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左手断掌好不好:三闾大夫的职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7:21
具体执掌些什么呢?

屈原是辞赋之宗,历史名人,学者考其生平,照例都会讲到他在楚怀王手下担任的两个官职:左徒和三闾大夫。这两个官职是什麽样的官,大家很想知道。但可惜的是,学者挖空心思,做种种推测,原始材料却只有四条。它们是:

(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此?”

(3)《楚辞·离骚》王逸序:“《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於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

(4)《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上述材料,第一条提到“左徒”。“左徒”是什麽官,原文没有解释。司马迁只说,屈原居此官时,“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如此而已。张守节《史记正义》说“盖今左右拾遗之类”,似以此职为谏官〔案:楚有谏官曰“箴尹”或“针尹”〕,[1]大概就是从这几句话得出的印象。但他的话,前面加了“盖”字,看来只是推测之辞,并不一定有真实根据。我们唯一可以判断的是,它大概是个比令尹、司马低,但也不是太低的官职,因为《史记·楚世家》说楚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黄歇从“左徒”可以直接升任“令尹”,说明这个官阶并不是太低。

第二条,来源是第四条,内容大同小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屈原被放之前,他的最后官职是“三闾大夫”。

第三条,有些话与第一条相似,如“屈原与楚同姓,……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不同点是把“左徒”换成了“三闾大夫”。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三闾大夫”和“左徒”可能是同一职官,或者是“左徒”的属官。[2]关於“三闾大夫”,王逸的解释是,“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是以此官为管理公族,掌其世系的官员,职能似与东周流行的“宗伯”、“宗人”、“宗老”、“公族”(或“公族大夫”)一类职官相似。[3]由於春秋时代,屈氏担任最多的官职是莫敖,历代楚王的莫敖往往都是由屈氏父子相袭〔案:莫敖在战国文献中也极为常见,出土的曾、楚等国文字是作“莫嚣”。它在楚国是个很有传统的官职,地位很高,仅次於令尹、司马,倒是与我们对左徒地位的估计比较接近〕,有些学者还认为,它大概就是楚官中的“莫敖”。[4]但由於我们在古文字材料中还没有发现“左徒”和“三闾大夫”,也无从判断它们与“莫敖”的关系,对这些说法,现在我们还不能证实。

在上述问题不能解决之前,这裏我们只着重讨论一下“三闾大夫”。



“三闾大夫”,“闾”是“闾巷”之“闾”,本义是里巷的大门,但在古书中也被用来代指居民所在的地区和编制单位,大小并无一定;“三闾”者,从王逸的说法推断,大概是指楚国贵族有昭、屈、景三氏,他们於郢都之内各有居住区,每个区以所在街门为别,呼为“昭闾”、“屈闾”和“景闾”。1965-1966年湖北望山2号楚墓出土过带烙印的棺具。[5]外棺上的印文是作“於王既正”或“既正於王”,当是表示这些木材已被王室徵用(“正”可读为“征”),[6]或者表示此棺已经王室检验,证明是合格品(“正”有考定之义)。内棺上的印文是作“邵吕竹于”或“邵吕竽”,[7]我们怀疑,“邵吕”也许就是昭氏居住的“昭闾”(“邵”即楚文字中“昭氏”之“昭”的本来写法,下文还要讨论),“竹于”(或“竽”)则是制棺工匠的私名,印文是以所居闾名加私名的形式为记,情况同于战国工匠题铭的一般格式。类似情况也见於齐国。如齐都临淄出土的陶文,它们也往往是以闾裏之名加工匠的私名。而且其中一种,是在裏名之上冠以“高闾”之名。[8]“高闾”,也见於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章(一)》,学者以为是齐都临淄的城门。[9]但我们怀疑,“高闾”也可能是齐国贵族高氏的居住区。齐都之内,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国闾”、“陈闾”、“鲍闾”等其他闾名,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或者因为不当制陶作坊所在,所以在陶文中看不见。

“昭”、“屈”、“景”三族,都是楚国王族的分支。战国时期的楚国名臣和高官,很多都是出自这三族。例如:

(一)昭。

(1)昭奚恤。楚宣王令尹(见《战国策·楚策一》第三至九章、第十二章、《韩非子·内储说下》等古书,亦称“昭子”)。[10]

