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自射视频种子2016:急求关于齐白石和毕加索之间的联系或相同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2 18:42:13
急求关于齐白石和毕加索之间的联系或相同点,最好是英文的

齐白石和毕加索是20世纪世界画坛上两位特别耀眼的巨匠。齐白石博采众长,融合了传统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毕加索以求新求变的创造力,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显示出卓越的艺术才能。

尽管两位画家的艺术形式、风格、生活经历以及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他们仍然拥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十分热爱生活,深信生活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艺术灵感,并全心投身入艺术创造。毕加索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秘诀时就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齐白石一生勤奋创作,“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他一生视绘画为“寂寞之道”。

其次他们都有非凡的创造性。齐白石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再次,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很好的公众性,受到公众的拥戴和敬仰。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公众性,不仅超越了学术,而且也难以在学术的层面进行阐释。因为这些著名艺术家的艺术、甚至是言谈举止在历史的传播中往往被公众所神化,其原因则是他们的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非常人所能及,非常人所能想象。

生平简介 毕加索(1881一1973)出生在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青年时期受过学院的写实训练,受到各种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他还在巴塞罗那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在一群失意潦倒而又极富于思考的人们中,得到生活和艺术的启迪。1900年他第一次来到巴黎,受到革新艺术浪潮的感染。在他内心世界处于苦闷和忧郁的时期,曾先后用蓝色和粉红色色调描绘贫困的残疾人、病患者、老人、孤独者、演员、江湖艺人、丑角等,被称为“蓝色时期”(1900—1903)和“粉红色时期”(1如3一1905)。1904年,毕加索在巴黎定居,住在杂居着三教九流的蒙马特尔区,和巴黎新艺术思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07年,他在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启发下,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威农少女>。在此之后一两年,他的立体主义方法更趋成熟。<弹曼陀铃的少女>(1910)、<卡恩弗勒像>(1910)被认为是他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1912—1914年,毕加索从事综合立体主义的创作。1915年,毕加索的画风转向新古典主义,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磅的气氛。毕加索20年代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品有<三个舞蹈的人>(1925)等。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斗争。他创作连续性的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宣言>,表示对独裁政权的痛恨与谴责。他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为题材绘制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349.3×776.6厘米),抗议反动势力洗劫无辜平民的罪行,表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幅用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画面,给人以深沉的艺术震撼力。50年代初,毕加索积极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他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和平鸽”。他还以朝鲜战争为题材创作了<朝鲜的屠杀>、<战争>与<和平>等作品。50年代,他根据普桑、大卫、德拉克洛瓦等人作品的构图,重新加以发挥进行创作,并在版画、书籍插图和陶艺方面,有出色的创造。
毕加索还是一位有独创精神的雕塑家。毕加索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他的冒险和探索精神,给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以很大的推动。

生活中的两三事 “为我祝酒吧!”
毕加索90岁寿辰这天,法国总统蓬皮杜把他比作一座火山。不管是对毕加索的旺盛精力或是他的创作成就而言,这一比喻都是恰如其分的。一年之后,这座火山终于在法国牟晨的“长生圣母院”农庄别墅里熄灭了,时间是1973年4月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下午三点钟,毕加索在闭上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我祝酒吧!”
噩耗传出之后,各地记者纷纷赶往牟晨,如同潮水一样涌向毕加索寓所的大门前。见此情景,当地政府不得不派来大批的警察维持秩序。记者们被警察挡在门外,只有一个看门人站在院墙内,泣不成声地向他们诉说内心的悲伤:“他每天都到花园散步;昨天傍晚我还送给他一些秋牡丹和三色紫罗兰,因为他最喜欢这两种花。想不到今天一大早,我正在修剪花草,我的妻子慌慌张张地哭着跑过来对我说‘主人去世了’。”
——这就是记者们惟一获得的第一手信息。
对于那个看门人来说,他只知道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去世了,但对于全世界的艺术家而言,无一不意识到这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终于确立了。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如果不是《格尔尼卡》这幅震古烁今的画,毕加索至多只能算是杰出的画家。正是因为这幅画,他才可以成为不朽的艺术家。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一个毫无设防的小镇格尔尼卡,共有1654人死于这次轰炸,全世界为之震惊。毕加索怒不可遏,愤怒地挥起画笔,用了半年时间画出了足以使他不朽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在这幅旷世之作中,我们看不到与战争有关的大炮和军队,而是看到濒死长嘶的马、疲于奔命的脚、仰天呼号的人、死去的婴儿和号啕大哭的母亲以及漠然呆立的公牛……毕加索把这幕战争悲剧投入蓝色基调中,浅青和浅灰在黑色的对照中表现了残暴、痛苦、绝望和恐怖,也表达了正义者的抗议和呐喊。这幅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的表现技巧已足以驾驭大型时事题材,堪称毕加索画笔下的一部“史诗”。在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一个德国军官来到毕加索的画室,指着这幅画的复制品说:“这是你的杰作了?”毕加索漠然地回答他:“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不敢啊,那儿坐着一位了不起的齐白石!”
毕加索为中国人民所熟知是源于他那幅风靡上世纪50年代的《和平鸽》。他本人也对中国充满感情,而且对中国绘画也很有造诣。1956年7月29日,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毕加索的“加利福尼亚”别墅与他会晤时,毕加索拿出他的5大册中国画习作,请张大千指教。张大千不仅赞扬了他的画中颇见“墨分五色,层次互见”的中国绘画功力,还赠送他几套毛笔。后来毕加索使用这些毛笔绘出了大量的以飞禽走兽、神话故事和骑士传奇为题材的佳作。同年,我国国画家王雪涛先生与张大千和毕加索谋面时,主动邀请毕加索来华参观访问,这位艺术大师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不敢啊,那儿坐着一位了不起的齐白石!”

都会画画.........现在都不在了

楼上的,太经典了!
但是对别人没用也

都是画画的,都是地球人,都已经不在了,都有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