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赶月口诀:名词解释:中国之命运,减租减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民主同盟。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30:18
多谢多谢!!!!
因为是名词解释,所以只需要精炼一点的,谢谢!!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

  1943年3月,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

  此书由蒋介石授意,陶希圣执笔。全文共分八章:(1)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2)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战;(5)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点; (6)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 (7)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8)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全文的核心是宣传只有国民党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救中国。

  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提出了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一政策兼顾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既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地主抗日,又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条件,从而发动广大农民抗日。因此,这就在民族战争条件下,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但是,直到1941年底,有的地区还只是把减租减息当作宣传口号,并未认真执行,或者只在形式上减租减息,实际上明减暗不减,因而未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极为不利。

  针对这种情况,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月4日又发出了《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这两个文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是:(一)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二)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三)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对于富农则削弱其封建部分,鼓励其资本主义部分的发展。文件还指出,实行减租减息,必须放手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在群众发动起来以后,要注意纠正“左”的偏向,同时注意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对顽固不化的地主,必须给予打击,但不是一切打倒。在中共中央上述正确政策的指导下,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掀起了减租减息的高潮。

  通过减租减息,根据地中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地主的户数和占有土地的比例有所减少。贫雇农的户数有所减少,每户平均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其中一部分上升为中农。中农的户数和所占有土地的比例也有显著增长。同时,通过减租减息,地租率明显下降,地租中超经济的额外剥削和高利贷剥削消除了。佃户的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提高。他们购置土地,添置农具,喂养耕畜,增施肥料,精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执行,适当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1939年秋,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等在重庆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主张实行民主政治。1941年3月,统一建国同志会经过改组,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组成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该组织。这时民盟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该组织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尔后又将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的青年党与民主社会党开除出民盟。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地方组织和广大成员转入地下坚持斗争。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目前,民盟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历届主席是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楚图南、费孝通,现任主席为丁石孙

两个中国之命运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
我们这个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应该讲,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⑴;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⑵。我们这个大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
现在的时机很好。在欧洲,希特勒快要被打倒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的一部分是在西方,那里的战争很快就要胜利了,这是苏联红军努力的结果。现在柏林已经听到红军的炮声,大概在不久就会打下来。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也接近着胜利的时节。我们的大会是处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被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老中国,两个前途,仍然存在于中国人民的面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存在于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面前。
既然日本现在还没有被打败,既然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那末,我们的工作应当怎样做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一个!这就是我们大会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
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有一个经验丰富和集合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
第二,有一个强大的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包括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
第三,有全国广大人民的援助;
第四,有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苏联的援助。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在这些条件下,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呢?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多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条件,但是没有现在这样完备。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和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现在为最高,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现在也是最大的。在这些条件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现在,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中国的重心不在任何别的方面,而在我们这一方面。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万岁!
注释
*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指一九四三年出版的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
〔2〕指毛泽东准备在这次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减租减息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提出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河北各地先后开展了减租减息。一般实行了“二五”减租、“一五”减息或半分减息及“五一”增资等。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3个附件。随后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发布关于《中央土地政策决定的讨论提纲》,对地租、佃权、债务和特殊土地处理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根据上述指示精神,河北各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全面深入开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基本结束。通过减租减息,削弱了农村封建势力,保障了农村基本群众的既得利益和政治优势,抗日生产热情普遍提高。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

中国民主同盟(China Democratic League) ,

简称“民盟”,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3月,民盟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当时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故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10日改现名。现有成员15.7万,成员多为社会的精英阶层。

“民盟”前身“民主政团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皖南事变发生不久,国民政府又对民主党派采取高压政策,促使当时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与其他无党派人士结合,建立政党联盟,其机关报《光明报》于同年9月在香港出版,由梁漱溟主持。

1946年初,在包括民盟、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38个席位中,民盟独占9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党派的席位,加上与其他党派的联合,成为平衡国共双方的重要力量。同年11月,国民党违反重庆政协的协商决定,擅自召开国民大会,遭到民盟与其他政党的抵制,由于民盟中中国青年党与民主社会党单独参加了南京国民大会,被民盟清除出去,导致民盟与国民党的关系迅速恶化。

由于国民党不满民盟反对内战的举动,导致校场口血案与李闻血案的相继发生,1947年10月,国民政府更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并展开制裁,直接导致了民盟在一届三中全会上公开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自此共产党与民盟建立同盟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建议包括民盟在内的八个民主党派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并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方针,该方针在1956年9月15日的中共八大上被正式确认。但是这个方针事实上并没有被真正实施过。在1958年的反右运动中,对共产党提出过批评和意见的成员都被划为了右派,这些人后来大都被开除。在1958年11月12日至12月4日召开之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中国民主同盟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规划》和《开展社会主义自我改造竞赛的倡议书》,把民盟内部全体的思想改造合理化,这也是民盟的一大转折点。此后民盟很难再对当时毛泽东以至及后的中共中央制定的国家政策方针提出不同意见。

1949年4月,共产党中央指定当时的《中国时报》(同年5月易名为《光明日报》,6月16日创刊)由民盟接管(1953年后改为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主办),1957年1月22日接办《争鸣》,并定为论政方针刊物。

中国之命运是蒋介石写的一本书,其他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