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舒展扮演者:最大的骑兵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8:17
交战双方
参战人数
过程
结果

虽说是最大的战役,但是还不够激烈,其实汉武帝其间,才有一次最为激烈的骑兵战役:
  他对大将军卫青说:四夷侵凌中国,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跟日耳曼民族不断侵略罗马帝国一样,中国中原王朝的富庶对于居住在寒冷荒凉地带的匈奴来说,一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始终对中原王朝是个巨大的威胁。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大将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亡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骁勇善战的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数次入侵边境,攻城屠邑,掠夺财物和人口,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

  忍辱负重,休养生息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对匈奴的屡屡犯境非常愤怒。公元前200年,刘邦乘着刚刚击败项羽、统一中国的余威,率领大军向匈奴进攻。双方在白登山展开激战,结果汉军大败,刘邦被围七天七夜,几乎被俘,后以重金收买了匈奴首领,才得以突围。
  刘邦自此认识到汉朝实力不足,开始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但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上仍苦思不得良策。不得已,刘邦采用了娄敬的建议,以汉家公主和亲匈奴,并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其袭扰。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作战。
  汉高祖之后,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积极发展生产。
  但历代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反而使他们认为汉朝软弱可欺,因此在边境闹得越来越凶。

  边患大事,一日不忘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汉帝国经过60多年休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的强盛为汉武帝的战争动员和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汉武帝是一个具备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满足于王朝贵族固步自封的做法,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汉武帝在位最初的几年,虽然还延续着历来的和亲政策,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改变传统政策,彻底击退匈奴,解除边境安全隐患。他曾对大将军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汉元帝时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曾在向中央陈述攻打匈奴的理由时说:“凡侵犯中国的,逃得再远,也要诛杀。”这句话最能代表汉武帝的想法(原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编者注),如此气概,当为后世敬仰。
  此后,积极发展军事力量成了汉武帝的重要任务。他认识到汉军战斗力弱的问题,便积极从匈奴那里学习先进的骑兵突击战术,以及铸造锋利而结实的战斗武器技术等。
  同时,汉武帝不拘成法,大胆起用一些勇猛而功名心强的将领,陆续清除一些思想僵硬腐化的军事将领。
  为加强边防建设,汉武帝将大量民众迁往边境,在那里建立城邑,并对边郡居民进行军事训练。还在边郡设立马苑,大量养马,官府养马达45万匹,奠定了建设大骑兵集团的基础。汉武帝还创置了北军八校尉,其中四校尉都是为建设骑兵而置。至此,汉朝建立起一支由10~15万骑兵和数十万步兵组成的强大军队。

  组织辩论,明确态度

  为推行攻击匈奴的策略,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御前主持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是否需要打击匈奴的辩论。
  汉武帝的观点是:汉朝对匈奴的大量馈赠示好,不但没有满足这些野蛮人的贪欲,反而更激起他们对汉朝巨大财富的觊觎之心。朝野上下已经对匈奴毫无信用、反复无常的行径感到无比厌烦,确认这是一群不可以用道义来约束的野蛮部落。对于这样的边患,如果不彻底清除,反倒会让其觉得软弱可欺,国家边境也不会获得永久的和平。
  辩论开始后,汉武帝发现朝廷中的论调明显分为两种:支持和亲者认为匈奴难以降伏,还是应该继续以前的和亲策略;主张用兵的大臣则尖锐地指出,和亲只会助长匈奴嚣张的气焰,会向朝廷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对他们的宽容忍让绝不能再继续下去,并且,事实证明匈奴的存在对汉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大行令王恢提出一个大胆而又诱人的计划:在马邑设下埋伏,用计诱使匈奴单于上钩,一举消灭。这个方案打动了汉武帝,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出兵攻打匈奴。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王恢统领三十余万军队,埋伏在马邑城(山西朔州)左右山谷之中,然后设计引诱匈奴进击。但在最后关头,被匈奴单于识破计谋,匈奴急忙撤退。汉匈两国的邦交从此破裂。

