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欲香杨雨婷高书记:怎么查找看不到病毒的文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9:16:03
最近机子中了灰鸽子病毒
每次用RISING杀毒
C:\WINDOWS里面都有一个QQ.DLL和一个什么G-Server的文件
每次都提示删除成功
但再重起后还是有
这两个文件也看不到
不知道有没有方法看到他

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Safe Mode"或"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我们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ame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如果Game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ame.exe和Game.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ame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Server.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

3、删除整个G_Server项。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我们立即看到名为G_Server.exe的一项,将G_Server.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以及G_Server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灰鸽子”专用检测清除工具
工具名称:GPDetect.exe
版 本 号:1.0
软件大小:121 KB

应用平台:Windows平台
发布时间:2006-02-21
发布公司: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download.rising.com.cn/zsgj/GPDetect.exe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人为的特制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很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很大的破坏性。
3、病毒存在的必然性
计算机的信息需要存取,复制,传送,病毒作为信息的一种形式可以随之繁殖,感染,破坏.并且,当病毒取得控制权之后,他们会主动寻找感染目标,使自己广为流传。
4、计算机病毒的长期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弱点往往是被病毒利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提高一定的安全性将使系统多数时间用于病毒检查,系统失去了可用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让人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间无法选择。这样,病毒与反病毒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技术对抗。病毒主要由反病毒软件来对付,而且反病毒技术将成为一种长期的科研做下去。
5、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原因。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令,但这些代码是无序和混乱的。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
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产地信息,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统计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处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

6、计算机病毒分类
根据多年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学的,系统的,严密的方法,计算机病毒可分类如下:
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分类
a、病毒存在的媒体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b、病毒传染的方法
c、病毒破坏的能力
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d、病毒特有的算法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算法分为:
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7、计算机病毒的发展
在病毒的发展史上,病毒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新的病毒技术出现后,病毒迅速发展,接着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会抑制其流传。操作系统进行升级时,病毒也会调整为新的方式,产生新的病毒技术。它可划分为:
a、DOS引导阶段
1987年,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引导型病毒,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球"和"石头"病毒。
当时得计算机硬件较少,功能简单,一般需要通过软盘启动后使用。引导型病毒利用软盘得启动原理工作,它们修改系统启动扇区,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取得控制权,减少系统内存,修改磁盘读写中断,影响系统工作效率,在系统存取磁盘时进行传播。1989年,引导型病毒发展为可以感染硬盘,典型的代表有"石头2"。
b、DOS可执行阶段
1989年,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系统加载执行文件的机制工作,代表为"耶路撒冷","星期天"病毒,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修改DOS中断,在系统调用时进行传染,并将自己附加在可执行文件中,使文件长度增加。1990年,发展为复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
c、伴随、批次型阶段
1992年,伴随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加载文件的优先顺序进行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蝉"病毒,它感染EXE文件时生成一个和EXE同名的扩展名为COM伴随体;它感染COM文件时,改为原来的COM文件为同名的EXE文件,在产生一个原名的伴随体,文件扩展名为COM。这样,在DOS加载文件时,病毒就取得控制权。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改变原来的文件内容,日期及属性,解除病毒时只要将其伴随体删除即可。在非DOS操作系统中,一些伴随型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描述语言进行工作,具有典型代表的是"海盗旗"病毒,它在得到执行时,询问用户名称和口令,然后返回一个出错信息,将自身删除。批次型病毒是工作在DOS下的和"海盗旗"病毒类似的一类病毒。
d、幽灵、多形阶段
1994年,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实现同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完成,这些方式的组合使一段看似随机的代码产生相同的运算结果。幽灵病毒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每感染一次就产生不同的代码。例如"一半"病毒就是产生一段有上亿种可能的解码运算程序,病毒体被隐藏在解码前的数据中,查解这类病毒就必须能对这段数据进行解码,加大了查毒的难度。多形型病毒是一种综合性病毒,它既能感染引导区又能感染程序区,多数具有解码算法,一种病毒往往要两段以上的子程序方能解除。
e、生成器、变体机阶段
1995年,在汇编语言中,一些数据的运算放在不同的通用寄存器中,可运算出同样的结果,随机的插入一些空操作和无关指令,也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这样,一段解码算法就可以由生成器生成。当生成的是病毒时,这种复杂的称之为病毒生成器和变体机就产生了。具有典型代表的是"病毒制造机"VCL,它可以在瞬间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查解时就不能使用传统的特征识别法,需要在宏观上分析指令,解码后查解病毒。变体机就是增加解码复杂程度的指令生成机制。
f、网络、蠕虫阶段
1995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只是以上几代病毒的改进。在非DOS操作系统中,"蠕虫"是典型的代表,它不占用除内存以外的任何资源,不修改磁盘文件,利用网络功能搜索网络地址,将自身向下一地址进行传播,有时也在网络服务器和启动文件中存在。
g、视窗阶段
1996年,随着Windows和Windows95的日益普及,利用Windows进行工作的病毒开始发展,它们修改(NE,PE)文件,典型的代表是DS.3873,这类病毒的急智更为复杂,它们利用保护模式和API调用接口工作,解除方法也比较复杂。
h、宏病毒阶段
1996年,随着Windows Word功能的增强,使用Word宏语言也可以编制病毒,这种病毒使用类Basic语言,编写容易,感染Word文档文件。在Excel和AmiPro出现的相同工作机制的病毒也归为此类。由于Word文档格式没有公开,这类病毒查解比较困难。
i、互连网阶段
1997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各种病毒也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包和邮件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这些邮件,机器就有可能中毒。
j、 Java、邮件炸弹阶段
1997年,随着万维网上Java的普及,利用Java语言进行传播和资料获取的病毒开始出现,典型的代表是JavaSnake病毒。还有一些利用邮件服务器进行传播和破坏的病毒,例如Mail-Bomb病毒,它就严重影响因特网的效率。

