地步。

  这下可以了么???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顾恺之、李思训、王诜、米芾、米友仁、李公麟、倪瓒、王绂、徐渭、朱耷。

1961年3月20日《纪念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作品展—顾恺之(1620周年)、李思训(1301周年)、王诜(925周年)、米芾(910周年)、米友仁(875周年)、李公麟(655周年)、倪瓒(660周年)、王绂(545周年)、徐渭(440周年)、朱耷(335周年)》在故宫绘画馆展出二个月。
沈周

唐伯虎

徐渭

王石谷

石涛

郑板桥

虚谷

任伯年

吴昌硕

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