  倾力靖边,远驱匈奴

  此后,汉武帝更为苦心地经营征伐匈奴的计划,他精心挑选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深入敌巢,并集合了李广、赵破奴等一大批杰出的将领。汉军斗志高昂,都希望在与匈奴的决战中立下不朽的功勋。
  骠骑将军霍去病亲自对汉武帝许下誓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汉武帝最终将领兵重任托付给了他。
  但最终与单于主力交锋的是大将军卫青。当时卫青已出塞千里,正好遇到伊稚斜单于在此摆好阵势。卫青冷静地命令用军中的武刚车环列为营,派出五千精骑与伊稚斜交锋,匈奴也派出万骑。战斗进行之中,卫青又令军队分左右两翼包抄。伊稚斜见汉兵强盛,心中不安,到傍晚时分,偷偷骑上健壮的骡子在数百名匈奴勇士的保护之下突围逃走。卫青察觉之后,急命轻骑追击出二百多里,最终没有赶上,被其侥幸逃脱。卫青继续清剿匈奴余众,前后斩杀万余人,一直杀到赵信城。这里有匈奴积攒的粮食,汉军就此休整一日,将城里剩余的粮食焚烧,从容回师。
  霍去病也率领精兵深入大漠两千余里,转战匈奴腹地,如入无人之境,斩杀匈奴7万多人。最终封狼居胥,禅姑衍,临瀚海,耀武扬威而还。匈奴虽未尽灭,也元气大伤了。此次杀敌近十万,匈奴丧胆,汉军士气大振。
  自此以后,匈奴再没有过去猖狂,漠南也再没有匈奴的王廷存在。匈奴躲在漠北寒苦之地不敢再对汉朝有非分之想。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决战最终取得了圆满的胜利,所做的战略设想全部成功实现。
  汉武帝为击败匈奴,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从长远意义来看,匈奴被击败后,汉朝获得了长久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国力不断上升,从而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个广为后世称颂的新时代。
  你知不知道,以上那位!
  还有:
  漠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卫青率军反击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贤王部和单于主力的作战。

  元朔二年,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之战(参见河南之战)后,匈奴不甘心失败,先后袭掠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等地。右贤王率骑数攻汉边郡,并入河南,袭扰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杀掳民众。

  汉武帝刘彻遂决定对右贤王和匈奴单于发起反击。五年春,武帝以10余万骑兵反击右贤王。以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并指挥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六将军俱出朔方,远程奔袭右贤王庭;同时,以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牵制左贤王部。

  卫青军出塞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右贤王。右贤王毫无防备,率数百骑逃走。卫青俘获其部众1.5万余,牲畜近100万头。六年春,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六将军共10余万骑出定襄击匈奴。重创匈奴单于主力,斩首数千而还,休整于定襄、云中、雁门。同年夏,卫青率六将军10余万骑又一次出定襄击匈奴,斩杀和俘虏1.9万人。

  点评:漠南之战,就战略决策而言,汉军在击破匈奴右贤王之后,利用匈奴单于庭右翼暴露的弱点,选择单于本部为打击目标,显然是比较恰当的。但是,由于这个战役是继河南之战的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战,汉军的进攻已失去了隐蔽性和突然性,匈奴军队吸取前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即已设下埋伏,严阵以待,汉军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激烈战斗,汉军之所以还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战役结束后,汉武帝虽然对霍去病褒奖有加,但却末给卫育益封行赏,说明他对这个战役的结果并不满意。不过,经过此役的打击,匈奴单右贤王和单于的主力毕竟受到沉重打击,他也由此正视了汉军的兵威,开始考虑如何避开汉兵锋锐的问题,被迫退至大漠以北苦寒地区,巩固了河南地区,切断了匈奴东部和西部的联系,为尔后出击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抗法国新军的是俄普两国的联军。前者人数约为110000万,其中有30000人是骑兵和哥萨克人。普鲁士陆军总数为80000人。