8、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1988年11月2日下午5时1分59秒,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23岁的莫里斯(Morris)将其编写的蠕虫程序输入计算机网络。在几小时内导致因特网堵塞。这个网络连接着大学、研究机关的155000台计算机,使网络堵塞,运行迟缓。这件事就像是计算机界的一次大地震,引起了巨大反响,震惊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慌,也使更多的计算机专家重视和致力于计算机病毒研究。1988年下半年,我国在统计局系统首次发现了"小球"病毒,它对统计系统影响极大。最近的CIH病毒,美丽杀病毒等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可以看到,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和崩溃,重要数据遭到破坏和丢失,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甚至会造成全人类的灾难。
9、防病毒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使得计算机病毒技术与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对抗也越来越尖锐。据统计,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要出现几十种新病毒,其中很多病毒的破坏性都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严重后果。下面我们以介绍国内防毒行业的发展为主。
我国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从研制防病毒卡开始的。防病毒卡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软件,只不过将其固化在ROM中。它的出发点是想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动态驻留内存来监视计算机的运行情况,根据总结出来的病毒行为规则和经验来判断是否有病毒活动,通过截获中断控制权规则和经验来判定是否有病毒活动,并可以截获中断控制权来使内存中的病毒瘫痪,使其失去传染别的文件和破坏信息资料的能力,这就是防病毒卡"带毒运行"功能的基本原理。防病毒卡主要的不足是与正常软件特别是国产的软件有不兼容的现象,误报、漏报病毒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计算机运行速度,升级困难等。从防病毒技术上说是不成熟的,病毒知变万化,技术手段越来越高,企图以一种不变的技术对付病毒是不可能的。防病毒卡的动态监测技术、病毒行为规则的研究,对于发现计算机病毒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技术是防病毒卡换精华。但是作为一个产品,只有这部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部分技术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防病毒卡的使用者在减少。
随着防病毒卡的衰落,解病毒软件则日益风行。解病毒软件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病毒彻底干净地予以清除,如果说防病毒卡是治标的话,那么解病毒软件则是治本。
第一代反病毒技术是采取单纯的病毒特征判断,将病毒从带毒文件中清除掉。这种方式可以准确地清除病毒,可靠性很高。后来病毒技术发展了,特别是加密和变形技术的运用,使得这种简单的静态扫描方式失去了作用。随之而来的反病毒技术也发展了一步。
第二代反病毒技术是采用静态广谱特征扫描方法检测病毒,这种方式可以更多地检测出变形病毒,但另一方面误报率也提高,尤其是用这种不严格的特征判定方式去清除病毒带来的风险性很大,容易造成文件和数据的破坏。所以说静态防病毒技术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第三代反病毒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静态扫描技术和动态仿真跟踪技术结合起来,将查找病毒和清除病毒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全面实现防、查、消等反病毒所必备的各种手段,以驻留内存方式防止病毒的入侵,凡是检测到的病毒都能清除,不会破坏文件和数据。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加和新型病毒技术的发展,静态扫描技术将会使查毒软件速度降低,驻留内存防毒模块容易产生误报。
第四代反病毒技术则是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而基于病毒家族体系的命名规则、基于多位CRC校验和扫描机理,启发式智能代码分析模块、动态数据还原模块(能查出隐蔽性极强的压缩加密文件中的病毒)、内存解毒模块、自身免疫模块等先进的解毒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以前防毒技术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的状态。
10、病毒检测的方法
在与病毒的对抗中,及早发现病毒很重要。早发现,早处置,可以减少损失。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 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实现时所需开销不同,检测范围不同,各有所长。
特征代码法