(2)昭鱼(或作“昭献”,“鱼”或“渔”,古或从虍从鱼从攴,与“献”字形相近)。楚怀王令尹(见《战国策·东周策》第六章、《楚策四》第三章、《魏策二》第十四章、《韩策一》第九、第十二章、《韩策二》第二章)。

(3)昭扬(或作“昭阳”)。先后任楚怀王司马和令尹(见《战国策·秦策一》第十三章、《齐策一》第五章、《齐策二》第四章、《楚策一》第二章、《楚策三》第七章、《韩策二》第五章,亦称“昭子”)。

(4)昭雎。楚怀王臣(见《战国策·楚策一》第十九章、《楚策二》第二至四章、《楚策三》第五章)。案:鲍本作“昭过”,《汉书·古今人表》有“昭廷”,梁玉绳《古今人表考》云:“案《国策》楚昭氏显著颇多,独未闻廷。疑即怀王之良臣昭过也。”

(5)昭盖。楚怀王臣(见《战国策·楚策四》第七章)。

(6)昭翦。楚怀王臣(见《战国策·东周策》第二十七章)。

(7)昭应。楚怀王臣(见《战国策·西周策》第四章、《赵策四》第十六章)。

(8)昭鼠。楚怀王宛公(见《战国策·楚策二》第三章)。

(9)昭常。楚顷襄王司马(见《战国策·楚策二》第八章)。

(二)屈。

(1)屈宜臼。楚威王臣(见《史记》的《六国年表》和《韩世家》)。

(2)屈原。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见上节)。

(3)屈盖(亦作“屈匄”)。楚怀王大将军(见《战国策·秦策二》第十四章、《史记》的《秦本纪》、《六国年表》、《楚世家》、《韩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4)屈署。楚怀王臣(见《战国策·楚策四》第七章)。

(三)景。

(1)景舍。楚宣王将,疑是宣王司马(见《战国策·楚策一》第五章)。

(2)景翠。楚怀王将(见《战国策·东周策》第二章、《楚策二》第二章)。

(3)景鲤。楚怀王将(见《战国策·秦策四》第六、七章、《齐策三》第一章、《楚策二》第二、第八章、《韩策一》第二十章、《韩策二》第十九章)。

(4)景阳。楚顷襄王将(见《战国策·燕策三》第一章)。

(5)景差。楚顷襄王臣,著名辞赋家(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案:《汉书·古今人表》作“景瑳”。

其情况就像春秋时期的楚国官员很多都是出自“鬭”、“成”、“屈”、“蒍”四族,他们应是当时的大族。

--------------------------------------------------------------------------------

[1] 参看:左言东《先秦职官表》,商务印书馆,1994年,335-336页。

[2] 参看:同上,409页。案:左氏引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谓左徒或即三闾大夫之主官,而三闾大夫为其从属,并疑左徒即莫敖,比于后世秩宗、宗正,是合莫敖、左徒和三闾大夫为同一种职官。

[3] 参看:《先秦职官表》,57、84、94-95、162、174-175、231、239、255、257、297、318、338、351页。

[4] 参看:同上,409页。

[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117页。

[6] 参看:裘锡圭《战国文字释读二则》,收入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年文集》,1996年,154-158页。案:古书所说“征”有多种含义,一种是大府之征,主要是征自农民,供军国之用(养军队、官吏和刑徒);一种是少府之征,则征自山林川泽、道路关卡和王所控制的工商业,供国君之用。这两种“征”都不一定是以货币的形式,而经常是以实物和力役的形式(参看:《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楚征木材,可参看包山楚简简140的正、背,字亦作“政”。木材之征,估计应是实物之征。裘文说“既征”是表示“已经在王那裏征过税”,好像说买木材的人向王交纳商品税,似可商榷。

[7] 参看:陈振裕《江陵望山一、二号墓所出楚简概述》,收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3-11页。考释见该文第7页。

[8] 见李零考释的《新编全本季木藏陶》,中华书局,1998年,46-49页。

[9] 帛书说“臣以车百五十乘入齐,※逆于高闾,身御臣以入”,见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83年,37页。该书〔注一四〕说“高闾应是齐都临淄的城门”。

[10] 这裏引用的《战国策》,其国别、章次是用姚宏本,下同。

主要就是管礼仪的!

掌管皇家宗室的事宜,也包括宗庙祭祀

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