5月1日,拿破仑进入了吕岑,内伊奉命稳固吕岑。联军由于得到了准确的情报,抢先进攻。拿破仑并未料到在5月2日会受到敌人攻击,他立刻赶回吕岑。他的出现对他的部下足以产生魔术般的效力,各部队一致发出了"皇帝万岁”的呼声。激战中,普鲁士的沙恩霍斯特将军负了重伤。夜幕低垂,会战结束。联军决定撤退。法军赢得的胜利不具有决定性,如果再有两小时的白昼,那么毫无疑问就可以成为决定性的胜利,法军并未追击,因为他们的骑兵不是俄军的对手。胜利的成本极高:法军损失了18000人(包括死伤被俘都在内),联军方面损失了11500人。

5月8日,拿破仑进入德累斯顿,他把无能的尤金送回意大利,把所有军队重新分为两个独立军团,一个由内伊指挥,一个亲自指挥。

5月19日,拿破仑亲自侦察在包岑的联军阵地,联军为俄军64000人和普军32000人据守,名义上的统帅是维特根斯泰因。20日开始的包岑会战是完全有利于拿破仑的。5月21日联军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于下午四时摆脱会战。如果拿破仑此时进行一个强力的骑兵追击,那么他们很可能迅速瓦解。双方的损失可能都在二万人左右。和吕岑之战一样,包岑会战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胜利。当敌人开始退却时,拿破仑就准备不顾一切追击。几分钟后,站在他身边的杜罗克元帅突然被一颗炮弹击毙,使皇帝的神经也大为震动,于是他命令吹停火号。

6月1日三个交战国同意休战,以后于6月6日,在布拉斯维茨又同意延期到7月20日,然后再延到8月16日,以便拟定和平条件。为什么拿破仑同意休战呢?事实的真象可能是这样的-固然联军的战略形势十分恶劣,可是拿破仑的能量也已经用完了,所以他自动放弃了这个战役。

6月15日,英国依照条约给俄普两国辅助费二百万镑,并宣称如果奥地利参加同盟,也可获得五十万镑。7月7日,瑞典皇储贝尔纳多特(原拿破仑的元帅)也倒向联军方面。7月19日,各国在莱茵巴赫开会,奥地利也参加了。他们共同约定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冒单独与拿破仑交战的危险。如果在战场上单独与他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对付他。不久,奥地利向法国提出下述的和平条件:取消华沙大公国和莱茵邦联;依里利亚各省应归还奥地利;普鲁士恢复在1805年的地位。拿破仑拒绝接受,于是普俄两国在8月10日宣布废止休战,两天之后,奥地利也向法国宣战。

8月15日,休战的最后一天,拿破仑已经集中了442000人的兵力,其中有四万余人为骑兵。他的对手为俄军184000人,普军162000人,奥军127000人,瑞典军39000人,还有盎格鲁-日尔曼联军9000人,包括由布古上尉指挥的英国火箭连在内。联军的野战军共分为三个军团:波希米亚军团,由施瓦尔岑堡亲王指挥;西里西亚军团,由布吕歇尔亲王指挥;北面军团,由贝尔纳多特指挥。拿破仑却并不知道敌人有如此强大的兵力。

26日上午九时,拿破仑在疯狂的"皇帝万岁"呼声中骑马进入德累斯顿。下午,联军施瓦尔岑堡开始攻城。虽然拿破仑手里只有70000人,面对着150000人的敌军,他却很轻松地把他们击败了。28日清晨,法军开始追击,由拿破仑亲自统率,许多情形都足以使他确信敌军已经被击溃了。因为他感到不舒服,所以回德累斯顿休息,但到下午,他得到2个坏消息:麦克唐纳在凯茨巴赫被布吕歇尔击溃,损失了15000人和一百多门炮。乌迪诺失败的消息也被证实了,他损失了3000人。8月30日上午,旺达姆军在库尔姆突然背面受到攻击,全军被击溃,被俘者达13000人之多,包括旺达姆本人在内。31日上午,拿破仑获得这个失败的消息之后,无语地望着地图。这已经是决定命运的时候了!