特征代码法被早期应用于SCAN、CPAV等著名病毒检测工具中。国外专家认为特征代码法是检测已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
特征代码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采集已知病毒样本,病毒如果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对这种病毒要同时采集COM型病毒样本和EXE型病毒样本。
在病毒样本中,抽取特征代码。依据如下原则:
抽取的代码比较特殊,不大可能与普通正常程序代码吻合。抽取的代码要有适当长度,一方面维持特征代码的唯一性,另一方面又不要有太大的空间与时间的开销。如果一种病毒的特征代码增长一字节,要检测3000种病毒,增加的空间就是3000字节。在保持唯一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特征代码长度短些,以减少空间与时间开销。
在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的病毒样本中,要抽取两种样本共有的代码。将特征代码纳入病毒数据库。
打开被检测文件,在文件中搜索,检查文件中是否含有病毒数据库中的病毒特征代码。如果发现病毒特征代码,由于特征代码与病毒一一对应,便可以断定,被查文件中患有何种病毒。
采用病毒特征代码法的检测工具,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病毒,必须不断更新版本,否则检测工具便会老化,逐渐失去实用价值。病毒特征代码法对从未见过的新病毒,自然无法知道其特征代码,因而无法去检测这些新病毒。
特征代码法的优点是:检测准确快速、可识别病毒的名称、误报警率低、依据检测结果,可做解毒处理。其缺点是:不能检测未知病毒、搜集已知病毒的特征代码,费用开销大、在网络上效率低(在网络服务器上,因长时间检索会使整个网络性能变坏)。其特点:
A.速度慢。随着病毒种类的增多,检索时间变长。如果检索5000种病毒,必须对5000个病毒特征代码逐一检查。如果病毒种数再增加,检病毒的时间开销就变得十分可观。此类工具检测的高速性,将变得日益困难。
B.误报警率低。
非C.不能检查多形性病毒。特征代码法是不可能检测多态性病毒的。国外专家认为多态性病毒是病毒特征代码法的索命者。
D.不能对付隐蔽性病毒。隐蔽性病毒如果先进驻内存,后运行病毒检测工具,隐蔽性病毒能先于检测工具,将被查文件中的病毒代码剥去,检测工具的确是在检查一个虚假的"好文件",而不能报警,被隐蔽性病毒所蒙骗。
校验和法
将正常文件的内容,计算其校验和,将该校验和写入文件中或写入别的文件中保存。在文件使用过程中,定期地或每次使用文件前,检查文件现在内容算出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发现文件是否感染,这种方法叫校验和法,它既可发现已知病毒又可发现未知病毒。在SCAN和CPAV工具的后期版本中除了病毒特征代码法之外,还纳入校验和法,以提高其检测能力。
这种方法既能发现已知病毒,也能发现未知病毒,但是,它不能识别病毒类,不能报出病毒名称。由于病毒感染并非文件内容改变的唯一的非他性原因,文件内容的改变有可能是正常程序引起的,所以校验和法常常误报警。而且此种方法也会影响文件的运行速度。
病毒感染的确会引起文件内容变化,但是校验和法对文件内容的变化太敏感,又不能区分正常程序引起的变动,而频繁报警。用监视文件的校验和来检测病毒,不是最好的方法。
这种方法遇到下述情况:已有软件版更新、变更口令、修改运行参数、校验和法都会误报警。
校验和法对隐蔽性病毒无效。隐蔽性病毒进驻内存后,会自动剥去染毒程序中的病毒代码,使校验和法受骗,对一个有毒文件算出正常校验和。
运用校验和法查病毒采用三种方式:
①在检测病毒工具中纳入校验和法,对被查的对象文件计算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将校验和值写入被查文件中或检测工具中,而后进行比较。
②在应用程序中,放入校验和法自我检查功能,将文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写入文件本身中,每当应用程序启动时,比较现行校验和与原校验和值。实现应用程序的自检测。
③将校验和检查程序常驻内存,每当应用程序开始运行时,自动比较检查应用程序内部或别的文件中预先保存的校验和。
校验和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能发现未知病毒、被查文件的细微变化也能发现。其缺点是:发布通行记录正常态的校验和、会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名称、不能对付隐蔽型病毒。
行为监测法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性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行为监测法。通过对病毒多年的观察、研究,有一些行为是病毒的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在正常程序中,这些行为比较罕见。当程序运行时,监视其行为,如果发现了病毒行为,立即报警。
这些做为监测病毒的行为特征如下:
A.占有INT 13H
所有的引导型病毒,都攻击Boot扇区或主引导扇区。系统启动时,当Boot扇区或主引导扇区获得执行权时,系统刚刚开工。一般引导型病毒都会占用INT 13H功能,因为其他系统功能未设置好,无法利用。引导型病毒占据INT 13H功能,在其中放置病毒所需的代码。
B.改DOS系统为数据区的内存总量
病毒常驻内存后,为了防止DOS系统将其覆盖,必须修改系统内存总量。
C.对COM、EXE文件做写入动作
病毒要感染,必须写COM、EXE文件。
D.病毒程序与宿主程序的切换
染毒程序运行中,先运行病毒,而后执行宿主程序。在两者切换时,有许多特征行为。