沙皇的副官布图林上校说:"库尔姆之战把本来已经遍布波希米亚谷地中的失望气氛一扫而空,变成了万众欢呼的声音。”自从这一战之后,整个日尔曼都为之震动,而且也确定了奥地利对三国同盟的效忠。

9月8日,拿破仑又听到一个坏消息:内伊于6日在登纳维茨遭受了一次惨败,损失了22000人,其中有13000人被俘。即便如此,拿破仑还是能够保持冷静态度,好像是讨论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一样。登纳维茨的胜利使蒂罗尔倒向奥地利,而巴伐利亚也决定背弃拿破仑。此时,哥萨克部队在汉诺威、哈尔兹、西伐利亚等地大肆活动,整个日尔曼都起来反抗拿破仑。

从8月16日以来,他已经损失了150000万人和300门火炮,另有50000名病员,而其余人员中还有许多处于半饥饿状态。虽然如此,到9月底,他还是可以在战场上集中起256000人的兵力和火炮784门,不过其中有许多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10月14日正午,拿破仑到达莱比锡,那一天缪拉军与俄军骑兵发生了此次战役中规模最大的骑兵战斗,但没有决定性的结果。

10月16日拿破仑击退奥军78,000人和普鲁士54,000的联合进攻,但没有将其彻底摧毁。10月17日,只有零星战斗,双方都准备明天的行动,俄军和瑞典军到达,包围拿破仑的军队人数大大增加。18日,盟军30万人集中攻击来比锡外围。经9小时进攻后,法军退至该城近郊。翌日上午2时,法军开始经由易北河上的唯一桥梁撤退,拿破仑于上午11时过桥,此时,与沙皇的谈判也已破裂,在莱比锡的战斗开始爆发,法军和波兰部队在绝望之中仍然死战不休。到下午1时,一个惊惶失惜的工兵班长过早地把利德斯瑙大桥炸毁。这对法军的后方部队而言是一个惨重打击。桥毁以后麦克唐纳、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和许多官兵都跳入河中。麦克唐纳侥幸到了西岸,而那位英勇善战,刚刚在战场上晋升为法国元帅的波兰亲王却不幸淹死了。法军的后卫和伤员3万名被困在莱比锡,次日被俘。10月18日的损失数字并无确实的统计;可能双方都在25000人左右。在10月16日到19日之间,联军的死伤总数估计约为54000人,而法军则为38000人,如果把俘虏、伤兵和逃亡者都计算在内,那么这个数字可能要加倍。拿破仑战争(1800~1815)中这次最激烈的战役标志着莱因河以东法兰西帝国的崩溃,法军在德意志和波兰的残余力量均被摧毁。

哇,楼主这个问题可真的是 高难度,我只能抛砖引玉了。
依照我来看,战争规模中国一直是很大的,因此最大的骑兵战役很可能在中国,而中国的骑兵顶峰有两次,一是汉,一是唐。前者自然是和匈奴的战争,唐时代大量使用骑兵的有什麽战争就不知道了。
然后蒙古鼎盛时期也是靠骑兵作战的,但是当时中原民族已经长期没有好的骑兵建设了,所以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骑兵交战,在中亚,鉴于国力,小国不可能有太多的骑兵,俄罗斯人还是以步兵为主的,欧洲的骑士也不可能是大规模,只有和阿拉伯地区的民族交战时可能有大规模骑兵对抗,但是我一点不知道。
满清的骑兵太少了,所以我想不用计。
中亚到近东历史上兴起过无数的军事大国,亚述军队是合成军,波斯则是骑兵为主。所以无论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亚王朝还是萨珊王朝都拥有强大的骑兵,但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几乎没有遇到相应的对手,帕提亚和萨尔马提亚的战争没有历史资料,只有萨珊和罗马以及阿拉伯的有资料记述,但是规模不大。
古罗马时代,还有更早的时候,骑兵都不是主力兵种,只有马其顿军队骑兵比较重要。古典时代欧洲真正能值得说的骑兵大战可能只有罗马和西哥特对抗Hun的沙隆大战。据说双方参战兵力50万,但是当时即使是Hun也不全是骑兵了。
欧洲历史上大规模的骑兵交锋应该还是拿破仑时代前后,因为1,当时骑兵还很重要,2当时各国比起更早的时候国力加强了,政治集中了,能够装备大量昂贵的骑兵。但是当时战争规模并不大,楼上说的莱比锡战役真是特例,具体情况我又不太记得了,所以还是不好判断。

等答案了~~~

对抗法国新军的是俄普两国的联军。前者人数约为110000万,其中有30000人是骑兵和哥萨克人。普鲁士陆军总数为80000人。

5月1日,拿破仑进入了吕岑,内伊奉命稳固吕岑。联军由于得到了准确的情报,抢先进攻。拿破仑并未料到在5月2日会受到敌人攻击,他立刻赶回吕岑。他的出现对他的部下足以产生魔术般的效力,各部队一致发出了\"皇帝万岁”的呼声。激战中,普鲁士的沙恩霍斯特将军负了重伤。夜幕低垂,会战结束。联军决定撤退。法军赢得的胜利不具有决定性,如果再有两小时的白昼,那么毫无疑问就可以成为决定性的胜利,法军并未追击,因为他们的骑兵不是俄军的对手。胜利的成本极高:法军损失了18000人(包括死伤被俘都在内),联军方面损失了11500人。

5月8日,拿破仑进入德累斯顿,他把无能的尤金送回意大利,把所有军队重新分为两个独立军团,一个由内伊指挥,一个亲自指挥。

5月19日,拿破仑亲自侦察在包岑的联军阵地,联军为俄军64000人和普军32000人据守,名义上的统帅是维特根斯泰因。20日开始的包岑会战是完全有利于拿破仑的。5月21日联军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于下午四时摆脱会战。如果拿破仑此时进行一个强力的骑兵追击,那么他们很可能迅速瓦解。双方的损失可能都在二万人左右。和吕岑之战一样,包岑会战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胜利。当敌人开始退却时,拿破仑就准备不顾一切追击。几分钟后,站在他身边的杜罗克元帅突然被一颗炮弹击毙,使皇帝的神经也大为震动,于是他命令吹停火号。

6月1日三个交战国同意休战,以后于6月6日,在布拉斯维茨又同意延期到7月20日,然后再延到8月16日,以便拟定和平条件。为什么拿破仑同意休战呢?事实的真象可能是这样的-固然联军的战略形势十分恶劣,可是拿破仑的能量也已经用完了,所以他自动放弃了这个战役。

6月15日,英国依照条约给俄普两国辅助费二百万镑,并宣称如果奥地利参加同盟,也可获得五十万镑。7月7日,瑞典皇储贝尔纳多特(原拿破仑的元帅)也倒向联军方面。7月19日,各国在莱茵巴赫开会,奥地利也参加了。他们共同约定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冒单独与拿破仑交战的危险。如果在战场上单独与他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对付他。不久,奥地利向法国提出下述的和平条件:取消华沙大公国和莱茵邦联;依里利亚各省应归还奥地利;普鲁士恢复在1805年的地位。拿破仑拒绝接受,于是普俄两国在8月10日宣布废止休战,两天之后,奥地利也向法国宣战。