行为监测法的长处:可发现未知病毒、可相当准确地预报未知的多数病毒。行为监测法的短处:可能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名称、实现时有一定难度。
软件模拟法
多态性病毒每次感染都变化其病毒密码,对付这种病毒,特征代码法失效。因为多态性病毒代码实施密码化,而且每次所用密钥不同,把染毒的病毒代码相互比较,也无法找出相同的可能做为特征的稳定代码。虽然行为检测法可以检测多态性病毒,但是在检测出病毒后,因为不知病毒的种类,难于做消毒处理。
11、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了病毒的杀伤能力。病毒破坏行为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有的技术能量。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的病毒,其破坏行为千奇百怪,不可能穷举其破坏行为,难以做全面的描述。根据有的病毒资料可以把病毒的破坏目标和攻击部位归纳如下:
1.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
硬盘主引寻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一般来说,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是恶性病毒,受损的数据不易恢复。
2.攻击文件
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删除、改名、替换内容、丢失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写入时间空白、变碎片、假冒文件、丢失文件簇、丢失数据文件。
3.攻击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也是病毒的攻击目标。病毒额外地占用和消耗系统的内存资源,可以导致一些大程序受阻。病毒攻击内存的方式如下: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总量、禁止分配内存、蚕食内存。
4.干扰系统运行
病毒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做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此类行为也是花样繁多,可以列举下述诸方式:不执行命令、干扰内部命令的执行、虚假报警、打不开文件、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换现行盘、时钟倒转、重启动、死机、强制游戏、扰乱串并行口。
5.速度下降
病毒激活时,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启动。在时钟中纳入了时间的循环计数,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
6.攻击磁盘
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写盘时丢字节。
7.扰乱屏幕显示
病毒扰乱屏幕显示的方式很多,可列举如下:字符跌落、环绕、倒置、显示前一屏、光标下跌、滚屏、抖动、乱写、吃字符。
8.键盘
病毒干扰键盘操作,已发现有下述方式: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紊乱。
9.喇叭
许多病毒运行时,会使计算机的喇叭发出响声。有的病毒作者让病毒演奏旋律优美的世界名曲,在高雅的曲调中去杀戮人们的信息财富。有的病毒作者通过喇叭发出种种声音。已发现的有以下方式:演奏曲子、警笛声、炸弹噪声、鸣叫、咔咔声、嘀嗒声
10.攻击CMOS
在机器的CMOS区中,保存着系统的重要数据。例如系统时钟、磁盘类型、内存容量等,并具有校验和。有的病毒激活时,能够对CMOS区进行写入动作,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
11.干扰打印机
假报警、间断性打印、更换字符。
12、病毒的防治策略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要从防毒、查毒、解毒三方面来进行;系统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实际防治能力和效果也要从防毒能力、查毒能力和解毒能力三方面来评判。
"防毒"是指根据系统特性,采取相应的系统安全措施预防病毒侵入计算机。"查毒"是指对于确定的环境,能够准确地报出病毒名称,该环境包括,内存、文件、引导区(含主导区)、网络等。"解毒"是指根据不同类型病毒对感染对象的修改,并按照病毒的感染特性所进行的恢复。该恢复过程不能破坏未被病毒修改的内容。感染对象包括:内存、引导区(含主引导区)、可执行文件、文档文件、网络等。
防毒能力是指预防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能力。通过采取防毒措施,应可以准确地、实时地监测预警经由光盘、软盘、硬盘不同目录之间、局域网、因特网(包括FTP方式、E-MAIL、HTTP方式)或其它形式的文件下载等多种方式进行的传输;能够在病毒侵入系统是发出警报,记录携带病毒的文件,即时清除其中的病毒;对网络而言,能够向网络管理员发送关于病毒入侵的信息,记录病毒入侵的工作站,必要时还要能够注销工作站,隔离病毒源。
查毒能力是指发现和追踪病毒来源的能力。通过查毒应该能准确地发现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有病毒,并准确查找出病毒的来源,并能给出统计报告;查解病毒的能力应由查毒率和误报率来评判。
解毒能力是指从感染对象中清除病毒,恢复被病毒感染前的原始信息的能力;解毒能力应用解毒率来评判。

看不到是因为被杀毒软件删除了。。
但是他在别的地方有关联 重启就出来。。
你要找到他的关联项目删除才行。找找你的启动项

再用木马杀客杀一下

最厌恶长篇大论的东西