8月15日,休战的最后一天,拿破仑已经集中了442000人的兵力,其中有四万余人为骑兵。他的对手为俄军184000人,普军162000人,奥军127000人,瑞典军39000人,还有盎格鲁-日尔曼联军9000人,包括由布古上尉指挥的英国火箭连在内。联军的野战军共分为三个军团:波希米亚军团,由施瓦尔岑堡亲王指挥;西里西亚军团,由布吕歇尔亲王指挥;北面军团,由贝尔纳多特指挥。拿破仑却并不知道敌人有如此强大的兵力。

26日上午九时,拿破仑在疯狂的\"皇帝万岁\"呼声中骑马进入德累斯顿。下午,联军施瓦尔岑堡开始攻城。虽然拿破仑手里只有70000人,面对着150000人的敌军,他却很轻松地把他们击败了。28日清晨,法军开始追击,由拿破仑亲自统率,许多情形都足以使他确信敌军已经被击溃了。因为他感到不舒服,所以回德累斯顿休息,但到下午,他得到2个坏消息:麦克唐纳在凯茨巴赫被布吕歇尔击溃,损失了15000人和一百多门炮。乌迪诺失败的消息也被证实了,他损失了3000人。8月30日上午,旺达姆军在库尔姆突然背面受到攻击,全军被击溃,被俘者达13000人之多,包括旺达姆本人在内。31日上午,拿破仑获得这个失败的消息之后,无语地望着地图。这已经是决定命运的时候了!

沙皇的副官布图林上校说:\"库尔姆之战把本来已经遍布波希米亚谷地中的失望气氛一扫而空,变成了万众欢呼的声音。”自从这一战之后,整个日尔曼都为之震动,而且也确定了奥地利对三国同盟的效忠。

9月8日,拿破仑又听到一个坏消息:内伊于6日在登纳维茨遭受了一次惨败,损失了22000人,其中有13000人被俘。即便如此,拿破仑还是能够保持冷静态度,好像是讨论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一样。登纳维茨的胜利使蒂罗尔倒向奥地利,而巴伐利亚也决定背弃拿破仑。此时,哥萨克部队在汉诺威、哈尔兹、西伐利亚等地大肆活动,整个日尔曼都起来反抗拿破仑。

从8月16日以来,他已经损失了150000万人和300门火炮,另有50000名病员,而其余人员中还有许多处于半饥饿状态。虽然如此,到9月底,他还是可以在战场上集中起256000人的兵力和火炮784门,不过其中有许多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10月14日正午,拿破仑到达莱比锡,那一天缪拉军与俄军骑兵发生了此次战役中规模最大的骑兵战斗,但没有决定性的结果。

10月16日拿破仑击退奥军78,000人和普鲁士54,000的联合进攻,但没有将其彻底摧毁。10月17日,只有零星战斗,双方都准备明天的行动,俄军和瑞典军到达,包围拿破仑的军队人数大大增加。18日,盟军30万人集中攻击来比锡外围。经9小时进攻后,法军退至该城近郊。翌日上午2时,法军开始经由易北河上的唯一桥梁撤退,拿破仑于上午11时过桥,此时,与沙皇的谈判也已破裂,在莱比锡的战斗开始爆发,法军和波兰部队在绝望之中仍然死战不休。到下午1时,一个惊惶失惜的工兵班长过早地把利德斯瑙大桥炸毁。这对法军的后方部队而言是一个惨重打击。桥毁以后麦克唐纳、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和许多官兵都跳入河中。麦克唐纳侥幸到了西岸,而那位英勇善战,刚刚在战场上晋升为法国元帅的波兰亲王却不幸淹死了。法军的后卫和伤员3万名被困在莱比锡,次日被俘。10月18日的损失数字并无确实的统计;可能双方都在25000人左右。在10月16日到19日之间,联军的死伤总数估计约为54000人,而法军则为38000人,如果把俘虏、伤兵和逃亡者都计算在内,那么这个数字可能要加倍。拿破仑战争(1800~1815)中这次最激烈的战役标志着莱因河以东法兰西帝国的崩溃,法军在德意志和波兰的残余力量均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